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旅行,是为了什么?

 金麟167 2016-07-09

我要一个人在希腊梦见苏格拉底

我要一个人的通宵看完鲁迅的背影

这三年来,我开始思考旅行为了什么。

是为了证明自己去过某些地方,还是为了拍下“我到此一游”的照片;是为了吃当地的美食,还是为了体验不同的酒店风情。

在很年轻的时候,旅行在我生活中的角色扮演是:“忙碌的行走,不停歇的拍风景和拍自己,流水席的吃饭,以及累得不行的倒头就睡”。

当我启程的时候,我对目的地一无所知,当我回程的时候,我对目的地的所有了解都仅限于导游时不时的解说。当地的风土人情,对我而言不过是一场匆匆而过的风景罢了。

但是,近几年我开始放弃上面的那些要求,学着在国内或者国外的城市中呆几天,吃饭喝茶逛超市坐地铁发呆睡觉,我突然觉得宁静是一种美,偶尔的放下一点欲望是一种轻松。就连逛当地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自己在闲适地欣赏作品,而不是在计算时间的匆忙观光。

此处无声却有声。旅行,不再是“身处异国他乡自我出镜”的一种证明,而是一种探索发掘和自我反思。

生活中很可怕遇见“无趣”。这种“无趣”的背后是:丢失了对整个世界的好奇心。

一个人在某种熟悉的环境中呆得太久,工作变得无趣,人际关系变得无聊,环境中也无法有新鲜的血液融入其中,这时候生存在其中的人会渐渐死去,不是肉体,而是精神。

就好像,我们跟人对话的时候,定义他的年轻与活力往往取决于他的思维的敏捷,他言语的活泼,以及眼神中的生机。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怕我被环境同化,我怕我被死水一般的氛围淹没,我更怕自己对于这个世界丧失了敏感力,丢失了说话表达的能力。

所以,我需要去旅行。

前年的一次工作交流中,我信口开河的点评西方好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一位老艺术家很善意的批评我说:“你没有站在梵高真迹之前,你怎么能够体会到色彩流动的炫目,你没有去梵蒂冈广场上看过雕塑,怎么能够体会那种摄人魂魄的美丽。你所做出的评价,只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复制而已。”

是啊,困顿在某个封闭的环境中,怎么能够证明世界真正的精彩。带了了解“真相”的好奇心去旅行,对行走过程中的每一个片刻才会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并且获得全新的认知。与此同时,“信口开河”这种糟糕的习惯会随着行走的距离越长,见识的人情风貌越多,而渐渐抛弃。

了解世界越多,越容易感到自身的渺小,也越容易激发自己去扩展生命的宽度和广度。

去年夏天,我在浦东机场看到一位稚气未脱的高中女孩,一个人背着行囊准备去非洲做义工。在候机的过程中,她跟自己的父母道别,言语中听不出来任何的慌张和害怕,反而是井井有条的计划安排。

她把暑期的两个月分成了三个时间段,一部分留给了义工,一部分留给了实习,一部分留给了雅思考试。

最有趣的是,当她父母让她跟随同班同学参加针对华尔街的某个夏令营活动时,她非常明确的告诉父母自己对经济学没有兴趣,她希望未来可以研究生物科学,而且她已经咨询了老师,准备报名参加在耶鲁大学实习的夏令营活动。

她跟父母说,去非洲做义工,是自己的选择,放弃去华尔街的夏令营活动也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也会尽自己的权利去追求什么。

当时我的感触很深,这应该就是新生代年轻人身上的勇气、决心和果断吧,再简单点说,就是生命力吧。

良好的家庭环境赋予了她们很多的选择力,这是她们的幸运。但与此同时,她们也没有辜负这种幸运,选择用更加明确的人生追求和更加努力的付出来接受这种馈赠。未来,她们也会有足够的担当去面对这个世界,也会照顾身边的亲人爱人。

有旺盛生命力的感觉,真的让人羡慕。这种生命力不仅仅是刺激他们不断去了解世界的动力,还是给他们提供安全感的源头。

很多时候,一些朋友不敢走出去了解世界,不敢真正意义上体验旅行,因为他们害怕,怕旅行中的未知,怕行走中的意外。深究根源,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HOLD住各种变数。

就如同父辈们为何一直要让儿女们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不是因为工作本身真的好,而是父辈们吃够了没有安全感的苦,时至今日都依然处在不安全的惶恐中。所以他们认为儿女们也跟他们一样,没有能力依靠自己获得安全感,只能用工作的稳定来获得安心。

可是,当我身处在某种看似安全牢固不破的工作环境中,大多数人依然生活得没有安全感,他们依然会对职场上的风吹草动而惶恐,为领导的一席捉摸不定的言语而不安。

大多数人除了单位组织、家庭组织的短期旅行外,从来不敢在年假的时候去真正意义上来次说走就走的度假。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害怕走出去,也走不出去了。

他们看起来身处在安全的领地,而时刻为可能失去这份安全而不安。最终,对抗这种不安的方式就是放弃一切自身源动力、好奇心、期盼和追求,选择随波逐流的轨迹。

旅途中经历的每一段不一样的体验,都值得拿来反思自己的生活。

我认识一个熟人带着家人去东南亚玩了一圈回来后,肆意批评当地的贫穷落后和环境不卫生。言语中各种瞧不起这些地区的落后,彰显着自己生活的条件优越。

这种态度让周围一圈朋友都非常不舒服,事后一位常年旅行的朋友跟我说:好的旅行会帮助一个人改善脾气,提高品行,更会帮助他纠正自己的偏见和狭隘。

朋友还说:旅行只能展示各种城市之间的不同,并不能证明不同城市之间的高低贵贱之分。就好像,去条件不算好但异域风情浓烈的不发达地区,体验到的是淳朴和善良;去条件好艺术气息浓厚的发达国家,体验到的是人文的修养和城市风貌。

有时候日常生活的环境太过于琐碎、不安和烦躁,让我们给自己加上了无数的身份、面具和保护壳,渐渐连真实的自己都找不到。

而旅行中视野的开拓,体验的深刻,让一个人见识到放下了包袱,丢掉了面具的真实自己,在放松的氛围中去思考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我认知中旅行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