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潮阳一中,意味着什么

 余近山 2016-07-09

 

有学生发信息说想向我请教一个问题。说是有一个朋友,比较独立,思想有个性,喜欢文字,有自己的阅读见解,现在在选择高中,请问他是要选择某私立学校呢还是一中?因为问我问题的这位同学自己在一中就读,因此她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两种环境很不相同。每个学校都有优点,也有不足,一中思想自由,平常有图书馆或者课堂上自由,包括演讲等等。但如果去私立学校,可能不会有这些,但他的分数可能会很不错。您对此是什么看法呢?”


因为是信息,所以有的话因为过于简短而有些表意不清。但是,大意还是很清楚的,去某私立学校就是高分的保障,而来一中似乎可以获得特别的学习体验。我并不想做一个选项并不合理的选择题,所以回到学习本身泛泛而论:“学习从来都是自己的事,真正会学习的人,总是自己掌控学习的主动权。所以,不管在哪里,都一样学。”

她说:“我也觉得对于自立自觉的人,外界环境不足以影响他。但是,学到的东西可能就不一样呀。两个学校两种很不同的教学方式——三年的时间足以塑造一个人吧?”


原来,她关心的不是学习方式表面上的差别,她更关心不同的学习方式背后的独特的价值,真是一个有头脑的家伙啊!我算抓到她意思的重点了,想了一想,然后才表明了我的意见:“如果自己可以掌控学习,去哪个学校就不是关键。哪个学校提供真正长远的教育价值,就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她似乎比较满意我的答案,表示了认同。幸好,她没有继续问我,我们所在的一中提供了什么样的长远教育价值。也许,她认为自己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这些有价值的事物,对此拥有具体真切的体验,完全可以以此来说服她的朋友吧。可是,作为一个老师,我想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自己的感觉,她是一中教育方式的亲历者,所说的应该真实可信。她说“一中思想自由”“课堂上自由”,她两次提到“自由”这个词,我想她的确指出了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学生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拥有自由的。我想,这里的自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支配时间的自由,在一中,除了正常的上课,绝没有额外的补课和辅导。学生们可以充分享受几乎一切常规假期;一是自主行动的自由,在一中,没有强迫,没有人为施加的压力,学生可以顺乎自身的节奏,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那么,这种自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任何一位学生,只要一进入一中,他就是这个学校的主人。他将获得真正的主体性——也就是说,他将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姿态,并对此负责。

还有比这更美妙更重要的事情吗?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勇气来赢取这份美妙。每年中考填报自愿的时候,总会有人问我们老师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读一中好还是读某私立学校好?听说一中会比较宽松,私立学校会比较严格。”提这样问题的家长,心里其实很清楚两所学校的优缺点,他们只是不太确定自己的选择。作为老师,我们一般也只是模糊地说,那要看看你的小孩性格和学习习惯,具体地说是不是能静下心来自觉学习。如果可以,读一中还是很合适的。如果孩子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那就读私立学校吧。



这是很简单也很现实的选择,有了这句话,家长们似乎就知道该作出他们早已作出的选择了。只是,作为教师,或许应该认真地想一想这种说法背后的依据,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为什么自觉性不强的人适合去私立学校?自觉性强的人可以来一中?自觉性不强的人来了一中会是什么样的后果?自觉性不强的人在私立学校的“严格”约束之下,又是怎样的情形?这些问题其实都很有意思,但是我想先谈谈“人为什么在学习面前会变得不自觉”。

我曾经在我的一篇文章《真正的学习是“灵魂出窍”》中谈到,真正的学习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原生渴望、巅峰体验、时间感(生命感)。大概是说,学习一定首先要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然后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体验到一种“若有所遗,灰心木立”的极度愉悦的身心状态,这样的深度体验才能与生命产生联结,这样的学习才真正唤醒并赋予我们生命的活力。


人之所以不在学习面前变得自觉,一定是什么因素在干扰这种真正学习状态的获得。也许是外在环境的影响,比如令人眼花缭乱诱惑人心的电子产品,也可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氛围。然而,我认为这些并不是最麻烦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本身正以反教育的方式在进行。当所学的东西不令人感到兴趣,学习者长久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即使有快乐也是学习之外的收获,比如物质奖赏),学习就不大可能成为内心的需求与渴望,因而鲜活的生命在学习中变得沉重和萎顿。那么,逃离这种对生命的侵蚀,就成了生命自发的行为,而学习上的不自觉就成了学习者的惯有心态。

而这个时候,强迫性的学习方式和教育体制就“应运而生”了。并且,这种方式在日益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被发展到极致甚至变态——教育也就异化成了自己的魔鬼。



