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理论】浅析纪实摄影中的修辞

 落岸飞思 2016-07-10

  一直认为最难的摄影类型是纪实。与风光、人像摄影不同,纪实摄影既不依赖技术与装备,也不依赖于运气,凭的是对现实的思考,对人文的追求,对生活的积淀。纪实也不同于新闻,新闻摄影往往是对突发事件的记录,讲求的是迅速,是真实,而纪实摄影更像是散文,虽然也是记录一个场景,讲述一个故事,却少了几份平铺直述,多了一些表现手法。

纪实摄影的优秀作品看得多了,渐渐地发现了一些规律。纪实摄影是讲究修辞的,一个看似平淡的场景,通过摄影语言的描绘,却有了耐人寻味的效果,这就是修辞的力量。

    下面就试着选择一些我近期学习过的纪实摄影作品,看看他们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一、排比
 
   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几个画面单元连用。每个单元虽可独立成画,但它们以排比手法出现时,则呈现出一种气势。如作品《归途》(陶明摄)、《阳台》(黄建平摄)


归途(陶明摄)


阳台(黄建平摄)

二、反复
 
   排比手法中,各个元素虽然相似,其内容却并不相同,而且每个元素均可独立成画。而反复手法则是同一元素的大量出现。一个元素本身平淡无常,但是大量反复出现后,却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如作品《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田鸣摄)、《战利品》(韩志明摄)《贵宾席》(沈雷摄)、《漂浮在头上的行李》(廖俊鸿摄)。


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田鸣)


战利品(江苏——韩志明)


 
贵宾席(沈雷摄)


漂浮在头上的行李——廖俊鸿

 三、借代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元素来替代,给观者以更大的想像空间。如下图(作者不详)

 
四、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对元素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作品《后奥运》(朗树臣摄)、《人在旅途》(潘桂霞摄)


人在旅途(潘桂霞摄)

 
后奥运(朗树臣摄)

五、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以表达某种思想内涵。对比是纪实摄影经常采用的方法,往往会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如作品《蓝与黑》(田鸣摄)、《窑工母子》(谢健)《雨中即景》(麻威武摄)

蓝与黑(田鸣摄)


 窑工母子——谢健

 
雨中即景(麻威武摄)


作者不详

 六、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衬托可以说用的是“加法”,使作品饶有趣味,也纪实摄影的贯用手法。如作品《巧遇》(王宁)、《冬日茶馆》(韩云民摄)《演员》(聂劲权摄)《楼上楼下,风光各异》(周志鸿摄)


 
 冬日茶馆(韩云民摄)

 
演员——聂劲权


楼上楼下,风光各异(周志鸿摄)


巧遇(王宁)

 七、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用广角镜头,利用透视原理很容易实现夸张的效果。如下图。


 
(作者不详)

八、比喻

    比喻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比喻在语文修辞里也许是我们最常用和最熟悉的,但在纪实摄影中,要用好比喻却不是那么容易。作品《圈》是比喻手法用得较为成功的,至于本体和喻体是什么,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圈》王志伟摄

九、双关

    利用所摄对象的多重含义,使作品更有深度。纪实摄影中双关的手法是非常难的,双关手法的作品并不多见。如女记者贾婷的著名作品《捍卫》,画面中捍卫的是火炬,实际捍卫的是国家的尊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