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原:食管调搏的前世与今生

 烟火4920yh4f0t 2016-07-09


食管调搏的前世与今生


从1957年食管心房调搏技术被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至1981年蒋文平教授率先在国内应用食管调搏技术,经历了24年,1981年后的十余年间食管调搏术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蓬勃发展,成为我国最热门的心脏电生理技术。但是随着心内电生理技术的与射频消融术的不断开展,加之食管调搏技术存在多个难以逾越的瓶颈,使这项红极一时的电生理检查跌入低谷,甚至成了“谈食管调搏而色变”的局面。

但是改革与坚守始终是这项技术坚持与进取者们的信念,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其华丽转身,成为衔接心电图与临床不可或缺的桥梁;成为真正意义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安全、便捷、实用、易于掌握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而且特别适用于射频消融术前的诊断、急诊终止快速心律失常及那些尚不具备心内电生理检查条件的各级医院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


1、消除、降低插管与刺激引起的痛苦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李中建等报告从1995年起,连续6年借鉴消化内科胃镜检查中使用润滑止痛胶(内含1%的盐酸丁卡及适量洗必泰)的经验,在500例食管调搏的患者中试用润滑止痛胶,通过的多项指标观察,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减少或消除因插管引起的咽部不适感,也可解除部分因调搏刺激引起的灼痛等不适反应。该方法虽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食管调搏引起的刺激与烧灼感,但至少解决了插管中的不适感或呕吐症状,有于更多的适应证患者接受检查和治疗。


2、刺激、记录系统的革新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2.1解决了落后的存储方式

自2005年起,为了解决以往食管调搏的种种不便与问题,历时3年由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集刺激与记录技术整合在一起新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苏州生产),采用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联机系统,融合数-模混合电路、数字处理技术以及医学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心脏电生理刺激、记录、分析、报告、存档等一系列功能。经厂家不断完善硬件的更新与软件设计,加之浙江省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反复的临床试验,使新一代刺激仪的存储方式、分析功能的设计更科学、更加人性化。 


2.2增加起搏同步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的功能

不能在刺激时同步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一直是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新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的记录系统破解了这道难题,使食管导联心电图具有了左房(外膜)电图和/或类心内冠状窦电图的作用,除了清晰的看到刺激时的心房波外,还解决了长期以来对诱发出的短暂心律失常不能确诊或无法进行鉴别诊断的问题。如果进行横向比较的话,新型电生理刺激仪的记录系统有与心内多道记录仪异曲同工之妙。


3、有效降低起搏电压的革命

食管调搏的技术革命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早期食管调搏的刺激脉宽限定在2ms内,使有效夺获心房的起搏电压过高,因引起受检者食管严重的烧灼感而不被普遍接受。直至1978年新的研究发现,在食管与心房之间的组织与腔隙可起到电容器的功效,能有效的降低起搏阈值,当脉宽从2ms逐渐增加到到达9.8ms后,可达到能够被患者接受的水平(20V~30 V),从而受检者食管的局部烧灼感明显减轻。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者难以接受或耐受这种强度的刺激。这一技术瓶颈极大制约了食管调搏的广泛开展。

2012年,根据将刺激正极对称置于刺激负极两侧时可以有效增加阳极的面积,降低接触电阻,使刺激电极单位面积的电流密度下降的原理,刺激仪生产厂家研发并成功应用双阳极对称刺激方式,有效降低了起搏阈值电压。

近期一项仍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表明,采用该项技术的大部分患者进行食管调搏时,起搏电压均低于15V,平均10~12V,最低起搏电压仅为5V,接近心内电生理检查的起搏电压。临床调查证实,10~12V左右的刺激强度,患者食管的烧灼感几乎全部消失。该项革命性的设计无疑是食管调搏受检者最大的福音,从而免除了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风险。特别是在介入性诊断与治疗严格的准入制度下,食管调搏也使那些不能开展心内电生理的医疗机构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成为可能。


4、食管调搏技术绚丽的未来

食管调搏除了长期以来用于诱发与终止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测定传导系统不应期、测定窦房结功能等项检查之外,随着起搏电压的有效降低使原本不宜开展的项目得以实施,使食管调搏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得以拓展,填补了不能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电生理检查的空白,可进一步提高临床与心电图医生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水平。

随着对食管心脏电生理认识的不断提高,对该技术的不断改进与革新,我们有理由相信:食管心脏电生理—这一具有我国特色的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技术将迎来更加绚丽的春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