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今日 | 一切事物都是美的

 gudian386 2016-07-10

卡米耶·毕沙罗是一位法国印象派画家,被高更和塞尚尊为老师。毕沙罗的画看起来非常平凡,没有梵高的热情与忧郁,也没有高更的阳光和原始,但看得多了久而久之可以渐渐感受到毕沙罗在平凡中的特色。

毕沙罗是一位个性坚强,重视友情的印象派画家,他也喜好写生,画了相当多的风景画,他的后期作品是印象派中点彩画派的佳作,此外,毕沙罗也画普普通通劳作的人们,有“印象派米勒”之称。

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莫奈是发起者,这个画派的真正领袖应属毕沙罗。他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毕沙罗70岁自画像, 约1900年, 私人收藏

1830年的今天,卡米耶·毕沙罗出生在丹麦Saint Thomas的安蒂尔岛。父亲阿巴昂·加勒里艾·毕沙罗是个犹太富商,原籍葡萄牙,在阿米里埃港拥有很大的钢铁器具产业。母亲拉格尔·孟沙诺是殖民地的白种人。

毕沙罗虽自小喜爱绘画,但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只得靠自学。12 岁时父母送他到法国一家寄宿学校念书。寄宿学校的沙伏里校长发现了他的绘画才能,允许他在课余作些基本训练。

1847年,毕沙罗回到家乡圣多马,在港口巧遇丹麦画家弗里茨·梅尔伯。他俩志同道合,商议到委内瑞拉寻找他们的理想。毕沙罗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承认认识梅尔伯是他事业命运的转折点。

Hut in a Mountainous Landscape, Galipan委内瑞拉,1854,私人收藏

1854年8月,毕沙罗独自从委内瑞拉回到圣多马Saint Thomas。他已是25岁的青年了。尽管他可以经营商业收入极丰,但他仍想弃商学画。父母这时也只得让步。他便毅然离开家乡,前往巴黎去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

他曾这样回忆道:“1852年我在圣多马是一个收入较高的商业职员,但我不愿在这个岗位 上……我断然抛弃我的一切,前往卡拉加斯。从此,我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一刀两断。”

Landscape with House in the Woods in Saint Thomas, Antilles,1854-1855,私人收藏

Antilian Landscape, St. Thomas,1856,私人收藏

初到巴黎时,毕沙罗进了安东· 梅尔伯的画室,此人早从1847年就在法国作画为生。毕沙罗在他的画室学到了油画的基本技法,开始画些人像和农村风景,通过对大自然的精心观察,养成了他对户外自然光色的敏感。1855年毕沙罗参加了巴黎的万国博览会,浩如烟海的美术名作令他陶醉,更令他激动的是柯罗的风景画,从此倾心风景写生。

他曾拜访过柯罗,并得到柯罗的指点和教导。1860年代中期,毕沙罗一直以柯罗的学生自居参加沙龙画展,直到70年代他的画风还受着柯罗风格的影响。下面这幅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到柯罗式的单纯清新的蓝绿色调和朴素优雅、带有古典韵味的幽静气氛。

Picnic at Monmorency,1858,私人收藏

在风景画方面,毕沙罗仿效柯罗的色调,以橄榄色、橙色和紫红色作 为对比性色调,用笔轻捷,地平线置于画面的三分之一处,视野显得开阔,景物也极宜人。

洛德希普林恩火车站,1864 伦敦 科陶德学院美术馆Courtauld Institute Galleries London

1859年,他的作品入选沙龙。而其后,则连续两次落选。就在那时,他因为和母亲的女仆相爱同居,家里因此不再给他资助,他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画又卖不出去,为了糊口,他甚至不得不去做油漆工,妻子也下到田间辛苦的工作来维持生计。

但是贫穷没有击倒这位画家,在给一个朋友的信里,他说:“绘画使我快乐,它是我的生命,其他无关紧要。”作家左拉在看过他1867年的《雅莱山,蓬图瓦兹》后,称誉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三四位大画家之一。他的笔法坚实粗放,有大师的传统。这样美丽的画幅只能出自一个诚实者之手。”

The Jallais Hills, Pontoise,1867,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1870年,毕沙罗被普法战争赶至伦敦,在那里认识了画商保罗·丢朗·吕厄,其后来成为毕沙罗艺术最重要的赞助商。而英国风景画大师康斯特布尔、透纳等的作品则是他此行的另一个收获。他的画作又被透纳的那种色彩的透明技法所影响而变得颜色鲜亮。

The Crystal Palace, London,1871,芝加哥AIC

The Avenue, Sydenham,1871,National Gallery London

毕沙罗于1871年6月从伦敦回到法国,和印象派画家莫奈等人商议离开大城市,到农村、田野去写生。毕沙罗再次到卢夫西恩,后又从1872年起住在蓬图瓦兹。

瓦赞村口Entering the Village of Voisins,1872,奥赛美术馆。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

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路,1872,奥赛美术馆

由于总是被沙龙拒之门外,1874年,莫奈提出搞个独立展览,跟沙龙对抗,毕沙罗等画家大力支持。于是,一个以“无名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为名组织的联展开幕了。画展当时引起嘲讽,未能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但毕沙罗相信他们的追求会找到知音的。他不管外界如何评价非议,一直坚持自己的绘画风格。

丰收Harvest at Montfoucault,1876,Musée d'Orsay, Paris.

