分享

周老师讲中药学第1讲语音与文字

 为什么73 2016-07-08

中药学第1讲

主讲:周水金

音频:刘琼

校稿:黎世红

文字整理:祁含春、胡春勤、尹军

    各位学员家晚上好!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中药学的学习课程。

我们学习的中药学又叫临床中药学,是直接学习临床上怎么去运用中药的一门学问。现在中药学已经成为单独的学科,有专门的中药学专业,我们学的中药和专门搞中药学研究的,是有区别的。我们学的中药学是专门从事临床中药应用的,不包括中药的炮制、采集、药理研究、中药鉴别,这些不是我们的学习范围,我们是学具体的药物在临床上怎么去使用,这是这门课我们学习的目的。

我们学习的重点是怎么样合理、有效的使用中药,这里面我们注重的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注重中药的治疗作用,这是我们关注的;第二中药其中的一部分毒副作用我们也要掌握,在临床上才可以合理有效的使用。也就是说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门学科,它的药性的理论和功效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中医和中药学课程都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体系里的,强调的是一个宏观整体,突出相互联系,重视和谐平衡,我们学习这门课的重点是掌握药性理论,每一个药物的功效。

讲课之前我们讲一下学习的方法。学习中药是有窍门的,首先,大家注意,每一个章节的概述部分都讲了这一章节药物的共性和要点关键,这个大家不要忽略,掌握了这一类药物的共性和主要作用,这一类药物的主要功效我们就掌握了,再具体的去记每一味药的特色,这样就避免了每药都要去记,那么多功效,先把相同的功效记住,每个药自己的特色记一下,这样省了很多的工夫;第二以功效为核心,将性味归经和主治应用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全面的去理解和记忆;第三药物的毒性、特殊用量用法和使用注意也是必须专门的去记忆的。

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要熟读善记,也就是说要多去看课本,多去看药物的功效,要去记忆它,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思考,善于去悟,根据我们前面在总论讲的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去领悟为什么药物有这样的功效,有了这样的功效,它在临床上怎么去应用,这个是可以经过分析得到答案的,也就是中药学里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的;当你存在疑问的时候药多询问,可以去查阅资料,可以询问我。这门课程要学好,要勤做笔记,要写小结,经常把药物放在一起对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掌握了,在这个药物没有的时候,可以用另外的药物来代替;不同点掌握了,在面对具体的临床病人的时候,就可以准确的选择药物。比如麻黄和桂枝,都可以散寒,但是麻黄还可以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可以温通经脉,它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这个时候需要平喘,止气喘、哮喘,要用麻黄;如果是要温通经脉,经脉不畅,可以使用桂枝,这个是我们要去注意的问题。学习中医中药没有什么窍门,就是一定要去重视记忆和背诵,一定要诵读,去背诵,要不然我和大家讲了一遍,听的时候知道了,可能过几天就忘了,忘了就不是你的东西,只有自己把它的作用和功效印刻在你的脑海里,这才是你的东西。你不可能看病的时候,去拿本书来翻一下,我该用什么药,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大家学习中药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对中药知识的记忆,一定要把它们的功效、作用记清楚,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历史上有很多的中药古籍,中药的专著特别多,成千上万本,成千上万种,除了课本的学习以外,大家如果觉得有必要的,可以买一本《本草备要》做参考,这本书是本着“易者易之、简简从”的原则去编写的,也就是说是一本入门的读物,非常值得大家刚学习中医中药的人去读,而且文字简练,也便于大家去记住它的功效。

中国地大物博,中医文化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中药的使用可能比中医的历史还要久,最开始使用药物的时候可能没有这么系统的理论指导,但是也在使用。国家在九十年代进行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时候,发现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占到一万两千八百零七种,这个数量很吓人,但是不可能一万多种药,每个药都去学习,在临床上也不可能每个药都去使用,历代以来常用的和研究比较深入的,仅有五百种左右,这个是需要我们去熟悉、掌握、认识的,是重点的药物。

