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亲和教育

 教育繁星 2016-07-08

亲和教育是中国教育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这一传统,对充分发挥现代家庭在教育子女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庭与学校、社会或其他青少年教育的场所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以""为主要内容的亲情,这是家庭亲和教育的天然基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是伟大的人类之爱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爱是任何他人不能剥夺和代替的,这是施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心理条件。教育理论与实践均证明了家庭亲情在教育中的巨大力量。

亲和教育,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为青少年营造一种精神和物质相互协调的良好生长环境,使青少年充分体会到这个环境带来的爱、信任、温暖和关怀,从而为其全面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是指亲情,体现为爱、关心、温暖、支持等;""主要是指协调、和谐,体现在适度、合理上。""""的统一形成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家庭教育的功能发生了重大改变,家庭越来越重视为子女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因此,亲和性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一个出发点与立足点,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最起码的条件。

目前,亲和教育在许多家庭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父母的离婚或婚姻不稳定,影响了家庭的和谐气氛,使青少年无法享有正常的父爱或母爱。二是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形成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过着"疏于心宽于物"的生活。家庭只注意向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却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去造就他们美好的心灵。三是许多家长用知识教育代替了亲和教育,在望子成龙的观念影响下,不少家长过度重视实施知识教育,将本来和谐、温馨的父子、母子之爱变成了强迫性的学习压力。因此,忽视亲和教育的结果使得家庭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它使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受到影响,导致他们个性发展不良,甚至产生人格障碍。

家庭教育的亲和性原则具有深远的民族传统底蕴,是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的体现。中国古代教育家对家庭的亲和教育有不少精辟的论述,体现了古代青少年教育的艺术。在家庭教育中,重"亲和""伪善"教育,是传统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重亲和性"这一优秀传统,在人际关系与教育方式日益物化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当今,中国社会正向现代化迈进,在现代家庭中如何处理好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家庭教育中坚持实施亲和教育,应该说能比较恰当地处理好家庭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亲和教育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中重亲情、重人伦的传统,又放弃了传统家庭之中的森严的长幼等级观念,对于现代家庭教育有相当大的价值和重要性。

20世纪以来,在西方现代教育中,与中国亲和教育类似的"爱心"教育也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论非常强调家庭教育要体现满足青少年的爱与自我价值的需要,并将这一点做为教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在马斯洛看来,尽管儿童也会有仇恨和破坏行为,也有自私,但同时也具有慷慨、合作和无私。究竟显示哪种倾向?这要由成长的环境与教育来决定。如果青少年能得到应有的爱与尊敬,那么破坏性与侵略性就会减少,所以在教育中应尽量给孩子以爱。缺少爱的青少年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健康甚至心理疾病。父母爱孩子是尽社会责任,而不是为了其他。这种爱也要求孩子学会相互负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种对爱的理解可以完全解释为亲和性教育,是与溺爱划清了界限的爱的亲和教育。

家庭亲和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表现出显著的教育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家庭亲和性教育的内涵不单纯是对孩子的关心与保护,而包括更为重要的内容--社会责任。通过父母的亲情教育和影响,会使孩子变得有力量,变得更自尊、自爱,同时能尊重他人,只有这样的孩子才是健康的。马斯洛强调,要使青少年爱的需要同感到有价值联系在一起,一个人若感觉不到自己有价值就感觉不到爱,而感到有价值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有价值,"做到有价值"的实现方式是鼓励青少年成功。由于家庭所特有的本性,对子女成功的追求大多是在社会规定范围的,而且是与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相联系的。其次,亲和教育使青少年学会了处世与待人的平和心态,放弃极端的行为方式。""的程度必须是有分寸的,""的程度也必须是恰当的。过分的保护和关爱,会使孩子不费吹灰之力即可以满足他的每一种需要,这种爱便是溺爱。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的力量和自主能力得不到发展,孩子由于受到过分的保护,而要获得安全感则离不开父母,也?不敢探索、冒险。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可能成为一无所为的人。所以,溺爱的致命弱点正是对青少年及其潜力的发展缺少尊重。另一方面,孩子们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理智、自我控制能力、判断是非能力较差,因此又要严格要求。这种严格要求绝不同于独裁式的压服,那样只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和潜力的发展。做为成功的父母,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应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时候说""。我们有些家长正是由于""无分寸,""不适度,因而养成了孩子的许多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到了此时,家长对孩子又"恨铁不成钢",一怒之下,就大动干戈。溺爱与惩罚不当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极端表现。家长爱恨无度,喜怒无常,其必然结果只能造成孩子任性,以至软硬不吃。所以,用有分寸的""和适度的""来对待孩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恰当的。青少年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期,父母自然成了他们社会化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与青少年的处世待人之间有高度的正相关。再次,为青少年适应青春期的身心巨变提供"心理港湾"。青春期由于生理、心理的一系列变化,使青少年产生疑虑、困惑甚至是恐惧和逃避,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迫切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关心、支持、信任、帮助,这一系列的期待行为都源于家庭具有良好的亲和气氛,而不是呈现强迫的、压抑的甚至独裁的亲子关系。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实施亲和性教育,受到父母、青少年、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家庭教育实施亲和教育应根据时代的特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注重和谐性。亲和性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它倡导青少年成长的和谐环境,反对对儿童溺爱、放弃、严惩、专制等家庭教育中的极端言行。溺爱是亲和教育的正向极端,凡溺爱子女的家庭对儿女成长往往抱有很高的期望,父母往往将自己的绝大部分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子女教育中,但教育方式则是以迁就顺从子女的意愿为主,特别是在教育中缺乏应有的是非观念,对子女的行为不论正确与否,一概加以肯定。这种教育方式从表面上看有浓厚的亲情,家长对子女也是出于关心和爱护。但是,这种爱却是建立在使子女成长为社会合格人才的基础上的。亲和性教育的负向极端主要表现为放弃、严惩、专制三种形式。在放弃型家庭中,子女体会不到关心与爱护,缺乏归属感,难以在需要帮助时得到帮助指导。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往往形成散漫、无责任感、喜欢我行我素的性格。在专制型家庭中,子女缺乏自主权,父母表面表现出对子女的极度关心与责任感,实际上是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子女,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自主能力差,喜欢干涉他人行为的倾向。