我要强调的是,强迫性的学习本身就是教学失败的体现,但现在反而成了一些“名校”成功的法宝,甚至是唯一合理的选择。那些从来没有获得真实学习体验的人,是离不开这种强迫的。一旦离开了这种强迫,他们将不愿学习,不会学习——除非整个学习体验的重建。所以,在强迫性教学体系下走出来的人,几乎不太可能获得自主性,他们来到一中最可能的情形是,因为外在压力的解除而整个垮掉——我们已经见识了很多从某私立学校过来成绩不错的学生是如何“沉沦”的情形了,因为他们几乎从来没有真正获得过自主学习的丰富体验。

自由不能保证你学得好,但可以测试出你能不能真的学得好。所谓的自由,说到底就是看你有没有能力善用你的自由。


这位女同学在信息中还提到,在一中学习享有“课堂上的自由”“演讲”,其实她要说的是,在一中的学习不太受应试教育的严格束缚,平时的教学不是直接指向严酷的应试,学生因此可以拥有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比如光语文这一学科就能提供了阅读课、活动课,甚至学生自主上课等学习方式,除此之外还有课前演讲、小组交流、影视欣赏等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她之所以把这一点提出来作为一中具有吸引力的依据,我相信,那一定是她在这样的学习经历中体验到了美好的事物。只有在这样的学习之中,才能触及学习的真实本质,生命必将因此不同。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教师授课的自由,这是不太容易被学生体会到的自由的第三个内涵。



这大概要算一中的核心特质了吧。从教师的层面来说,他们拥有实践真正教育的自由。拥有授课的自由意味着什么?因为有了授课的自由,才会有教师的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的教学才能真正引发富有丰富价值的课堂情境。拥有授课的自由,还意味着老师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急功近利的应试心态,在教学中切实关心学生的学习体验,致力于恢复真实而完整的学习过程。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完整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领受到学习的真实魅力,才能从根本上唤醒学生个体对学习的渴望,把学习的动力建立在学生自主意识与自由选择之上。于是,真实学习过程中的所有美好的体验,最大程度得以保留。这些美好的体验不但充实着当下学生的生活,也联结着未来的人生。如果教育没有这样的自由和坚守,如果公立学校都没有这样的担当,被裹挟进民办学校所带来的应试教育的洪流之中,那么,我们的教育绝没有改善的那一天。因为谁都不会想到,教育原本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被动的、急功近利的学习,都是以强力推行,严格控制为手段的学习,这几乎导致教育价值流失殆尽。爱因斯坦说,“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恰恰是应试教育的可怕后果,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只有增加更多的机械训练,侵占有学习者更多的时间——这必将侵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也就造成了训练的低效和因为低效必然引发的更多的训练,这是一个死结。

刘铁芳教授也说,“真正的教育是个体内在的自我生成,而不是强迫灌输。而自由与闲暇正是个体自主生成的保障。”在这样一个严酷的应试时代,即使通过强迫的学习方式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现实利益,但是长久的隐性伤害必将成为个体难以承受之重。



这里,我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我跟一个私立学校的学生谈论思维能力的训练,举数学练习中一题多解的例子。他马上谈到自己一个经历。他说,我们老师讲完一道题的解答方法之后,我想要试试自己新方法。但是老师说,不要浪费时间,我讲的这种方法就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干净利落的方法,快、准、狠。你不要再想什么其他的方法了。是的,按这个老师的说法,单纯从考试来说,或许他的选择是合理的。但是,从教育的目的来看,以考试效率为理由,阻止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提倡学生独立思考,不去拓展思维的空间,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思维的单一化,扼杀了真正的学习能力?教育在这里是不是以考试的名义在反教育?

当学生们拥有选择自己适合学习方式的自由,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学习,那么,他们才有可能学到真实的东西,并且拥有更为长久的学习价值。当然,几乎所有的人认为私立学校的方式会让人获得更多的分数。但是,这种假设不能否定自由自主的学习同样可以创造好成绩的可能。只是潜意识里人们还是认可那种靠刻苦、靠巨大的时间投入、靠反复强化训练作为保证的学习方式,而私立学校似乎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一个初三的小孩曾经为了选择某私立学校还是一中专门找我来谈了一个多小时。其实在他自己想法是非常明确的,他只是需要说服父母的理由。他选择一中的理由看起来很有些浪漫色彩。他曾经有一段时间常去一中田径场夜跑,在结束后会顺便逛一逛夜色中的校园。他说,他深深地被那种幽美静谧的情境所打动。其实,我特别能理解他的这种感觉,那么,我就借徐志摩的一段话来解释这种感觉吧: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我相信,如果一心只想着考试,在学习的重压下奋力前行的人是不可能体验到这种美好的,即使天天置身于这样的画境之中,可是,缺少悠闲和自由的心境,身心不能完全开放,自然就不能领略着自然的灵性之美。而人,也就渐渐地在机械的生活中,失去生命的灵动。

写到这里,我要提醒各位的是,这只是理想的情形,作为一名教育者,不能失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如果你因此误导别人来读我们一中,我不能担负这个选择的后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