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黄淼针灸入门一夜通

 并不hy 2016-07-09
        针灸的学习一定要在学中用,不要等到全明白了才去动手,因为它的真谛就在临床的感受中。
       针灸取穴可以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八总穴;第二,八会穴;第三,局部取穴;第四,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第五,病位交叉对应取穴。
       第一,八总穴取穴法,这是一个整体取穴法,根据八总穴所针对的人体部位取穴,针灸医师就能把所有疾病纳入你的诊治范围。
      首先要记住一首歌诀:头面合谷,颈项列缺,胸脘内关,脘腹(足)三里,腰背委中,胸胁阳陵,少腹(三)阴交,颅脑太冲。
        在针灸学这一门学科中,经络与穴位是最重要的。在这些经络与穴位之中,八总穴又是最最重要的。八总穴是老祖宗几千年的经验结晶,是取得临床速效高效的必备穴位。一个针灸的初学者学会了它,就能对疾病建立起基本的诊治观念。同时这种观念还是整体的、全局的,适用于所有疾病的诊治。有了它,医者的心中就有了理念的依靠。当然,经络的分布也很重要,但可以在以后临床的应用中慢慢地学习。学了经络学说以后,对这八个穴位的作用就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了。
       针灸取穴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学会八会穴。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它们分别是一、腑会中脘;二、脏会章门;三、筋会阳陵泉;四、髓会绝骨;五、骨会大杼;六、血会膈俞;七、脉会太渊;八、气会膻中。
        开始阶段先学习其中的三个。
        腑会中脘,就是规定所有消化道的疾病首先要考虑使用中脘穴。脏会章门是指由于脾气虚引起精、气、血、津液化生不足,针灸要考虑取章门穴。“脾气虚”是气虚中的一种。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是:神疲乏力、语声低微、气短自汗、舌淡脉弱,四个方面的症状。如果再加上面黄、肌瘦、纳呆、便溏等症状就是脾气虚的诊断依据了。章门穴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右边也是同样的位置,八会穴的使用一般规定“男左女右”,初学者用0.5寸的毫针,切记勿忘。
       以下六个穴位,其中临床上我使用得最多的是筋会阳陵泉,特别是有关神经与关节的痉挛性疾病,针刺阳陵泉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针灸取穴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在发病的部位的体表取穴或者发病部位的邻近取穴。也就是说,哪里不舒服就在哪里针灸。这种取穴的方法是最原始的方法,也可能是先人最早发现的一种取穴的方法。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邻近取穴的方法,它的临床疗效是不容怀疑的。有一些用药物久治不愈的病痛,在患病部位的体表针刺以后就有了效果。如果针刺后加以拔火罐,特别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再拔火罐,就可能收到更满意的疗效。
       针灸取穴的注意事项:
    针刺的时候,首先要知道什么部位不能针刺,不然的话会出医疗事故的。有三个部位先不要针刺,一是枕骨下面的区域,如风府、哑门、风池等穴位,它们与延髓靠得很近,一不小心就会出大事故。深刺风府治精神病,在五十年代初期名噪一时,成为时髦的风尚,然而不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疗事故。还有深刺哑门治聋哑,也曾造成不幸事件。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刺胸腹者,必避五脏”“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牢记心中,并能如实照章去做,错误就绝对不会重演了。另外两个不要针刺的部位:一个就是眼睛以及它的周围的区域;一个就是肚脐眼。还有一个地方你目前暂时先不要针刺,就是天突穴。
        要在自己的身体上练习针刺的手法,手法熟练了以后,才可以针刺病人。手法主要有左右捻转与上下提插两种,以“得气”为好。“得气”这种经络现象很奇怪,持针的三个手指会感到针下有一个东西,不,应该是一种气,一种活动着的气场和你在不停捻转着提插着的手指的合力之间对抗着,较量着,吸引着。这时病人会感到针下有一种酸麻重痛的反应,甚至出现上下传导贯通的针感。
       扎针时的注意事项还有以下二项,一项就是在胸背部与腹部初学阶段针刺深度不超过0.5寸;还有一项就是对于体弱者、因劳累而体能消耗过多者,一定都要平卧在床上针刺,以免“晕针”。
        许多疾病都可能在背部脊椎上,寻找到压痛点等异常的感觉与赘状物。取穴方法中,少不了在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阿是穴”就是出现在人体体表的敏感的压痛点,在这些压痛点上针灸能够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所以我把在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列为第四种取穴方法。
