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画中的光影处理(转载)

 sherry爱看书 2016-07-08

油画中的光影处理(转载)

(2012-12-12 21:35:00)

 

怎样处理“光线与阴影”?

 

如何成功地运用光影是油画写生与创作的主要因素之一。物象的真实感往往靠画面上亮色与暗色调有规律的变化产生。即使没有色彩(指单色画),明暗也能赋予一幅作品以真实感。也就是说,如果艺术家要在绘画作品中创造一种空间幻觉,必须注意控制运用明暗色调。

恰当地运用光影并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吸收了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法,并将这种技法恰当地用于绘画。《通奸的女人》是伦勃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中明暗对比手法体现得非常明显。他首先用深赭色画出底层,再用经过加工的中间色以宽阔的画笔塑造出物象的形体结构,然后根据画面需要进行提白和透明罩染。如此反复几遍之后,亮部色层就会如浮雕般凸起。处于暗部阴影中的物象由于透明而依稀可辨。整个画面笼罩着圣洁的光芒,洋溢着诗一般的意境和神秘的宗教气氛。

运用光影作画,要有一个明确的光源。现代画家为了追求形式感,常常把体积的表现减弱到最低的程度,但仍以明暗创造整体气氛。

印象派画家对光影的认识,突破了明暗对照的传统原则,毫无拘束地追求特定时间、光线下的色彩变化。雷诺阿曾把模特安排在斑驳陆离的树荫下,认真研究光点及树叶阴影在人的皮肤与服饰上的奇妙变化。因此,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总有光影中的色彩在闪动。莫奈对光的研究更为非凡,他将自然景色中光影的色彩分解、重构,即所谓的光学调色法。在莫奈的作品中阴影部分不再是深暗的颜色,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明度较低且加白调和而成的青紫色。

印象派将光影色彩平面化,野兽派创始人之一马蒂斯则完全抛弃了光影变化。

 

阴影部分的色彩组成与协调画面色彩的方法如何?

 

鲁本斯曾这样说:“在亮部你使用什么颜色都没有关系,只要你用相应的颜色去处理阴影。”

阴影指暗部和投影。阴影部分起主导作用的色彩可归纳为如下四种:

(1)较暗色调的物象固有色。是指物象在较暗光线下呈现出的色彩。

(2)亮部色彩的补色。是指物象在较明亮光线下呈现出的色彩补色。

(3)蓝色以及蓝色所能提供的冷色。

(4)反光色。即环境色。

在描绘物象的过程中,过分追求色彩的变化会破坏物象的真实感。要求得画面色彩的丰富,又要使色调统一,就要做到色彩协调。

协调色彩是一种艺术,也是油画艺术的重要因素。提香曾训示他的信徒:“弄脏你的颜色”。意思是消除不和谐因素,达到色彩的真实统一。

(1)以主导色协调画面色彩。

用一种起主导作用的颜色,使画面统一于一种色调之下从而达到协调。比如毕加索蓝色时期作品中的蓝色;玫瑰色时期作品中的玫瑰色。根据主导色的色彩倾向绘制的作品种类:

暖色系列:以倾向于红色、黄色、橙色、赭色为主导色的作品。

冷色系列:以蓝色或者有蓝色倾向的颜色为主导色的作品。

复色系列:以不同数量的补色混合,再与白色混合而成的灰色为主导色的作品。

(2)平衡协调画面的对比色彩。

强烈对比的两种色彩,在同一画面上会产生冲突。协调它们的方法是求平衡,求平衡的主要手段是将两种颜色混合成第三种颜色用之于画面,这是直接画法最常用的方法。

 

如何应用黑、白油画色?

