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名中医陈春永详解冬病夏治“三伏灸”+三伏贴的配方 三伏贴药方+三伏天灸是神术吗?30万人为何涌入广东省中医院+三伏灸有多重要?!看完后再也不想错过

 刘舂宁图书馆 2016-07-10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院长在线获授权发表


天灸又来啦!从7月7日起至8月16日,又是一年三伏天灸期。“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入选广东省、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近30万人次的追捧天灸。其中不乏一些“粉丝”迷糊地跟风,不了解天灸的治病原理,更谈不上按需天灸。


天灸非“通术”,虚寒才对症。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专家提醒,湿热症、阴虚发热等人士并不适宜天灸;需要按疗程治疗,一次见效的疗法不可能。


1数说:过敏性鼻炎效果最优,失眠哮喘亦可天灸

每年那么多人排队等候贴药,真的那么管用吗?


确实,天灸疗法最早有文字记载于南北朝,如今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推广项目而覆盖全国20多个省、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不过,它的数据研究却起步较晚。


徐振华介绍,从2011年起,广东省中医院致力于建设天灸研究的数据库,每年入库病例数约3000份。根据省中医院近20多年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等1.5万例病人的跟踪观察,天灸的有效率达到80%左右;哮喘有效率稍低。尿频、遗尿小范围临床实验也证实有60%的有效率,其中老年性尿频,近60例住院病人在灸疗后,36名病人夜尿次数降至少于4次。自2013年12月以来,招募了500多名失眠志愿者,半年灸疗随访发现,在2~3次治疗后,总有效率达70%左右。其中一名65岁患者,已经失眠20年,每晚要服5粒安眠药才能入睡。陈伯接受灸疗共6次,目前只吃2粒安眠药,每晚能睡4小时。


2释疑:天灸非“通术”,虚寒才对症

在广州地区各大医院,天灸的适应病种已经达上百种,比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多痰、虚人感冒、虚寒性胃脘病、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虚性便秘、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腰肌劳损、膝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虚寒性痛经、慢性盆腔炎、遗尿、夜尿症等。省中医院将其归为呼吸系统类、消化系统类、痛症和其他等大类。


天灸病种看起来很庞杂,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人不解而称“神术”。在徐振华看来,天灸既非神术,甚至不是通术,它的适应病种也在变化着。 


三伏期共约40天,天灸对应的是天干地支的庚日,中医认为庚日大肠主气,而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其实天灸推广前期是以治肺为主。后来呼吸疾病的患者试过消化疾病、痛症等,发现效果不错,自然选择至今天,反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降至三四成,而痛症患者接近一半。


传统上,老少都是慢性疾病的主要人群,他们更适宜天灸,不过,疗法发展过程中,却发现青壮年的比例在逐年上升,目前已经占到1/3,多数以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腰肌劳损等痛症,失眠,鼻炎等为目的。


不过,上述病种的变化,其实都围绕着天灸“温阳散寒”来进行的。所有的适应症,都是虚寒症,“疾病在感觉变冷时、体质变弱时会加重、进展”,徐振华表示,不懂中医辨证的人也可初判。而那些热性体质、湿热症、阴虚发热等人士就不适宜天灸,比如口气很大、局部有红肿、感冒时喉咙红肿、痰黄稠、潮热盗汗等。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人群也不宜。


3原理:局部、药物、整体三大机制起作用

把中药制成膏,贴在穴位上,就能治病,天灸的治病机制是什么?


徐振华介绍,从中医来看,首先是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天灸方多选用的药物如白芥子、甘遂、细辛、生天南星等,多为性温热、味辛辣,较强刺激经络腧穴,从而温经通络、破血消积。其次是天灸是发泡灸,使皮肤红肿甚至起泡、破溃,促局部气血运行,提高皮毛卫外功能。


天灸也有现代医学治病机制。首先,天灸对局部形成化学性烧伤刺激,局部血管扩张,促血液循环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大脑皮质、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受刺激而反射性调整;药物刺激局部皮肤,细胞膜蛋白质发生可逆性结构变化,增加皮肤渗透性,利于药物有效成分渗入。


其次,天灸是经皮给药,避免口服时胃肠道破坏药物,减低药物不良反应且保持生物利用度,维持一个较长的血药浓度扩散期。天灸作用于经络腧穴表皮,这些地方阻抗低、电容大、电位高,将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经络脏腑。