到底什么是中药呢?中药有很多种说法,有的人说中医使用的药物是中药,还有人说在中国生产出来的药物就是中药,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这些说法对不对呢?还有人说天然的药物就是中药,比如甘草,在中医来看是中药,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它是天然药物,如果把甘草作为益气补中,清热解毒,去痰止咳,缓积止痛,缓和药性等功效加以运用,与其它中药配伍治疗心气虚,痈肿疮毒,气喘咳嗽等病症的时候,它就是一味中药;如果你认为甘草中含有甘草酸,有利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作用,用来抗炎,抗过敏,这个就属于天然药物。

这些说法都不够准确。首先,中医使用的药物都是中药,这个不准确,事实上临床上很多中医也用西药,很多西医也在用中药,所以这种定义就不准确了;说中国生产出来的药物就是中药,这个也不准确,当然我们用的中药大部分产自中国,但是还有很多药物产在国外,像我们用的乳香、没药,都是来自于非洲的;说中药都是天然药物,这个也不准确,因为中药在很早就有一些人工合成品,也就是我们说的化合药物,像冰片,就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冰片我们使用了很久。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药呢?所谓的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物,也就是说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就是中药,既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矿物,也可以是天然药的化学成分相近的人工合成品,比如我们现在用的人工牛黄,人工冰片。如果拿一个西药来,用中医的理论去指导和使用,那么也可以认为是中药,只要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的,都可以称之为中药。像我们近代的医家,写了《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张锡纯,经常使用阿司匹林,他其实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药物的,看他的书,就可以发现他是用中医的理论去指导使用这个药物的。虽然它叫阿司匹林,大家认为是个西药,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它就可以称之为中药。所以说中药不等同天然药物、中国制药,也不等同于中医使用的药物,因为中药中许多药物,既有天然的,也有合成的,既有中国产的,也有国外进口的,关键在于它是用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去指导使用的药物,我们才把它称之为中药。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葡萄糖大家都知道,到医院去打针的时候,经常用葡萄糖来配西药来输液。葡萄糖如果是西医在用的时候,加了药液进去再使用,我们看它是一个西药;如果我们用中医的理论来指导使用,葡萄糖是甜的,甜是甘味的,甘味是入脾胃的,它具有生津液的作用,所以说如果中医的理论指导使用葡萄糖,把它直接喝下去,有滋润津液的作用,也可以认为葡萄糖是中药。现在有医生在做这个工作,就是把西药用中医的理论去指导、解释,然后合适的再应用到临床,中医和西医的指导理论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使用中就完全不一样。比如说小孩子感冒了,如果是受凉发烧,去打吊瓶,冰凉的水滴进去,孩子可能烧可以退,但是你会发现他咳嗽会很难好,有时候咳一、两个月都不好,从中医的理论来说,是寒凉的问题,本来是凉性的邪气,你现在还要打凉的药,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这是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了,西医没有寒温的概念,这个理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像甘草这样,既是中药又是天然药物的情况非常的多。比如麻黄,麻黄在中医里是一味辛温解表的中药,一般规定最大量不超过10克。而西方人将麻黄提取出的麻黄素,当年用来减肥,用来改善运动成绩,作为一个兴奋剂在使用,结果导致了很多人的死亡。现在西方国家禁止使用麻黄,凡是含有麻黄的中成药都不能过海关,是因为他们认识方法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从药物里提取成分,但是每一种植物它的结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你只取其中一种成分。

我们在民间还有很多称呼,有叫中药,有叫草药的,中药和草药有什么区别呢?中药和草药,最开始区别一个是官方的,一个是民间的。在宋朝的时候,政府有一个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卫生部,卫计委,当时叫惠民和济局,有专门的中药典籍,相当于现在的《药典》在这上面记载了的类药物是具有官方身份的药物,就是所有的人都认可的,是比较常用的因为中药资源很丰富,民间有很多人不一定用它里面的药,可能还有一些自己的用法,这个相对于官方记载的药,我们就称之为草药。其实草药也是中药,只是暂时还没有被官方认可,当它的使用逐渐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后,就会再次写进官方的本草书里去,也可称为中药,所以中药和中草药经常是一起并称的,一般我们称之为中草药。如果真要去区分,简单的区分,药店和医院里面有卖的,我们称之为中药;民间中医在使用,药店没有出售的,我们称之为草药,就从我们当下来说。