《红屋顶-冬天的乡村一角》(Red Roofs, View of a Village in Winter),1877,奥赛美术馆

毕沙罗尝试运用塞尚式的较为阔大、稳重、坚实的笔触代替他原有细碎的笔触,其色彩也有类似塞尚式的单纯冷暖过渡,色块铺垫得厚实,富有平面感,画面很有力度和分量。但整个画面比塞尚活泼且含温情。

菜园和花树·蓬特瓦兹的春天,1877年,奥赛美术馆

这幅画表现了初春时节万物蓬勃生长的动人情景。画面用统一的蓝绿色调,准确渲染了鲜花盛开、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为了使光线和色彩表现更加细腻生动,画家采用了多变的笔触,以色彩冷暖对比强烈的色点来细致造型。无论是树上大面积的花朵,还是大片的蓝色天空,画家均用细小色块组合而成,将色彩变化丰富的田园风光表现得格外逼真,给人以轻松、愉快、充满生机之感。

连续几次展览的失败,连当初雄心勃勃的发起者莫奈也萌生去意。当1879年准备第四次展览时,莫奈终于屈服,把自己的作品送向沙龙,退出了印象派团体。德加骂他是“叛徒”。

这进一步加剧了团体内部的不和与分裂。只有毕沙罗还静静地坚守着,当团体内部卷入争吵之中,他的坚定、安详、平和、谦逊、智慧与热诚,不仅为他赢得了尊敬,也使他成为这个团体的稳定因素和实际上的领袖。他先后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参加联展。

View from the Artist's Window at Eragny(《从窗口看到的叶拉尼风光》),1886-88,Ashmolean Museum,Oxford.

Woman Hanging Laundry,1887,奥赛美术馆

谈话The Chat,1892,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New York

Woman with a Green Scarf,1893,奥赛美术馆

19世纪80年代以后,毕沙罗的绘画风格又屡经变化:忽而受到修拉的科学主义观点影响,加入点画法新印象派的行列;忽而受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的那种感伤画风的影响;忽而又为新艺术运动装饰风格所动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最后他所尝试过的各种风格和手法,终于汇集成一种淳朴、敦厚而柔和的印象派风格。

Boulevard Montmartre at Night(《夜晚的巴黎蒙马特大街》),1897,National Gallery,London.

Boulevard Montmartre at Night(《夜晚的巴黎蒙马特大街》),1897,The Hermitage,St. Petersburg.油画风景

Boulevard Montmartre on a Cloudy Morning,1897,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Melbourne

Boulevard Montmartre: Winter Morning,1897,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巴黎蒙马特大道》(Boulevard Monmartre in Paris),1897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埃尔米塔日博物馆State H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

以上这个系列是毕沙罗进入晚年的成熟期,排除了外界画法对他的干扰,表现出一个充满自信的印象派的元老画家的精湛技巧和恢宏气魄,后期主要描绘繁华的城市和街道建筑,多取俯视角度。

他晚年更多是从楼上居室俯视描绘街景。这套《蒙马特大街》最具有代表性。这是巴黎蒙马特大街的全景图,街道两侧尽收画面,人群流动,车水马龙,由于视角宽广,楼房林立,车马人流很小,只能凭感觉用粗笔点画出来,然而显得特别生动,加之透视准确,画中车马人流仿佛在画中移动,它描绘了现代都市的繁忙热闹场面。

它预示了20世纪未来派画家所热衷描绘的景象--现代都市快速运动节奏。画面构图宏伟,街景庄严而有气派;色彩丰富柔和,在冷暖色对比中,充满中间调子的过渡,形成一种细致而变化丰富的灰调子,但却很明亮,它显示着光的饱满,其笔触均匀而不失活泼变化,粗犷与细致融为一体,表现出毕沙罗特有的艺术风格。

毕沙罗的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却在其中努力发掘诗意之美和快乐之光,他对自己的儿子说:“一切事物都有美,问题在于怎样把它表现出来。”晚年的毕沙罗仍然创作不辍,由于丢朗·吕厄的成功,他的生活也随之得以改善。60岁后,由于腿病,他无法再深入大自然中写生,就天天在窗边作画,直到病逝。毕沙罗一生创作了一千多幅油画作品。如果大家有机会去这些博物馆,一定不要错过。

最后说一下毕沙罗的妻子朱丽·瓦雷。朱丽是毕沙罗母亲的仆人,一个葡萄园种植者的女儿。毕沙罗和朱丽的相爱遭到了毕沙罗父母的反对,但是毕沙罗在情感上非常坚定,同居十年后最终正式结婚。朱丽·瓦雷给毕沙罗生了七个孩子,其中两个儿子后来也成了艺术家。

毕沙罗和妻子朱丽

每次听到这首《花开在眼前》总是不禁想起毕沙罗给朱丽·瓦雷画的这幅肖像画。

Portrait of Madame Pissarro Sewing near a Window,1887,牛津大学Ashmolean美术馆

花开在眼前已经开了很多很多遍每次我总是泪流满面像一个不解风情的少年

花开在眼前

我们一起走过了从前每次我总是写下诗篇让大风唱出莫名的思念

不知道爱你在哪一天不知道爱你从哪一年不知道爱你是谁的诺言不知道爱你有没有变只知道花开在眼前只知道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我痴恋着你被岁月追逐的容颜

花开在眼前已经等了很多很多年生命中如果还有永远就是你绽放的那一瞬间

花开在眼前我们一起牵手向明天每次我总是临风轻哼更好的季节在下一个春天

不知道爱你在哪一点不知道爱你从哪一年不知道爱你是谁的诺言不知道爱你有没有变只知道花开在眼前只知道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我痴恋着你被岁月追逐的容颜

不知道爱你在哪一点不知道爱你从哪一年不知道爱你是谁的诺言不知道爱你有没有变只知道花开在眼前只知道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我痴恋着你被岁月追逐的容颜大家都在看↓那年今日 | 他是行走在电影童话里的梦想家

那年今日 | 这被岁月重轭所制服的生命,原是和你一样

那年今日 | 爱是最好的颜料

来源:华声论坛、百度百科

本期编辑:荆诗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