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上海有七套房,孩子还读个“屁书”

 大梦未觉W 2016-07-09
在上海有七套房,孩子还读个“屁书”
端木赐香三糊涂07.08 20:08阅读22705
有些人奋斗,不是命,就是使命。至于不用命好的,或者没有使命感的,能不奋斗就不奋斗吧。

在上海有七套房,孩子还读个“屁书”

微信上看见一个惊悚的标题:《在上海有七套房的家庭,孩子还要努力读书吗?》

惊悚之余,读读吧。但我发现,根本读不下去,努力了半天,看了个大概意思。作者说:

前不久我刚回国一次,当时我在机场用叫了一辆车。在车上,这位司机朋友就和我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当谈到国内经济发展和孩子教育现状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家里之前因为拆迁的原因分到了七套房,所以,他并不苛求孩子能有很好的成绩。他笑呵呵地说:“我儿子就算考最后一名也没关系,因为家里的钱够我们家花一辈子的了。我现在开车拉客也是为了体验新事物,打发时间。”

当听到他这么说的时候,我沉默了很久。沉默的原因是:金钱不是生活的全部,拥有金钱的多少和是否学习进取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历史上无数的事例都告诉我们,金钱不会是永恒的,而精神和文化才能传承千百年。

     然后作者balabala讲了一大堆美国白人精英是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传承文化与精神的……我看了看作者简介:黄征宇,宇沃资本董事长、Intel前执行董事、美国白宫前官员。10岁随家庭从上海移民至美国,拥有特别的东西方经历,对中美教育有深刻的认识,也对华人融入美国社会、职场、学校的种种挑战了如指掌,他一直致力推动商业、资本、科技和文化的全球化融合……

我的感觉是,作者要么是移民太早了,脑子与美国人一样锈逗了;要么是当白宫官员当久了,脑子与美国官员一样锈逗了。一句话,你还理解我大天朝不?你还能听懂我大天朝子民的话不?

首先,我大天朝这个子民,终于爆富了。而且,比上深圳那个拥有66套回迁房还去政府网站哭穷的深圳房东(现在又有人说是乌龙)来讲,这个上海爷们没有哭穷,而是,真心实意的承认,自己富了。并且,他不想被你一个归国华侨比下去,他虽然给你开着专车,但是他分明是想告诉你,哥们儿是闲得无聊,出来陪你们玩一把的,可别在我面前充二大爷,我还是大大爷呢。

其次,对中国人来讲,几千年都是温饱不足的问题,所以读书的出发点,包括头悬梁锥刺骨,也为的是五斗米,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都是五斗米的代称。所以,现在一下子爆富了,当然对书有鄙视之意了。一句话,人生目标早已实现在云端,还如何去地上挖个坑再找补一下奋斗的艰辛?你有病还是他有病?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这上海哥们所谓的读书,与黄作者所谓的读书,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人家分明指的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及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成绩。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在人家那里,已变成,钱钱钱,改变命根儿的命根儿。一句话,人家的孩子,再也不用跟一般的中国苦逼孩子拼傻逼、刷卷子了,人家解放了。

按我的三观,人之解放,一是物质的解放,二是心灵的解放。所谓物质的解放,就是干任何事情,要考虑的不是有钱没有,而是自己想不想干;所谓心灵的解放,就是,只听从自己的内心,用不着屈从于外在的社会评价及主流的裹挟。以此关照这上海爷们,物质解放了,自己也放松了,所以就想进一步解放孩子的心灵,放飞孩子。只不过,具体如何解放如何放飞,他心里还没谱而已。而且,每个人的解放,首先是自我解放,一句话,这跟他自己的体认水平相关。

按我的认识,物质解放后,去充实精神,还是去虚无精神,充实又如何个充实法,虚无又如何个虚无法,还真是无定法。看这上海哥们自己,目前还没有完全摸着北,不过是买个好车,做个专车司机而已,接到客人互相聊聊,然后开心地告诉乘客,我有七套房,我有七套房,幸福溢了满车厢……挺好的呵。我就喜欢看见,心满意足乐开怀的别人的人生——如果别人的人生都是苦逼的不行,比如马加爵那样的,我能哭过来么?至于他孩子,还真得看孩子的意思。当哲学家?当文学家?当玩家?当旅游家?或者,啥家都不当,就当一个富二代或者坐收租子的小房哥。都挺好的呵。

我们的社会,动不动就是孩子得吃苦,孩子得奋斗。我的意思,吃苦与奋斗固然是一个选项,但既然它仅是一个选项,也就意味着,还有其它的选项。为嘛人家的孩子,就不能象红楼梦里的宝玉那样,认为读书就是傻逼,当官就是昏头,不如天天在一园子里头,跟各色女人混呢?你叫他传承什么文化与精神。他去传承了,还如何显出你能?

乍富之后,生活中不能承受之轻,正飘飘然不知干嘛呢。但是可喜的是,他把这种轻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叫减负。我跟你说,真正叫孩子努力读应试教育之书的,还真是缺钱的家庭才会有的选项。不缺钱的家庭,哪会这么不人道!

真正的人道,就是人人不缺钱,人人不用为钱去读书,人人只是为读书而读书。就是我自己,既是读者,又是作者,但是我更喜欢,纯粹的阅读,没有责任心的阅读;为了写作而阅读,对我就是干活儿。我不傻,我也知道,窝到摇篮里,看一个《与女人们的对话》电影,是更纯粹的享受;坐在榻榻米上,看《赫德的情人》,不需要写卡片记出处。问题是,咱不是还要养家糊口么?还要还原真相奉献常识么?物质与精神,双双没解放。自己苦逼,还想着别人跟自己一道苦逼,心也忒狠了。

一句话,有些人奋斗,不是命,就是使命。至于命好的,或者没有使命感的,能不奋斗就不奋斗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