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不好,当心疾病找上门

 ZL 1967 2016-07-08

人生的1/3在睡眠中度过,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睡不好是疾病的征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危害生命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美国每年有10万交通事故与睡眠障碍有关,睡眠障碍有关的医疗代价高达160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睡眠疾病发病率也很高。例如,人群中有失眠经历的达45%,而慢性失眠者超过1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4%左右,与西方人群的患病率相差不大,可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是夜间猝死的元凶;发作性睡病等过去认为少见的睡眠疾病其实并非少见,而是尚不认识,国人的患病率也达到万分之四。

在2005睡眠疾病国际分类中包括的睡眠疾病高达90种。由于睡眠障碍和睡眠不足对于人类健康日益增长的威胁,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

\

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涉及90种睡眠疾病

采访人:近日,北京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北京联合办了国际睡眠医学论坛、联合发布了《2016睡眠与职业安全白皮书》,会上又宣布成立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睡眠医学分会,这一组合拳将中国的睡眠医学研究掀起个小高潮。请您先从专家角度说说睡眠与我们的关系。

韩芳: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像进食、饮水一样,睡眠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人可以3天不进食进水而生存,但不可能3天一点儿也不睡眠而活命。 睡眠是人脑的重要功能,睡眠时人的大脑并非处于休息状态,不少神经细胞的功能十分活跃;《科学》杂志的报道表明,白天存储的代谢“垃圾”都要靠睡眠来清除。做梦时呼吸、心跳可加快甚至超过清醒时的水平。根据脑电活动水平的不同,睡眠可以分为非快动眼和快动眼二个截然不同的睡眠期,其差别不亚于清醒与睡眠的差别。而非快动眼睡眠又分为由浅入深的四个时相,深睡眠是最高质量的睡眠。睡眠质量的好坏比时间的长短更重要,另外,睡眠还要讲究与昼夜节律协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否则会出现睡眠障碍。

采访人:睡眠疾病是怎么回事儿?

韩芳: 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 睡不好是疾病的征象。国际睡眠疾病分类中包括的90多种睡眠疾病大体上分为3大类,即“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相对于生理性睡眠,睡眠专家和睡眠中心更关注睡眠疾病的诊断和处理,这些患者的需求是催生现代睡眠医学的重要推动力。

所谓“睡不着”即俗称的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和睡眠不宁者。201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制定了《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定义失眠为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者不少是有原因的,如焦虑抑郁、不宁腿综合征和睡眠节律紊乱。在睡眠中心进行系统评价和监测不仅可以定量客观地诊断失眠,而且可以发现病因,做到对因施治。

“睡不醒”主要指“白天犯困”,人群中5%的人因此而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造成意外事故而死亡。嗜睡者机动车事故的发生率要高2-7倍。与失眠一样,嗜睡多提示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等。本次北大-宾大睡眠医学论坛聚焦睡眠与职业安全就是要提醒公众睡眠特别是嗜睡与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质量降低和工作事故频发有关。

“睡不好“则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睡眠异常运动,包括睡眠暴力活动。世界上时有夜间杀人但终因睡眠专家的介入而无罪释放的案例报告,主要是某些特殊的睡眠疾病确实可以自伤或伤及他人。另外, 某些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在发病十多年前就会出现做梦行为异常,包括噩梦、梦中拳打脚踢等,成为这些疾病的一个生物标记物,睡眠专家可据此大大提前预警诊断并及时干预。

手机控、网上聊天正成为睡眠的“隐形杀手”

采访人:睡眠是个全球性问题,那么哪类人群更容易出现失眠问题?

韩芳:据世卫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基地25916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27%的人有睡眠问题。失眠症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但相当多的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据报道美国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2%,英国10%-14%,日本20%,法国30%。而中国睡眠研究会全国调查问卷统计显示:高达38.2%的中国城市居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眠。一项针对中国6城市的普通人群睡眠问题的调查表明,成年人在过去的12个月内有失眠症状的比率高达57%,其中北京60%;上海62%;广州68%。女性失眠率是男性的1.4-2倍。

从职业上看,中国医师协会的一项调查,十大职业中,睡眠指数得分从高到低排名依次是公务员、销售、金融从业者、蓝领、教师、广告/公关人、企业高管、医务人员、IT从业者、媒体人。各职业的睡眠指数得分都有所上升,但媒体人连续两年睡眠指数得分垫底。

采访人:中国人对睡眠问题的认知度如何?

韩芳:今年是世界睡眠日进入中国的第16个年头。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民众对于睡眠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无论是最新的调查数据,还是平时的临床观察都显示,中国人的睡眠状况很难令人满意。最让人忧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存在睡眠障碍。

2013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首个“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55.5%的中国人认为工作压力对睡眠影响很大,55.3%的中国人使用各种助眠手段,100个中国人中有14个超过子夜12时还没睡觉。与往年相比,国人失眠问题的人数明显上升,2014年22%的中国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而2015年这一比例上升为31.2%,有过失眠经历的人占比也从2014年的6.4%上升为2015年的16.8%。

对睡眠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青年人。近几年,患有睡眠障碍的年轻人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甚至已经有取代老年人成为失眠就诊主力军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年轻失眠患者特别是30岁左右的患者,在2002年至2012年这10年来至少翻了5倍,且每年失眠人数还在迅速增加。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以外,更多是因为年轻人的作息不合理以及不当的生活方式。手机控、网上聊天正成为睡眠的“隐形杀手”。

在政策层面上,由于睡眠疾病属于慢性病,其健康危害和社会效应不会马上显现,相关的治疗在医疗保险报销方面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

采访人:睡眠问题应该到医院的哪个科室去治疗?有什么治疗手段?

韩芳: 睡眠疾病的诊疗具有特殊性,非传统以器官为依托的内科疾病诊疗模式能够解决。经过30多年的发展,睡眠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发展为独立的学科。长期以来,在我国睡眠疾病的诊疗没有做到规范化。(1)对睡眠疾病缺乏全面的认识,多集中在对睡眠呼吸暂停和失眠的诊疗。 前者过分强调手术治疗、后者又缺乏全面的评估,只考虑药物。对大多数较为少见或不认识的睡眠疾病没有关注;(2)重视实验室检查而忽视临床评估;(3)重视医院内治疗,忽视作为慢性病的长程管理。

睡眠疾病患者可以到睡眠中心进行全面的评估、检查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睡眠中心从最初只提供打鼾和呼吸暂停诊疗服务到诊疗各种睡眠疾病的“大睡眠”、从提供睡眠疾病的院内诊疗到开展长程家庭管理和睡眠健康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医院的一个“会诊中心“和”慢性病管理中心“。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2 000余家医院成立了睡眠中心或实验室,遍及各大学教学医院、省市级医院及部分发达地区的县级医院。除少数医院设立了独立的睡眠医学科外,多依托于各相关专业如呼吸、耳鼻喉科、口腔、中医、儿科等。

睡眠疾病多达90多种,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制定评价和诊断策略、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如最常见的失眠首先是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对原因不明者最有效的是认知行为疗法,药物只是一种选择。成人睡眠呼吸暂停需治疗者90%以上需要无创通气治疗,部分对口器反应好;而儿童患者90%以上手术切除扁桃体、腺样体疗效显著。

中医中药在治疗睡眠障碍特别是失眠方面的潜力还有待大力发掘。

总之,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疾病日益成为一个威胁公众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付东红)

(责任编辑:孙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