 

(1)白色油画颜料的应用:

①白色作为明度最高、覆盖力最强的颜色,常用来提亮某一局部色彩。

②将白色混入其它任何一种颜色中,都会使这种颜色明度提高、纯度降低。

③与黑色等量混合能产生纯灰色,不等量混合则会得到不同明度的灰色。

④要使颜色变浅,混入白色不是唯一的方法。在自然界中,任何色彩都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如红色,当它变暗时倾向于蓝紫,当它变亮时倾向于橙黄。也就是说,要提亮红色必须同时加入橙黄色。

(2)黑色油画颜料的应用:

①黑色与其它任何颜色调和都有可能成为“脏”色。

②黑色作为专属色,一般独立应用于画面,或者与白色混合成灰色使用。

③传统的调和黑色的方法有三种:

深红+熟褐+半份翠绿=暖黑色

熟褐+普蓝+半份翠绿=冷黑色

熟褐+翠绿+深红=中性黑

(3)现代油画的白色、黑色用法:

古典油画使用白色颜料,除了调色外,主要是加强明暗对比,使颜料变得不透明以及在明部进行厚涂,目的是用白提亮颜色。现代油画,尤其是印象派的画家们在对室外光作了观察之后,普遍在颜料中加入白色,使画面总体色彩变亮。马奈、莫奈、修拉等印象派画家都把所使用的颜色不同程度地与铅白混合,增加色彩的明度,获得自然光色效果。

黑色在光谱中是找不到的,因此印象派画家从调色板上剔除了黑色。之后他们又学会了调和“黑色”。把群青、洋红、翠绿等纯色调和在一起,使其接近黑色。雷诺阿称黑色为“色中之皇后”,劳特累克、塞尚、高更、马蒂斯、毕加索等现代杰出的油画家都在画中使用黑色,这使他们的绘画色彩充满了深沉的力量。

 

画家的习惯用色是怎样的?

 

从欧洲古代绘画大师到今天国内知名油画家都存在着个人习惯用色问题。这与画家本身的色彩偏好和颜料性能有关。在深入了解了油画色的基本性能之后,画家可根据个人的调色习惯选择稳定性较强的颜色。

英国画家乔书亚·雷诺兹曾这样说过:“四种颜色便足以调出任何所需求的颜色”。因此雷诺兹几乎是艺术家中使用颜色最少的人,据他的一位传记作家记载,在他的调色板上的颜色除白、黑之外,仅有那不勒斯黄、朱红、淡红和普蓝。另一位主张使用有限颜色的艺术家是英国宫廷细密画画家尼古拉·希利亚德。他反对使用浑浊的颜色,他喜欢使用的颜色有威尼斯群青、红色、绿色、黄色和桑葚色(一种带红味的紫色)。卓越的色彩大师伦勃朗同样也只用少数几种颜色作画,如暖而亮的黄、沉着的红、暖而暗的深褐以及冷色的青、蓝、绿等。

或许古代画家使用颜色少是因为颜色类种有限。然而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所使用的颜色也并不多。比如印象派的代表性画家莫奈,用得最多的是群青、钴蓝、中铬黄。另外还有翠绿、宝石绿、朱红、紫红,但用得不多。1880年之后,他的作品中又加入了钴紫。后印象派画家凡·高则喜欢使用黄色(镉黄),他认为黄色是最美丽、最具生命力的色彩。黄色在凡·高的扭曲笔触中堆积起来,像火焰一样,表现出一种精神上的人格力量。

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最具革新精神的静物画家乔治·布拉克(法国),他的调色板最有特色,只有白、黑、生赭、少量柠檬黄和一点红色。难以想象他是怎样调色作画的。

75.什么是厚涂、半厚涂、薄涂和晕涂法?