因为我们中药大部分来自于植物,中药和天然药物有什么区别呢?天然的植物国外也有很多人在用,他们不叫中药,他们叫天然药物,天然药物和中药有什么区别呢?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是指导下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后,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的用药,多是复方用药而天然药物没有中医理论指导,不需要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用药,按照它的活性成分使用,就是说去研究药有什么成分,有什么作用,从西医角度去看的,一般也不要经过炮制、加工,这是天然药物和中药的区别。天然药物不等同于中药,一个植物之所以存在,一个成分和另一个成分大家相互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果把其中一个部分提取出来,没有去把它相联系的相克的关系去除掉,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发生这种毒副作用。因为我们使用药物,就是用药物的偏性。当年在减肥产品中添加麻黄素,就发现明显的抑制脂肪的吸收,帮助体内的脂肪分解,从而达到减肥的功效。麻黄素当时还作为一个兴奋剂,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成绩,经常在体育界,加在里面,给运动员去用,确实可以帮助运动员减轻体重,促进肌肉数量增加,提高肌体能量。问题是只利用了它最好的一面,但是一个东西,用了最好的一面,也就是用了最偏的一面,没有制约它,所以就出现问题就像为什么吃蔬菜和吃荤的食物一样的。蔬菜的营养不高,但对人肠胃的负担也小;吃荤的,看似营养很高,但对身体的负担也很重。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是没什么区别,但是对于有病的人或身体虚弱来说还是以吃蔬菜为主,虽然说它营养来得比较慢,但他身体承受的负担也轻。如果一个病重的人,你还给它大鱼大肉的的吃,可能会因为肠胃负担过重而导致死亡。所以什么事情都会有利有弊,中药用的是整个植株,就是植物的所有成分,它本身内部相互之间会有制约,会有相互制衡的关系。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你永远不可能都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会有很多的制约,即使你得到了最想要的东西,你也会发现你会失去很多东西,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来看一下中药的起源和中药的发展。这一节我们重点注意几本重要的著作,是《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这几本书相关的一些知识。

每门课都要讲一些历史,讲历史的目的是什么?是告诉大家人们是古人怎么认识这个东西的。如果我们要认识一些新的植物药使之成为中药,我们也可以按这样的思路去认识。再一个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哪些著名的医家或药学家做出了贡献,他有哪些著作。你想深入的学习你就要知道这些著作,你可以买回来作为你的参考书来进行学习,进行查阅。这样就有利于你现在学习的这门学科进一步的学习。

我们简单的讲一下中药的起源问题。在最开始蛮荒的时代,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一是为吃饱饭,会去品尝各种各样的植物。吃它的根,吃它的茎,吃它的叶子,吃它的果实。因为吃动物你不可能天天能捕猎到动物,只有植物它自己不会跑。你要发现了这个可以吃你就挖来吃,自己还可以种植。在这样的一个认识过程中就发现,有些是有毒的,有些是没有毒的,有些是可以吃的,有些是不能吃的。而且在这些过程中,还发现这个东西我吃了以后,我本来肚子不舒服的,吃了以后肚子舒服了。本来我这个地方昨天去捕猎的时候弄伤了,本来伤口要一个月好的,吃了这个东西以后半个月就好了。就是在这种过程之中,逐渐的去辨别使用了一些植物,知道了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是有一些功效作用的。古人在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植物的时候,除了对那些气味浓烈面目可憎的植物容易排除以外,其余的古人一般都会去尝试。比如他吃到薄荷叶,感觉喉咙冰凉舒适;吃到生姜感到胃部温热;吃到大黄出现拉肚子,下次他大便拉不出来就知道吃点大黄,大便就通了吃了瓜蒂可以呕吐。时间一长人们就懂得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可以吃。并且有意识的把某些有特性的植物应用到疾病的治疗中。然后通过口口相传,最后把它记录下来这个就是最原始中药知识的一个获取。

