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换糖”,确切点讲是破烂换糖。 有一种贫苦的小生意人,二个竹筐一副担,筐内放破烂,筐上一头是只竹匾,匾上置一块家中自制的麦芽糖,厚约一寸,圆及尺半,江南人称换糖担,还可将换糖人叫做换糖人。 换糖人一般不太吆喝,手持短箫一枝,单调的旋律就象一个师傅教出来的,至今还记得:“123——231——231——”,但于儿时的我们听来,不啻天籁,忙忙的将出家中破烂,甭管是鸡、鸭、鹅毛,肉骨头、牙膏壳、废铜烂铁、破布头烂棉絮……一齐捧上。 换糖人一手持方头铁刀,在糖块上比划一下多少,待双方认定,一手持铁棒“啪啪”二下,即敲下一块,而我们小孩“赖毛毛”,又要求饶一点,往往一而再,再而三,每每得逞,所以民间有俗语云:“换糖人饶三饶”。一块麦芽糖历经风沙虫蚁,已然极不卫生,但由于当时食品的匮乏,还是吃得津津有味,也不见谁生病来。丢一块嘴里,粘得牙疼,儿时的滋味再也找不回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