第三,实验表明,天灸通过免疫功能实现整体调节人体,包括调节细胞因子、白细胞、T淋巴细胞。能明显提高免疫应答中关键的白介素2小平,能激活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能提高哮喘、慢支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A、IgG的转化率等;天灸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骨髓增生活跃,因而可提高外周血液白细胞计数,增强免疫力;近年的动物试验还表明,天灸可抑制胸腺瘤生长,提T淋巴细胞的应答能力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4提醒:别贪多天灸不宜超过三病种

徐振华介绍说,天灸使皮肤起泡,甚至只要很微小的水泡,皮肤会发生一种无菌性渗出性炎症反应,能促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功效大着了。很多慢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就能感受到,如果药量不够、贴药时间不够,功效打了折。


因此他建议,如果耐受力好,成人最好还是每次贴药30分钟至1小时,自觉明显不适时自行将药物除去。局部皮肤水泡、过敏、破损,是正常的反应,只要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就可以了。必要时前来医院处理或搽烫伤软膏。


天灸门诊不时碰到有患者急于求成,希望天灸多贴药,一次对付多病种。不过,徐振华提醒,不能贪多,每次天灸不宜超过三个病种。因为天灸取穴6处,三个病种就共18处,过于分散反而降低穴位刺激。此外,三伏天灸头三贴药,是取不同的穴位,之后才重复,病种过多,增加了取穴的重复,也会降低刺激。


天灸容易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专家认为万万不可,因为天灸就像吃药治病一样,不可能一次贴药就见效,需以疗程为计,药不可漏服,灸不可漏贴,规范贴药才可系统调节机体环境。如果真的漏贴,需要补贴,在针灸门诊一般有加强疗法,可用于补贴。


5四大人群不宜天灸

(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内脏疾病及肿瘤患者;


(2)孕妇、出血病证、新近外感发热和阴虚发热等发热患者;


(3)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4)由于婴幼儿皮肤较细嫩,容易灼伤皮肤,建议二岁以下婴儿慎行天灸治疗,但个别婴幼儿因病情需要行天灸治疗者,建议贴药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当天热水冲凉可巩固疗效


天灸当天,患者务必忌口“发物”,即鸡、鸭、烧鹅、牛肉、虾、蟹、海产品、花生、韭菜、芋头等,有条件者当天可冲热水凉以巩固疗效。


另外,不宜吃冷食,如冰淇淋、冷饮等,以防损伤正气影响疗效。


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冬病夏治正当时。不少人都知道“冬病夏治”,积极响应“三伏灸”。每年的三伏天,许多医院的中医科、针灸科里常常是门庭若市。

“三伏”暑热,正巧是大自然阳气最强、阴气最弱的时候,此时使用艾灸疗法,既有利于药物的快速渗透与进入,又可借助炎热的气候环境、驱除体内的阴寒之气。正是源于以上两点,才有中医提出的著名理论——“冬病夏治”。

三伏指的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即头伏的第一天、中伏的第一天和末伏的第一天。

“三伏灸”在我国古代时就已经相当流行了,体现了古人一直倡导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年中特定的日期进行的一种艾灸疗法,将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在人体的穴位上,又名“冷灸”,与艾灸效果一样。

三伏艾灸

三伏灸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1.妇科问题:

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不孕不育、小叶增、产后腰痛、女子宫寒等;

2.男科问题:

男子阳痿、早泄等;

3.骨关节问题:

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滑膜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胃肠问题:

胃寒、胃痛、胃炎、肠炎腹泻、结肠炎、腹部凉怕冷等;

5.呼吸系统问题:

咽炎、气管炎、哮喘、鼻炎、鼻息肉、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6.体质弱问题:

面色晦暗、体弱怕冷、手足发凉、失眠多梦、体质弱挑食、经常感冒、老年畏寒症等;

7.面部美颜问题:

肤色晦暗、黄气、色斑、黄褐斑、痘等。

禁忌症

禁忌人群:孕妇、皮肤严重过敏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等。

2016年三伏灸时间

2016年三伏时间:

7月17日“初伏”

7月27日“中伏”

8月16日“末伏”

8月25日“出伏”

2016年三伏灸艾灸

引伏灸:6月21日~7月16日

初伏灸: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灸: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灸:8月16日~8月25日

末伏加强灸:8月26日~9月4日

三伏灸穴位

日常防病养生保健灸:大椎、膏肓、肺俞、中府、膻中等。

大椎——振奋人体一身之阳

膏肓——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肺俞——统一身的卫外功能

中府——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膻中——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