事实上我们中药的经验积累是一代又一代先民,就是我们的老祖宗用命试出来的。包括他记载下来了发现这些药有这些功效,然后应运到治疗疾病,还是拿人在做实验。中药几千年过来一直是在拿人在做实验,所以古人留下的这些经验是非常非常的宝贵的。很多东西看起来朴实,但是它每讲的一个字都是客观的,都是有效的,都是通过人来实验得出的结果。我们看这种古籍中记载的中药功效,不用去怀疑他,你只要去掌握理解就行了。因为别人是拿命去尝试而获得的这些经验。所以我总给我身边的人讲,我们真的要带些一份敬畏的心去学习中医。因为这真是中国历代先民拿生命去做实验得来的经验总结,才有了我们现在的中医学。在这个过程中呢,酒的发明促进了我们医药的一个进步。

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从野果和谷物自然发酵的过程中逐渐的掌握了酒的酿造技术。几乎所有的果子都可以酿酒,枇杷、苹果、杨梅,做起来非常的简单。你只要把这些东西清洗干净,放到密闭的罐子里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以后,它就成为了酒,非常的纯正非常的好喝。这里也分享给大家一种活血化瘀的天然酒的制作方法,松针酒。所谓的松针酒就是松树的枝,一般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把松树的枝叶剪下来,用泉水洗干净,然后放在密闭的罐子里面加入山泉水密封起来。经过一到两个月的发酵以后,你打开后里面就是非常淳美的松针酒。这种酒又称为神仙酒,有非常好的活血化瘀,行气散结的作用。可以作为一个保健酒来喝,而且它的酒精度不高,制作非常的简单。最主要的是它的口味非常的纯正。古人在野外发现掉落的果实,刚好掉到树洞里,刚好下了雨,这个果实在里面烂了。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里就发酵了,有人走到这个地方闻到酒香味一喝,发现很好喝。逐渐就发现掌握了酒的发酵制作技术。

到了商朝时期,我们中国的酿酒业已经十分兴盛了。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是具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的多方面作用。中药的很多成分不溶于水,可以溶于酒,所以酒可以作为一种溶媒。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中药学口口相传,后又记录成文字,形成对植物药比较完整的认识。

到了西周以后,有比较专业的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这话什么意思?最开始古人将中药都称之为毒药。为什么叫毒药?能治病的都有偏性,常人吃了都会不舒服,所以都认为它是有毒的,古人都认为“是药三分毒”。所以没事的时候你不要去吃药,大家不要认为中药是没毒的,中药一样,正常人是不能吃的。有病的人吃错了也是不对的。只有我们辨证的去用才是好东西。最开始的时候把中药称之为毒药,主要把中药聚集起来以供应医生去使用。《诗经》这本书涉及的植物和动物达到了三千多种,其中不少是后世本草典籍中记载的药物。《山海经》载有一百余种动物植物药,并且记载了它们的医疗用途。在解放后湖南马王堆汉墓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方书,里面就记载有很多药物。这本书比《皇帝内经》还要早,书中记载了五十二种疾病,还提到了一百多种疾病的名称,而且载了二百八十个药方,使用了二百四十多种中药,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关于中医方剂方面有记载的书籍。这本书里边就记载了炮制、制剂、用法、禁忌这些详细的论述。这说明我们中医复方的应用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证明我们中医药的历史非常久远,源远流长。