厚涂——即是使用浓稠、多油的颜色进行画面堆砌,它是油画颜料独有的着色方式。由于油画色干燥慢,因此在作画过程中,厚涂的颜色可以随时刮掉或覆压。厚涂是有计划155 地厚堆颜料,目的是突出重点、塑造质感。堆砌而成的三维实体,给油画作品带来厚实的外观。厚涂技法适用于质地粗糙结实的支承材料,可使用油漆刷子、刮刀等多种工具作画。一般使用浓稠的油画色和聚合调色剂调色,如果使用醇酸树脂调色油,能使颜色更加浓稠、更加润滑,同时也能给画面增添光泽。伦勃朗是最早使用“厚涂画法”的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人脸亮部的颜色很厚,因此在阿姆斯特丹有人讽刺他的肖像画可以用鼻子挂起来。

半厚涂——是鲁本斯在油画技法方面的一大贡献。他在使用透明画法的同时使用半厚涂画法,也就是绘制覆盖性色层,这种色层被鲁本斯用于人物的肌肤部位,形成较鲜明的肉色。鲁本斯直接在画布上调色,创造了最早的“直接作画法”。

薄涂——是相对厚涂而言的。它不同于罩染,而是用不透明色覆盖。既能大面积使用,又能用它进行局部刻画。在透明画法中使用薄涂技法,可以恢复罩染时变暗的高调部位。罩染与薄涂两种技法能够完美结合,在深色和阴影部分用重色罩染,在人物脸部和服饰细节部位用饱和的颜色薄涂,会使画面色彩丰富、质感强烈。

晕涂——是达·芬奇独创的特殊绘画技法。这种画法的特点是在画中间色调和反光部位时特别注意过渡,在明暗交界处,几乎看不到明显的交界线,尤其在表现人的脸部和人体转折处,画得十分柔和、圆润,用色很薄,暗部更是干净透明,皮肤的弹性与肉感被表现得极为真切。晕涂使达·芬奇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及物体轮廓变得含糊不清晰,仿佛浮动于薄雾之中,只有体积感呈现在画面上。因此,晕涂法又称薄雾法。这种方法被拉斐尔继承并发展,创造了圆润柔和的独特风格。如拉斐尔的木板油画《椅中圣母》。

 

擦涂与擦抹技法有何不同?

 

“擦涂”就是用画笔蘸上浓稠的颜色在已干的色面上用拖笔磨擦的方式完成从亮色块到暗色块的过渡及亮部、高光的色彩。擦涂法用来将亮色覆盖到暗色上,多见于古典绘画中的“提白”。

现代绘画的奠基者提香是位擦涂技法大师。在《皮埃特罗的画像》中,提香巧妙地使用了擦涂技法,完成了高光和明暗关系的转换。另一位擦涂技法大师伦勃朗在他晚年的自画像中运用枯笔和少量的浓稠颜料擦涂面部,创作了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如伦勃朗《自画像》。

 

“擦抹”技法多用于油画单色平涂阶段。首先在白色底子上用单色进行简单构图和铺色,然后用画笔(可蘸松节油)擦去着色部分,露出白色底子。这是一种逆反画法。由于擦抹必须在湿色上进行,因此这种技法特别适合油画初始阶段。擦抹后的色层干了以后可作为底色在上面继续作画。

 

什么是色调画法和色彩并置中和法?

 

色调画法是在单一的主色调中逐渐加强色彩和形体塑造。通常先用褐色、绿色等中性色粗略地画出大关系,然后将其它颜色加进去,使画面色彩逐渐丰富起来。主色调只是基本色调,其它颜色通过基本色调产生协调统一的感觉。主色层未干时,其它颜色可以直接揉入其中;主色层干透时,可利用透明法罩染或覆盖。古典油画作品通常以褐色底层为主色调,然后尽量拉大亮部和暗部的对比,通过罩染赋予画面以奇特的魅力,这种效果优雅而没有刺目的色彩。

利用单一颜色的极微妙色层变化产生丰富而和谐的色调画法,开始作画时,画家能够从容不迫地朝明暗两方面进行,但不能急于求成,强烈的亮部和艳丽的色彩一定要在绘画结束时进行自然处理。

