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黃鶴樓詩二章暨黃鶴樓雜說
2016-07-08 | 阅:  转:  |  分享 
  
-1-

黃鶴樓詩二章暨黃鶴樓雜說



上傳書齋:瀟湘館112

何世強

HoSaiKeung







第1節唐?崔顥《黃鶴樓》詩及雜說





歲次乙未季春﹝2015年4月復活節﹞,余與拙荊同遊武漢黃鶴樓,時值維修,未睹全

貌,誠屬憾事,雖然如此,但遊人依然眾多,頗有擠迫之感。

黃鶴樓之原址在湖北省武昌蛇山黃鶴磯頭,據云始建於三國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

年)﹝見以下引文﹞,時吳大帝孫權在位。公元223年亦為魏黃初四年,魏文帝曹丕在位;

亦為蜀漢章武三年,劉備昭烈帝在立。

《元和郡縣圖志?卷第二十七》曰:

宋孝武帝以方鎮太重,分荊、湘、江三州之八郡為郢州,以分上流之勢。隋平陳,改郢

州為鄂州。州城本夏口城,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口,西南角因

磯為樓,名黃鶴樓。三國時,黃祖為太守,吳遣凌統攻而擒之。禰衡遇害,亦此地也。

照《元和郡縣圖志》所記,黃鶴樓一帶,乃軍事要塞,兵家必爭之地也。

今之黃鶴樓共五層,於1985年重建,氣勢雄偉,余雖未睹古之黃鶴樓,但可知斷無今

日之格局也。

古之黃鶴樓已成古人餞別、飲宴及聚首之處,故古人之歌詠黃鶴樓詩頗多,著名者為

唐?崔顥之《黃鶴樓》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2-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前四句屬歌行或樂府,不宜以律體視之,若視之為律體,則犯以下之病:

1.此詩平起,首句第四字“乘”宜用仄聲字,第六字“鶴”宜用平聲字。

2.第三句除首字“黃”為平聲外,其餘六字全仄,失粘,“去”宜用平聲字。“不復

返”犯下三連﹝三仄聲字在句末﹞,故“不”宜改為平聲字。

3.頷聯不成對。“空悠悠”犯下三連﹝三平聲字在句末﹞,故“空”宜改為仄聲字。

4.律詩用字不宜重複,“黃鶴”現三次,欠佳。

若依沈約所言之“八病”﹝未必為沈約所云,“沈約八病”乃一向之說法﹞評之,則犯

病更多。

崔顥之詩歷朝評價甚高,南宋?嚴羽《滄浪詩話》曰:

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其詩勝於清新平實,抒發眼前所見所思,首聯、頷聯一氣呵成,無雕琢之詞藻,此乃其

可貴也,嚴羽譽之為“第一”,若以清新平實言之,不為過也。

宋?周弼編《三體唐詩》卷四評崔顥詩為“前虛後實”,注意其首句第五、六字為“白

雲”而非“黃鶴”,若依文意之連貫性,則以“黃鶴”為佳,蓋頷聯出句為“黃鶴一去不復

返”,此句可呼應“昔人已乘黃鶴去”,若云“昔人已乘白雲去”則頷聯出句無所依也。

所謂“前虛”者,指昔人乘白雲﹝或黃鶴﹞去而成仙也,黃鶴一去而不返,此乃“虛”

也,無此事也;“後實”者,寫實也,漢陽之樹,鸚鵡洲之草,皆目所睹者也,又惹人愁緒

之煙波,亦寫實也。《三體唐詩?卷四》錄崔顥《黃鶴樓》曰:

昔人已乘白雲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三體唐詩》高士奇輯注曰:

《齊諧誌》:黃鶴山者,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上,有黃鶴樓。

附帶一提,古之黃鶴樓應處於黃鶴山,而黃鶴山相信乃古代之名。唐?李白《望黃鶴

樓》詩曰: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

今江蘇鎮江有黃鶴山,但相信該黃鶴山與武漢之黃鶴山不同。

-3-

又余立黃鶴樓眺望,未見古人所云之“鸚鵡洲”,據云此洲已為江水所淹沒,時代變

遷,桑田滄海,物換星移,迷離洲渚,不見芳草萋萋,蓋綠洲之沉江,乃正式“殺風景”之

事,令人無限低徊也。







第2節《黃鶴樓》二章





余有機緣,得遊此勝境,賦《黃鶴樓》二章以紀之,余非崔顥、李白,絕不敢以歌行混

近體:



《黃鶴樓》其一

極目長天水一方,白雲黃鶴兩相將。

昔人無跡仙疑在,此地餘樓徑未荒。

洲渚迷離新蔓草,烟波浩瀚舊垣牆1。

千年荊楚衣冠盛,勝境原來屬漢陽。



1.黃鶴樓前有古郢州城垣舊址。



其二

飛昇容裔記前盟,宛若寒儒赴帝京。

江水瀾翻流汗漫,叢林冪歷碎逢迎。

蛇山天際雲霞媚1,夏口磯頭草木榮。

欲上層樓吹玉笛2,五音響遏訴清平。



1.唐?方干《題松江驛》:偏把雲霞媚一方。

2.黃鶴樓聯:一笛清風尋鶴夢;千秋皓月問梅花。

又唐?劉禹錫《武昌老人說笛歌》:

武昌老人七十餘,…曾將黃鶴樓上吹,一聲佔盡秋江月。

又唐?呂巖《題黃鶴樓石照》:

黃鶴樓前吹笛時,白蘋紅蓼滿江湄。衷情欲訴誰能會,惟有清風

明月知。

-4-

維修中之黃鶴樓﹝2015年4月復活節﹞







唐?崔顥《黃鶴樓》詩之今人碑刻﹝2015年4月復活節﹞







-5-

黃鶴樓附近名勝擱筆亭﹝2015年4月復活節﹞







無名氏撰聯:樓未起時原有鶴,筆從擱後便無詩。余拍攝時,適有人在亭中。

﹝2015年4月復活節﹞





-6-



黃鶴樓前之古郢州城垣舊址﹝2015年4月復活節﹞







献花(0)
+1
(本文系瀟湘館11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