       用大拇指在脊椎骨上从颈部开始向尾骨方向用力均匀地一节一节按压。通过指压发现压痛点是一种很好的取穴方法,但关键是指压的用力一定要到位,一定要均匀。这个道理很容易懂,但是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对针灸医师来说,“诊察体表的压痛点时,指压的用力要均匀”,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然而临床按压时,医师的手指一般会不自觉地在自认为可能会压痛的穴位上加大力量,以证明自己判断的正确。这种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所以要特别注意。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对头部、颈部、肩部的疾病与发热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第七胸椎棘突下的至阳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对胃部、胸部、胁部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命门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对腰部、下腹部与妇女的胞宫部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任何疾病,只要发现脊椎骨上有压痛,就要在这里取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三个穴位都跟“七”有关,大椎穴是颈七,至阳穴是胸七,命门穴是胸二七,就是十二节胸椎加二节腰椎是二七十四椎了。
       王安石偏头痛方,说是禁中秘方。用生萝卜汁一蚬壳,仰卧注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数十年的患者都一注而愈。王安石曾经对他家的仆人说过,这种治疗方法已经治愈好几个人。我的理解与别人不同,这是一种特殊的针灸疗法,可称之为‘药针法’,治疗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鼻子内的经络与穴位,药物反而是第二位。
       针灸取穴第五个方面的内容就是‘病位交叉对应取穴’。这种取穴法在《内经》中叫做“缪刺”,日本针灸家称之为“天平疗法”,对肢体与关节疼痛的疗效比较显著。它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左右对称取穴,一种是左右、上下、前后大交叉取穴。譬如左手腕疼痛,如果使用左右取穴法,可以在右手腕与左手腕相对应的部位用一寸的毫针针刺。针刺后,快速地左右捻转与上下提插三十秒左右。假设右手腕疼痛,使用左右、上下、前后大交叉取穴法,可以在左踝与右手腕相对应的部位,用一寸的毫针针刺,针刺后,快速地捻转与提插半分钟左右就可。
  经过了三个多小时,何老师把五种取穴法全部讲解完毕。
  当遇见一个原因不明的昏迷的病人,从针刺取穴的角度,应该如何选穴?
  昏迷的病人主要是头脑的问题,取穴少不了合谷与太冲,但是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位于胸部,所以应该加内关穴。合谷与太冲两个穴,它们左右各一个,它们配伍使用的时候,针灸学上称之为开四关。这个命名,顾名思义就是说明它们具有醒脑开窍的功效。内关一穴在这里发挥了强心通神的作用,加上这个穴位,不,左右应该也是两个穴位,是必不可少的。人中为急救昏厥要穴,准确地讲,它位于上片嘴唇的沟中,在鼻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面对一个痛经发作的病人,她的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有强烈的压痛,怎么处理?
  根据第一种方法取足三里与三阴交;根据第二种方法取血会膈俞;根据第三种方法给小腹部的压痛点刺血后拔罐;根据第四种方法给腰脊部的命名穴刺血后拔罐。根据第五种交叉取穴位的方法,小腹疼痛可以给腰骶部前后对应的穴位刺血后拔罐。
        临床取穴还可以更为精简,不必如此面面俱到。对于痛经的诊治,急性发作时腰骶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阳关穴出现压痛的机会最大,日本针灸家称之为上仙穴,它是治疗痛经的首选穴。当然这里取穴的最高原则还是以痛为穴。
        还有,三阴交强刺激,可以用2寸毫针两侧取穴。委中穴区如果有皮静脉显露,也要刺血拔罐。小腹部的压痛点我的经验不是刺血后拔罐,而是以艾条熏灸为好。
        理论与实践,原则性与灵活性是相依为命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同时也要记住,离开实践的理论往往也会变成空洞的教条。
       针灸的取穴,基本上离不开这个夜晚何老师讲的五个方面取穴的方法。当然,何老师讲的仅仅是一个总体性与纲领性的东西,需要不断的深化与细化,要在临床的过程中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在一个初学者畏惧不前的时候,何老师讲的东西使你丢掉了胆怯与迷茫,让你能够大胆地向前走。但是当你走近这个大门,你就会发现上述东西虽然初具规模,但毕竟“疏而有漏”,并发现应该掌握的东西比你已知的东西还要多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