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瘫痪7年了,来聊一聊安乐死

 bbbo 2016-07-09

(本文是电影《遇见你之前》的影评,影片讲述了一位懵懂的小镇女孩小露与下肢瘫痪的老板威尔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瘫痪7年、有着相似不幸经历的作者,在文中谈及了安乐死话题。“从一开始受伤非常希望安乐死能合法化,到现在并不太确定是否这样合适。”,作者在7年之间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渐渐意识到“生死根本就不是可以随便轻易谈论的,也不是我自己可以做得了决定的。”)

很不幸的巧合是,我和剧中的男主角一样,因为一场意外造成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更不幸的是,我和剧中的男主角一样,不是夸大其词为了赚眼泪的不能走路而已,而是真正意义的连手指头都不能动的那种高位截瘫。出院前专业机构给我的伤残鉴定只有十四个字“高位截瘫,一级伤残,完全依赖护理。”但是这区区十四个字却逼得人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还有活着的必要吗?

电影《遇见你之前》剧照

对于安乐死问题讨论的电影这并不是第一次,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深海长眠》算是一部经典。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还很小,还是活蹦乱跳的,当时根本没有理解影片里表现出来的痛苦,当然这种痛苦没有经历过的人也无法感同身受。后来在住院的时候又特意找人帮忙找到这部影片重看,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里面的男主角在坚持了26年之后,依然一心赴死。对于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人来说,要时时刻刻直面生活中吃喝拉撒的尴尬,有的时候真的会令人窒息。比起恶性肿瘤被判决死亡的人来说,高位瘫痪的人就是被判无期徒刑的那个。电影《潜水钟与蝴蝶》里男主角在刚刚学会用眨眼睛表达意思时,传递的第一个讯息就是“我想死”。

电影《深海长眠》剧照

以瘫痪的人作为主人公的电影并不是第一部,而大多数讲述的都是与护工的故事。比如苏菲·玛索出演的《枕边的男人》,再比如说曾一举拿下法国年度票房冠军的电影《无法触碰》。有人说,这部电影很苏,我想说的是就算是真实发生一点都不稀奇。就像电影里“龙妈”坐在男主角怀里开着电动轮椅在舞会上转圈圈时说的一样,如果不是男主角因为意外坐了轮椅,也不可能会喜欢上村呆吵的女主角,男主角的人生一定会是长腿大胸的配置。但是坐了轮椅,这一切就发生得自然而然。写到这突然发现一个不算是巧合的巧合,就是这三部电影里的主人公无论男女都很有社会地位,而且非常有钱,当然如果没钱的话也请不起护工。《无法触碰》里男主角开的电动轮椅是博动Permobil C350,而这部戏里是博动最新款F5,这两款又恰巧都是霍金的同款或者同系座驾,你没看错,就是那个物理学教授霍金。

电影《无法触碰》剧照

Permobil是瑞典电动轮椅的鼻祖,瑞典语字典里面都用“Permobil”来代表电动轮椅的意思,全部高端定制,在中国的基础款配置售价在20万以上。而里面的护工不是落魄的拳击手,就是等待社会救助的小混混,当然这部戏里面是一个农村姑娘。如果不了解瘫痪这个群体,一定会觉得这种CP配置很诡异,因为无论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无法Match的两个人怎么可能真正相爱?!但是我告诉大家,作为一个瘫痪的人来说,照顾他们生活起居,替他们充当手脚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无论是生活亲密度还是心理依赖度,都要远远超过亲戚朋友和夫妻子女。我在住院康复的两年时间里,听过也见过无数的病人最后和护工在一起,这是真实发生的。我不确认这个里面是否真正有爱情,但这段关系里面确实有陪伴,也许有的时候陪伴真的比爱情重要?

扯得有点远,我现在来说说安乐死这件事。像电影里那些主角们的生活状态,瘫痪对于他们来说心理上的落差一定是很大的,但是无论你是谁,什么身份,瘫痪对于任何人的打击都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但是在生活上,可以用钱解决的大多数问题至少可以保证电影主角们生活水准不会下降,比起大多数上有老下有小的病人来说,他们那么想死看起来有点儿不坚强。他们为什么想作死?我同样也见过很多身家几千万上亿的人意外受伤瘫痪,有的人想得开,除了自己动自己一张嘴之外,由7个人伺候着继续做生意,而且生意越做越好。也有的人想不开,天天寻死觅活的。大家就劝那些想不开的人,觉得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没有生活压力,其实是不知道那些想不开的人,他们能花钱买所有的东西,可是就算倾家荡产也换不回来健康。这人如果要是有奋斗目标,无论路多难走努力就好,可是如果一旦觉得自己这个梦想无论多努力却永远都达不到,这就变成了绝望。

我相信每一个瘫痪的人都有过想死的念头,我也有过。一是因为活着身体太痛苦,二是因为活着没有了希望,本来走得好好的人生路突然塌方了。当然我想死主要是因为第一点,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的那八个月,真真儿的是生不如死。后来出院回家,脑补过很多如何死亡的办法,比如拿被子闷死自己,故意从轮椅上倒下来摔死自己,找一个能够到插座电死自己……可是后来发现双手不能动的我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但更讽刺的是,也许口水一口痰就能呛着自己,也许呼吸不畅就能休克,也许不经意的一个小毛病就可以要了小命,那个时候又还挺害怕的。原来生死根本就不是可以随便轻易谈论的,也不是我自己可以做得了决定的。我也忘记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想寻死的,大概是我自己知道了该生的时候会生,该死的时候自然会死,无需自己太过操心。

我记得自己还戴着呼吸机的时候,医生说也许我这辈子都得依赖呼吸机生存。医院里有一个护士姐姐很好心,有一天她值夜班的时候拿过来一本《青年文摘》给我念故事,我知道她是为了鼓励我特意挑了一篇文章。文章讲的是一个加拿大人叫山姆·苏利文,他也是年轻的时候因为意外扭到了脖子高位瘫痪,后来没有放弃继续读书,最后还竞选当了加拿大温哥华市的市长。我当时并没有觉得那篇文章鼓励到了我,可是却在6年后的一天,有人通过微信公众号留言给我说在《青年文摘》上看到了我的故事很受鼓励,突然有一个很奇妙的瞬间让我觉得这就是人生。我很讨厌被别人说成什么励志,因为我只是不甘心随随便便来这世上走一遭。

就像电影里那句台词说的那样:“You only get one life. It’s actually your duty to live it as fully as possible.” 至于一个瘫痪的人遇见爱情会不会让他重振旗鼓?说实话我个人觉得爱情只是一根救命稻草,它只会看起来让瘫痪的人不那么惨,但是请不要用爱情去当然人生的接盘侠,因为活出什么样的人生,靠得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给你的爱情。

所以我从一开始受伤非常希望安乐死能合法化,到现在并不太确定是否这样合适。如果人在最低谷的时候走了那一步,那么他是否就丧失了再次选择的机会。当然《深海长眠》的剧情更为深入人心的原因就是,男主角在坚持了那么多年后即使安乐死没有合法化却依然选择去死,这大概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或者应该被支持。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默墨耳语)

易懿
独立撰稿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默墨耳语 | 责任编辑:李楚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