写生时,先将简单的两三种颜色用松节油稀释后快速薄涂再细致刻画的方法即是借用色调画法。底色层一般为灰色,常用的颜色有褐色、棕色、土色、绿色等。比如靳尚谊先生画人物画时,首先用大笔蘸松节油调褐色、土红、灰绿将人物和背景薄涂一遍再细致刻画。

在灰色层上可以大胆使用尽可能鲜亮的颜色,然后用半透明的中性色使色彩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这种画法的规则就是:先使画面具有灰色效果,而最后加入几种较鲜的颜色;或者开始用最鲜艳的颜色,然后再用半透明的中性色,使画面的色调降低到所要求的效果。

色彩并置中和法是色调画法的变体,它要求画面上一切色彩都要从属于大的神秘的主色调,将对比色与纯净鲜明的单独颜色并列,如用绿色或其它颜色使鲜红色变得灰暗和谐。提香是色彩并置中和画法的发明者,他采用“弄脏”手法把过于生硬的色彩减弱,让它们统一于整体之中,最后再使用透明色消除颜色本身的特性而赋予色彩以神秘感。在提香的画中,过渡色有时是用手指平抹产生的,人体和衣饰中的过渡色则是让底色透出覆盖层产生的。所有画上去的灰色与视觉灰色并置起来看,都是和谐统一于主色调之中的。

78.什么是对比色画法?

对比色画法是通过冷暖色的连续对比变化达到色调的和谐统一。作画初通过画笔和画刀的灵活运用将对比较强烈的色彩涂满画布,再用调色刀迅速把颜色刮下来,使画面留下薄薄的色层,然后用刮下来的颜料调成灰色调整画面色彩,或通过覆盖对比色使之变得优雅。这样可以使粗俗色成为变化微妙而和谐的色彩。

画家使用对比色作画一般是趁底色层未干时进行。在此画法中,画刀的作用很大,它能使平淡的色彩产生丰富多变的效果,画刀还可以除去不合意的色彩,能避免用松节油擦洗产生的色彩损伤。除刮外,画刀还可以用抹、揉等方法使对比色协调统一。

对比色画法可以使画家非凡的能力和快速的绘画技巧都得到表现。这种画法有时也是通过较大色调变化的连续对比来达到的。比如,画家首先在画面上使用某一鲜艳的颜色(如蓝色),然后努力寻找这种鲜蓝的对比色。在画面上经过对比和试验来调整,由单调的对比逐步发展为十分和谐的绘画整体,其效果会出乎意料地微妙。

对比色画法的代表性画家是卡拉瓦乔,受卡拉瓦乔影响的委拉斯开兹和伦勃朗都非常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技巧。

从印象派开始现代油画更多地运用冷暖色对比法,创造出闪烁着自然光彩的画面色彩效果。从此,传统绘画中所强调的明暗对比,开始由冷暖对比所替代。

互补色作为冷暖对比最强烈的色彩,更能发挥色彩强烈的冲击力。在塞尚的静物画中,经常三对互补色同时出现,红绿和橙蓝构成清晰的对比,黄紫则起辅助作用。色彩有浓有淡,有明有暗,这样便取得了具有高度涵盖力的混合色调。

凡·高深有体会地说:“两种互补色结合在一起,它们相互融合、相互对比,相近色调间那种神秘的震颤,表现出两个恋人之间的爱情。”如凡·高的《向日葵》。

 

什么是一次完成作画法?

 

一次性作画法要求画家从一开始便要考虑到作品的最终效果,并力求在短时间内使用直接画法完成。画家需具备良好的素描造型基础和敏感、准确的色彩感受力。

使用一次性作画法最好用单纯的平铺技巧。从局部开始,用新鲜、纯净和稍稍调合的颜色在画面上着色,着色前要先画出线描稿,着色时不能涂得太浓太厚。等到自己的意图明确之后,重点强调出醒目的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有效地在底色上塑造出物象的色彩关系和体面关系,在调色中尽量少用或不用调色液,最好使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将颜色平涂或并置于画面。小幅作品可趁湿一次完成,大幅作品可采用局部完成法,采用衔接油等材料处理衔接处。画家朝戈采用的即是一次性作画法。先有秩序地从左至右铺色,渐渐扩展到整个画面,色彩鲜艳饱和,色块对比强烈明朗。第二、三遍上色只是进行局部修饰和润色,如图35。