注重系统性。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环境是一个系统。在实施家庭的亲和性原则时,一是应注意家庭教育的系统性,保证亲和性原则的真正实施。例如,家庭中所有的成员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观念上、做法上应保持基本一致,避免出现有的管教,有的放纵等不一致的状况。二是家庭教育系统中应有一个核心施教者。系统论认为,一个系统要有效地运行,必须保证有一个核心操作者,在家庭教育中同样如此。但这一点,在现今的家庭教育中往往被忽视,很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看成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谁有空谁就去管一下,使家庭教育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同时,也使青少年难以感受到自始至终都沐浴着长辈的关心与爱护。家庭核心施教者的任务,除了自己负起教育青少年的责任外,还要负责协调各施教者对青少年的教育言行,使之具有一致性、系统性。亲和性原则实施时要做到适度合理,还必须坚持相对稳定的家庭教有标准。亲和性更多的注重情感方面的需要,而情感方面的满足又与正确的导向相关。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实施标准,可以使情感需要的满足界定在合理的范围内。从系统论观点来看,坚持一定的运行标准,是一个系统得以正常和有效运转所必须的。

注重细小事情的影响。青少年的成长需要极富亲和性的环境,这样的环境营造需要从小人手,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亲和性家庭环境的形成,既不需要喋喋不休的爱的说教,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某一种行为,要的是从关心青少年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关心青少年的生活小事,不是主张包办青少年的生活,而是让青少年在关怀中尽早获得自主的生活能力。同时,青少年正处于一生中成长的快速期,在心理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容易接受外在的刺激影响,一件生活小事都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亲和感受性明显高于个体发展的其它阶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位家长在做每一件事时,都仔仔细细地考虑到对青少年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象长应该遵循亲和性原则,并以此为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教育言行是否适当。长期坚持用亲和性标准来判断、评价自己的教育言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家庭教育的良好习惯。

正确认识亲和性教育原则的地位。亲和性教育原则充分考虑到青少年成长的特点,从培养青少年发展的基础着手,主张建立友爱的和谐的家庭环境。但是,亲和性教育原则并非家庭教育的指导性原则,家庭教育的指导?则是"发展性教育原则"。它要求一切家庭教育活动都必须围绕促进青少年的发展来进行,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亲和性教育原则与其他的家庭教育原则一样,应在总体上服从于发展性教育原则,为发展性教育原则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发展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亲和性教育对培养青少年的和谐性有很大的帮助,这恰恰是一个现代人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这样,青少年才能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找到自身的立足之点。必须看到,一方面亲和性教育原则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原则;另一方面,它又必须服从于具有指导意义的发展性教育原则。

    在家庭亲和教育过程中,家长需要长年累月地把自己的感情、思想、信念--自己的心血灌注到孩子的心灵里,把人类的责任和精神通过感情交流植入青少年的心灵中,完善他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责任,发展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领域。人类最微妙的能力,就是爱的能力。亲和的力量能够揭示出青少年内心深处的泉源,由此将永远使生气勃勃的善良感情淙淙而来。所以,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亲和性和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家长应该明白家庭的亲情和爱应当是这样的:它能激起青少年对周围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的关心,激起为人们服务的热情。开展亲和教育,在青少年心灵中培养高尚的人性,是从表现出尊敬人,而且首先是从尊敬父母的纯洁而又高尚的情感开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