我们来讲几部对中医药发展有影响,对我们学习有参考价值的著作。第一本,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这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以前是四大经典。为什么叫《神农本草经》呢?神农就是炎帝,在湖北有个神农架大家知道。神农氏有记载他尝百草,认为他是中医中药的始祖。东汉的时候喜欢写书不留自己的名字,因为出于对先民的尊敬,假托神农之名而写,所以叫《神农本草经》,当然这本书肯定不是神农氏写的。叫本草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中药都是植物,都是草,自古就用本草代指中药。这本书一共记载了365种药材,它把这365种药材分成了三个等级,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上品它认为是没有毒的,主要是补的,是可以延年益寿的。下品是有毒的,一般是用来祛邪的,没有补的作用。中品可能有毒也可能没有毒,介于上品和下品之间。《神农本草经》这本书非常重要,还是临床医生必备的一本书,作为四大经典之一。虽然这四大经典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也没有定论。但无法否认《神农本草经》是一本很重要的书,为什么这么重要?对于中医学来说它有什么样的价值?首先它的价值体现在文献方面,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药学专著。这是我们看到的最早的药学专著,事实上在它之前还有本草著作。比如在《史记.仓公列传》里记载在公元前180年左右有个医生公乘阳庆传给他弟子淳于意一本叫《药论》的书,这本书应该也是一本中药学的专著,但是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已经失传了。因为那个时候的书要么写在牛皮竹简上,老鼠咬、虫子蛀、火一烧就没了,很难保存。不像我们现在这么方便,可以印刷出来,可以保存在电脑上。

第二个价值就是初步奠定了我们药学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

里总结了中药的一些基本理论,这个后面的章节还要具体的讲。现在中药的性能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毒性。在《神农本草经》里已经总结了三个,包括四气、五味、毒性,只是升降浮沉、归经这一块它没有明确的提出来,这就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另外它提出了配伍的法度,也就是概况了配伍的关系。《神农本草经》里面提出中药的七情,就是中药配合使用有七种情况。这七种情况可能会增加药物之间的疗效,也可能降低他们的疗效,可能降低毒副作用,甚至增加毒性作用。提出这个有什么用呢?这为我们对药物的选择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论述的非常的到位,非常的全面。这种理论过去两千年了我们还在用这个理论。甚至西药之间的这种配伍关系也就是这些内容,只不过是西医表述的文字不同而已,但是他们的内容实质是一样的,就西药一个药和另一个药配合一起使用,可能会增加疗效,也可能会降低疗效,可能会增加毒性,可能会降低毒性。有这样的一些关系,有这样七种情况。所以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它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这个理论。

《神农本草经》这本书还讲到了药物对于剂型的选择。所谓的剂型,就是我们可以把中药煮成汤,可以做成丸子,甚至做成胶囊,这个就叫剂型。有些可以用来泡酒,有些直接可以用来煎,有些药物这几种方法都可以。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药物的有效成分是溶于水还是不溶于水,是脂溶性的还是不是,是可以溶于酒的还是不能溶于酒的。那我们以后到具体的药物还会讲。像我们临床上用琥珀青黛这两个药,都是很常用的。特别是琥珀,它是不溶于水的,很多失眠的病人要用到这个药,很多医生在开。很多医生开到药里面去煎,它不溶于水再怎么煎它的有效成分也出不来,你开了跟没开这个药一样,琥珀这个药还不便宜。我们要用琥珀,你就要把它碾成粉,让病人吞服才有用。比如苏合香它是一种半流体状的药材,不容易干燥和粉碎,如果把它干燥了失去了药性,药效就没有了。这个药物没办法去做成散剂或药丸。因为做散剂丸剂都要打粉、干燥,这都是我们要注意的。有些药物的成分可以溶于水,有些不能溶于水。不溶于水就不能去煎煮,你煮也没用,你开这味药跟没开是一样的

这讲了《神农本草经》的两方面的价值,一个是文献价值,一个理论价值,奠定了药物学理论的基础。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朴实有验,历用不衰。大家要注意它记载的东西非常朴实非常客观有验就是可以得到验证历用不衰,历代使用都是遵循它的理论。它记载的药物功效是很准确的,这些经验用了两千多年我们还在用,这些功效都非常的有用、非常的有效。像我们这书上要讲的药物差不多有一半是《神农本草经》里面已经有记载的,所以这本书非常的重要,它里面所记载的丹参能够除烦满,就是说丹参可以治疗胸中的满闷心烦。我们现在用丹参治疗冠心病就是通过这几个字发掘出来的;包括黄连可以治疗痢疾麻黄可以治疗哮喘茵陈可以治疗黄疸半夏可以止呕苦楝可以驱蛔虫,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而且历经两千年得到了无数的医生和病患的治疗检验,所以说《神农本草经》非常的重要。