 

一次作画法不单指平铺一遍颜色。凡是即刻充分展现画面最终效果(色彩和形体关系)的方法均可称为一次作画法,即使在已干的色层上覆盖新色层展现最终效果也属一次性作画法。一次性作画法如果在灰色底子上进行,既能缩短作画时间,又能产生和谐的效果。在非白色底子上作画不可涂色过薄,因干燥过程中底色会“吃掉”部分颜色,使着色层的明度、饱和度降低。

一次性作画法最适于户外写生。在室内写生或创作使用一次性作画方法时,必须等色层干燥后再进行局部刻画和调整。

古典油画采用一次完成作画法的技巧和艺术成就,已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委拉斯开兹是一次作画法的典型代表。首先用稀薄的赭石等颜色铺满画面,初步描绘出主要结构和明暗关系。等底色层干透后,再涂覆盖色,每进行一步都采用一次作画法趁湿完成。这种画法又称作长时间的一次完成画法。

现代画家采用长时间的一次完成画法,起初不一定使用赭石、熟褐等中性色,但也只使用一到三种有限的颜色。不是急于铺上大量强烈的颜色,而是把画面作为一幅大的“水彩”素描来考虑,以体感、形式和位置为目标,来确定构图。之后,细节和质感通过运用饱满的、不透明的油画色逐步实现。初步阶段调色液主要使用松节油,在着色过程中最好用“三合一”调色油。它能使颜料更加稠化,也会改善其干化的质量。

一次完成画法一般采用白色底子,特别是长时间一次完成画法,不采用有色的底子,因为稀释的颜色在白色底子上更能获得满意的效果。由于大部分颜色的调和是在画面上直接进行的(直接画法),因此鬃毛画笔特别是圆头鬃毛画笔比软毛画笔更适合这种画法。

在绘制较大画幅的作品时,要采用一次完成作画法,为保持画面的湿润,必要时可使用丁香油等慢干剂。尽量避免使用干燥度较快的颜料,如钴类、棕土、铅白等。

 

什么是“湿盖湿”画法?

 

“湿盖湿”画法是就一次性完成法而言的。一次性完成画法自始至终都是使用大量未经稀释的油彩趁湿画到画面上去的。这种方法能够直接将新鲜颜料调和到画面中未干的色层中。因此,“湿盖湿”画法又称趁湿画法或湿画法。

采用这种趁湿作画法,最好让画笔饱蘸颜料,还要准备一把灵活方便的调色刀。因为湿颜料会堆积很厚,导致画布负载过重,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用调色刀刮去多余的颜料。如果刮下来的颜料有用,可再用刮刀或画笔将它们涂到画面恰当的位置上。整个作画过程色彩的调和基本都是在画布上进行的。

这一技法要求使用的油画色不能干得太快,最好使用直接从锡管里挤出来的新颜料。对于干燥速度较快的矿物质颜料,可添加薄荷油等慢干剂使用。如果使用珂巴树脂上光油来调色,能提高颜色的光泽度,产生珐琅质般的效果。

借用油画颜料干得慢且容易调和的特性,使其相互渗透、融合,以达到极其微妙效果的方法,一直为古今画家所采用。到了现代画家手中,趁湿画法更为轻松自如。马奈早期受西班牙绘画影响,发展了湿盖湿画法,即将混合色直接敷于画面。雷诺阿先用透明、半透明色在浅色底子上薄涂,再用湿盖湿画法上色。马蒂斯则以快速的、不甚连贯的笔法铺设原色,使画面色彩强烈灿烂,再用湿盖湿画法,使画面产生和谐的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