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宿制”是个坏制度吗?英美大量优秀中学是寄宿制 |争鸣

 陪着养图书馆 2016-07-10


本文经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授权转载


       最近,朋友圈流传一篇文章《“寄宿制”是个坏制》,作者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作者、知名家庭教育工作者尹建莉。在这篇文章里,尹老师旗帜鲜明地反对“寄宿制”,痛陈“寄宿制”对孩子的种种“伤害”,认为“孩子在读大学之前都不应该寄宿”。应该说,这篇文章观点比较极端,很多结论经不起推敲,误导了很多家长,有必要提出讨论和反驳。


1
寄宿制孩子≠半个孤儿院儿童


        尹建莉老师的一个结论是:“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有二,一是孤儿院孩子由于缺乏正常家庭生活和父母之爱,导致心理和能力产生缺陷;二是科学实验中小猕猴由于自小与母猴隔离,引起心理障碍。


        尹建莉老师在这里其实偷换了概念,将“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与“遗弃孩子”划上了约等于号,也将“寄宿学校”与“孤儿院”归为一类了。


        这完全是两码事。家长不是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以后就永远不管不问,孩子平时在学校可以给父母打电话,周末就可以回家团聚。就算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依然可以感知父母的爱与关怀。寄宿学生不仅有老师还有家长的关怀,和孤儿院儿童完全不同,不能简单类比。



        更何况,孩子不是一出生就送到寄宿学校。发展心理学表明,孩子和父母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在0岁到2岁,2-6岁是这种安全依恋关系的巩固期,上小学以后就是孩子慢慢学会独立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孩子过了依恋关键期后,已经形成较强安全感和独立性,这时父母可以酌情考虑送他们进寄宿学校。


        而且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质量,与相处时间长短没有必然联系。很多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情感依然存在巨大鸿沟。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投入与相处的方式方法,这一点与孩子上的是寄宿学校还是走读学校没有太大关系。


2
个别孩子不适应寄宿制,能否说明寄宿制不好?


       尹建莉在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由于过早寄宿,内心有委屈感和不安全感。不知道尹建莉有没有对寄宿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过大数据统计?否则,仅凭个案以偏概全,不具有普遍性和说服力。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据该校校长万玮对小学一年级住宿新生的观察,对那些从没有住宿经验的孩子来说,刚开始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的确很不适应。但大部分孩子度过最初的适应期只需要几天时间,慢一点的可能需要几个星期,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万玮说,事实上更多的情况是这样的:母亲在离开时叮嘱儿子—晚上八点给家里打个电话,爸爸妈妈会守在电话前。最开始的两天儿子的确准时给家里打电话,可是后来便杳无音信了。周五下午气急败坏的妈妈在接儿子时责怪他,为什么不给家里打电话。儿子是怎么回答的——我跟小朋友玩还来不及呢,哪有空给你们打电话?

3
英美大量优秀中学是寄宿制


        尹建莉根据女儿圆圆初中阶段寄宿的负面经历,得出 “孩子在读大学前都不应该寄宿”的结论。


        我们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是一个初高中寄宿学校,从办学十几年的实践看,绝大多数学生身心都是健康阳光的,并不会因为寄宿而焦虑不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应该明确地懂得,到学校寄宿,只是和父母短暂地分别,父母依然爱他们。


        当然,也有极个别学生不适应寄宿生活。最终,我们也建议家长将孩子转学。也有母亲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孩子倒还挺适应,就是母亲太思念孩子,天天往学校给孩子打电话,茶不思饭不想,一副见不着儿子就活不下的模样,最终导致孩子寄宿不成。



        广州好的中学大部分是寄宿制,省实、华附、执信、广雅这些名校,高中部都是寄宿。二中和广附是广州这几年教学质量上升最快的学校,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寄宿制的优势。


        有人拿著名的寄宿学校伊顿公学来证明寄宿制是好制,尹老师反驳说那只是“特例”,不具有代表性。事实上,欧美发达国家,比如英国和美国,有大量的名校是寄宿制学校,如英国的伊顿公学和哈罗公学,美国的PhillipsExeter Academy 和 Phillips Academy (Andover)等等。寄宿制学校毕业的杰出人士更是数不胜数,包括了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如:英国的很多任首相(如丘吉尔和现任卡梅伦,等等), 美国很多任总统(如肯尼迪和乔治布什,等等),美国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等等。

4
寄宿制能弥补家庭教育的很多不足


         现在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普遍少了很多,一些家庭陪伴孩子的方式也不是很适当,教育方式错误还不如不教,这些家庭还不如把孩子送去寄宿学校,让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


        说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前年我们学校录取了一个学生,12岁的孩子居然不会洗澡,因为平时在家都是家长给他洗澡,来了学校连洗发水沐浴露都分不清。如果他不来寄宿,初中了还不会洗澡,来学校几天就学会了。



        每年学校搞生活技能大赛,很多家长都惊讶地发现,原来我的孩子会套被套、洗衣服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寄宿学校的教育在弥补家庭教育,学校补上了独立生活技能的课。孩子学会了,去到哪里都不怕。


        寄宿学校另一个很大的优势是时间多。学生有很多时间不用浪费在上下学的路上,学校可以将这些时间利用好,搞很多活动,发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不仅学习好,而且玩得好。


        我们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游泳,此外还要培养发掘一项体育爱好,跳绳、篮球、足球、跑步等都可以。艺术方面,每个学生必须学会一样乐器,美术方面每个学生必须做一件陶艺。此外还有科技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生态教育等。这些活动,在走读学校很难高质量完成,时间不够。

5
是否选择寄宿学校要因人而定


       寄宿学校与走读学校作为两大类型学校,总的说来确实各有利弊。与其将所有寄宿学校一竿子打倒,不如认识到以下两点。


       第一,没有什么类型的学校是绝对好或不好,只有哪个或哪些学校“最适合”你的孩子。寄宿学校更能锻炼孩子的体格和独立能力,加强集体协作意识和与同伴相处能力。走读学校则更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动态。在为孩子择校时,家长要认真观察和了解学校的各项指标,耐心与孩子沟通商量,结合自家实际情况,看它是否适合孩子。



       有的家长自己都没断奶,对孩子的依赖性很强,这种类型的孩子最好不要寄宿。在生活上没做过任何准备的孩子,突然送去寄宿也不行。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过渡,如果孩子初中要寄宿,小学五六年级就应开始锻炼独立生活能力,比如偶尔自己洗洗衣服。


        第二,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决不代表家长可以撒手不管。有质量的家长陪伴和家庭教养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无论是寄宿还是走读学校的教育,都永远不能完全代替家庭教育,也不能减轻家长教养孩子的责任。寄宿制无非是让家长可以更集中地安排时间,特别是工作时间,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该参与的部分,跟走读制是没区别的。


        寄宿学校的学生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孩子周末回到家的那两天非常关键,家长要妥善用好。已经五天没陪孩子了,周末陪陪不过分,得大部分时间在。怎么陪呢?不要把孩子再送到补习班,大部分初中以上学生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要多陪孩子玩玩,搞搞家庭活动,增加亲情。家长再忙也要挤时间陪孩子,不是送进寄宿学校,自己就没事了。


>>>>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