还有一个问题是需要跟大家提出来的,提醒下大家,就是《神农本草经》里有一些药物的名称和我们现在的名称不一样,这个是大家需要注意的。为古代文字的表述方式,就是那个时候的语言用法方式和现在不一样,那是古文,我们现在用的是白话文。有时候还会产生一些歧义,大家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名字不同的是因为历史原因,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叫法也不一样,这个大家可以去理解。

比如说,我们去年在武陵搞药材采集活动,我就听当地采药的药农说当地有党参,我们当时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党参是北方的一种植物,怎么会南方也有呢?当时就觉得很纳闷,但是当地的药农很认真的告诉我们确实有。结果后来我们采了之后发现不是真正的我们药用的党参这个品种,而是跟党参一个科的另外一个东西——羊乳根。当地就把它作为党参在用了,就叫党参。不同地域药材的叫法就不同,不同的药可能叫同一个名字,同种药可能叫不同的名字。就象鱼腥草,我们通俗的叫法叫鱼腥草四川是叫折耳根,他们喜欢凉拌着吃在我老家当地是叫臭草,觉得它有一股臭味。我们经常在夏季的时候,拔那个红色的鱼腥草,把它搓烂用泉水浸泡,作为防暑降温饮料喝,口感非常的好。小时候的这个味道,印象很深刻。

就是同一个东西在不同地方名字不一样何况经过了这么多年所以在古籍中有些药的名字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大家要注意的。所以说你要搞清楚古籍中叫什么名字,现在叫什么名字,你去查的时候才能查到,要不然就查不到,以为是古代没有没有用这个药。还有是因为古代离我们的时间比较久,它认识一种东西的思维跟我们不一样比如说在这本书里面记载了一个药,它说“多食见鬼”,吃多了容易看到鬼。大家一看就觉得好迷信啊,吃了药怎么会看到鬼呢?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其实是古人很客观的记载了这个药物的功效,这个药吃多了,你就会晕乎乎可以看到一些幻想。也就说这个药吃多了可以使人产生幻觉,这个药物有致幻的作用,这才是它真正的意思。所以说你要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思去研究这些东西,你就发现很有意思。其实古人只是客观的记载了一个现象,但是他对现象的这种认识和我们现在的认识不同。在农村有时候我们因为幻觉可能看到这些东西,我们认为是看到了鬼。但可能有些无神论者他就觉得只是一种幻觉。相信鬼的人觉得我看到了鬼。这只是两种不同的看法而已,但是他其实表述是一个意思。这个需要大家去理解。

再往后的一本书,就是在三国东晋南北朝时期,有本非常著名的书叫《本草经集注》。作者是陶弘景,陶弘景当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医生,他不但是医药学家还是一个政治家,对佛教道教都有很深的研究。《本草经集注》这本书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之上,再加上了一个周天之数,什么叫周天之数?就是一年的数365,《神农本草经》的365他再加上一个365就是730种,就是他这本书记载了730种药物。《本草经集注》这本书是对《神农本草经》详细的做了很多的注解,增加了很多炮制、制药、配方、药材识别方面的内容,使中药学的内容就更加完善。比如陶弘景就增加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应该选择不同的剂型,比如慢性病,最好就用药丸,急性就最好选用汤药,这些都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的发展,增加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本草经集注》这本书了主要是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神农本草经》的全部内容,当时是用红色的字来抄写的。第二部分是用黑色的字写的《名医别录》,《名医别录》记录的内容就是从《神农本草经》这本书写成以后的这段时间一直到作者写《本草经集注》这个时间过程中,又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了,把这段时间的医家对本草对药物的认识补充进去,这个就是《名医别录》的这部分的内容。第三部分是陶弘景本人的一些注解,其中有一些是雷公药对的内容。

《本草经集注》这本书首创了按照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把所在的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这样的一些类别。这种分类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我们现在的《药用植物学》、《药材学》、《中药鉴定学》,都是按自然属性的分类方法去分类的。这种分类方法对后世的很多著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唐代的《新修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这些书籍都用了这样的分类方法来分类。所以这本书首创了药物来源自然属性的分类方法。而且这本书的学术价值还确立了综合本草的模式,也就是说这本书记载药物的模式被后面很多写本草的作者模仿,一直用它作为一个模板来进行书写,它为后世进行本草书写确定了一个书写模式。

我们再看一下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新修本草》,这本书是唐朝李世民在位的时候,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开始是由长孙无忌负责修写,长孙无忌后来由于谋反被处斩,又由李勣来修,事实上真正写这本书的人叫苏敬《新修本草》这本书主要有两大学术价值:首先它是历史上第一部官方修定的本草,也是我国或者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有人这么说,但也有人不认可。我们那时候学的时候一直是这样讲的,现在不这么说,为什么?一般来说,药典有两个特点,首先是由政府编写的,这个没问题,这本书确实是政府编写的,第二个药典对药品进行质量标准的规定,而且具有法律的约束力。把它规定的质量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性,全国必须遵循草案,遵照这个去执行,这是药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古代《新修本草》虽然是市政府编的,但是大家不一定按这个标准,民间还有民间的用法,它没有法律约束力,所以说现在不提说它是药典。《新修本草》这本的第二个价值:它是第一个用图文对照的方法来编辑的书,不光有文字还有图片。这本书是我们中国目前第一本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进行编写的一本书,开创了我们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先例。有图有什么好处?有图就知道药物到底,它的来源是哪一种。因为叫一样名字的药物多的很,画图以后就知道这个药物的真正来源是什么?是哪一种?这样就可以对药物的真伪进行鉴别。

宋朝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本中药学著作,也有官方的,但官方的这本不是影响最大的。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官方的书有《开宝本草》,但是这本书影响不是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是一个叫唐慎微写的,他是四川成都人。他写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这本书吸收了宋代官方编修本草成功的经验,又补充了很多新的内容,也就是说他继承了别人优秀的一方面,又加入了一些新的东西。这本书涉及药物的种类,有好几种说法,一种是说一千五百多种,一种是说一千七百多种。因为这个书后面出了好几版,后面可能又增加了种类,所以说到底多少种药就不好说。在书的内容方面,这本书既有文字又图片,这本书保留了900多种药材的图片,有很高的价值。唐慎微编写的这部本草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就是他把宋代以前的,很多的本草和方药都放到这本书里来了。之前很多书到最后我们都看不到了、失传了,都没保存下来,但是你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就可以知道古代的中药专著里面的内容,所以他作为一个文献,研究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李时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是诸家本草及个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用来赞扬他认为的《证类本草》。它的另外一个价值是这本书里面附了三千多个单方,这是在本草里面第一本附了单方的著作,也就是说这本书,除了讲中药以外,在书的后面还附有一些临床常用的药方。以前一些中药学著作都没有这个内容,所以这本书就开创了一个先河,后面的《本草纲目》也是这样的,除了讲药物以外还附了一些药物的单方验方,供我们使用。

我们再看看明清时代。明代和清代,明代的代表当然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他把这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又分成了六十类,主要是按照自然属性分类的。这本书的不管是从它的规模还是它的内容来看,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的作用非常大,到了什么程度呢?这本书继我们国家十六世纪以前药物、药学取得最大成就的一本书,李时珍把他那个年代之前所有的中药学知识进行了一个梳理,他是在总结李时珍这个年代之前的所有的药物学使用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而且自己亲自到民间考察收集,花费了一生的心血写出来的,一共花了二七年的时间。而且参考的八百多种古代的中医中药文献,而且还修改了三次。所以说这本书的价值非常大,唯一遗憾的就是李时珍在他自己有生之年没有看到这本书出版。那个年代出书印刷非常的麻烦,雕版印刷,不象我们现在这么方便,现在只要有钱你都可以出书,那个时候你不是很有钱你出不了书,《本草纲目》这本书很厚,现在印刷都感觉很厚,所以说当时他们在寻求政府的支持,但是政府没有人支持,最后他没有看到这本书出版就死了,很可惜。

虽然很可惜,但是李时珍在我们中医中药这一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尊敬。他穷其一生的精力都在这个事情上。这本书的第二个价值就是它被达尔文说成是十六世纪中国的一部百科全书。因为李时珍的这本书不完全是按照本草来进行著作,它的定位还是作为一个百科全书来完成的,其他的学科的知识也输入在里面,所以他的成就不仅在医学方面,在自然、科学、语言、文字、食物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这本书购买的时候注意版本的问题,有很多人喜欢买这本书,我家里也有好几个,好几种本草纲目,好几个版本。最早的版本是1593年的版本,这个版本的我们现在叫金陵本,因为是在那个地方印的,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这个版本现在世界上只剩下四五本,而且都是残缺不全的,这个版本一般都是看不到的,只有在我们国家级的重要的图书馆才有。在1603年的时候,江西刻印出了一个版本叫江西本,这个江西本和我们之前讲的金陵本唯一的区别就是江西本增加了李时珍的儿子李健元写的《进本草纲目疏》,也就是他当时写了一个奏折给朝廷,意思是说我把这本书进献给皇帝,这个奏折是他儿子说他这本书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穷极一生的精力去完成的《本草纲目》这本书,希望朝廷能够组织印刷出版来造福百姓,这本书后来在印的时候就把李时珍的儿子写的这个奏折印在了里面,其他的内容和金陵版的没有什么区别。江西版的这个版本目前来说是比较常见的,如果大家要买的话就买这个版本,以这个版本为基础出版的是最好的。后面有一个叫赵学敏的人的就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之上,对李时珍书中一部分没有的内容,他又增加了一部分内容,写了一本书叫做《本草纲目拾遗》,这本书是对《本草纲目》的一个增补,赵学敏的这个《本草纲目拾遗》的最大的学术价值,就是对《本草纲目》的订正和补充,就是说《本草纲目》里面有一些不对的,他就进行了修改。比如说本草纲目里面说粉没有毒,马钱子没有毒,事实上这两个药都是有毒的,在《本草纲目拾遗》这本书里面就把它纠正过来了。象这样的条文在《本草纲目拾遗》这本书里面还有,感兴趣的话自己可以去查看。另外,提醒大家就是唐代有一本书叫做《本草拾遗》,这本书和《本草纲目拾遗》不是同一本书,大家需要注意,不要混淆了。

清朝以后到了民国到我们新中国成立,主要是一个是民国的陈存仁先生主编的1935年出版的《中国药学大辞典》。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的丰富,虽然有很多错误,但是它是民国时期很有名的重要著作,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这本书大家需要注意,要重视。为什么呢?因为你以后不管从事中医工作也好,中药工作也好,只要是跟医药相关的,这本书就一定要去看的,因为这本书具有法律约束力,我们必须重视它。我们在工作中使用的药物的名称、药物的剂量,尽量的和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要求去走,才不容易出问题才不容易惹上官司。

再就说几部工具书,如果大家想要随时查阅中药的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的时候,可以备几本工具书。一个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江苏中医院编的《中药大辞典》,这本书对中医学研究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最近又出了《中华本草》,《中华本草》是在《中药大辞典》上增加了总论部分的内容。《中药大辞典》的载有五千七百五十七种药,《中华本草》载有八千多种,内容更加丰富,我们查阅中药就更加方便。如果对野生药材感兴趣的可以购买《中国药用植物志》,这是一套书,这套书很贵,每本都要五、六百元钱,我是下了狠心才买了一套,感觉挺贵的,但是这本书确实是很齐备,对药用植物的论述非常的齐备。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