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腔正畸学前沿及热点盘点

 一瓢饮斋 2016-07-10


编者按:在相继为大家盘点了口腔修复、口腔种植、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领域的热点内容后,本期小编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口腔正畸学的热点内容!了解更多,请关注《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48期年度盘点特辑。



技术热点


【种植支抗】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支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正畸治疗失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支抗控制的失败。传统支抗方法虽多,但各有局限,常使正畸医师使用时捉襟见肘。1952年,布莱恩马克(Per-IngvarBr)提出了骨整合的概念,即种植体与宿主骨之间稳固的直接接触方式。1997年,鹿野(Kanomi)医师将一种整形外科固定骨用的纯钛螺钉进行了改良,植入切牙根尖的牙槽骨内,提供压低前牙的支抗。此后微种植支抗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近年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非常可喜的是,我们国内厂家现在也可以生产出质量较好的微种植体支抗。微种植体支抗(MIA)在上颌与牙齿呈30~40度角度,下颌为10~20度的角度,长度约为4mm。

【现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的固定矫治技术而言,其矫治器是用医用树脂膜片加工而成,没有了带环、托槽、弓丝等固定矫治器的矫正装置,因而称之为“无托槽”;透明树脂膜片加工的矫治器佩戴在口内不宜被发觉,因而称之为“隐形”。
  现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1997年最早在美国出现,即隐适美(Invisalign)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2003年,国产EAB型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也相继研发成功。之所以称为“现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因为该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融合了现代正畸学、数字化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科技成果。从三维牙颌数字模型信息采集、矫治器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可视化的医技医患沟通方式,到矫治器的数字化加工,计算机相关的最新成果无处不在。因而我们将该类技术称为现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该类技术首次实现了无托槽矫治器的个性化批量定制加工。

【舌侧矫治技术】


  舌侧矫治器因其戴入后完全隐形,不影响职业工作或社交活动,故问世后便受到演员、律师等有美观或职业要求人群的热烈欢迎。20世纪末,舌侧正畸已成为成熟、系统的固定矫治体系。发达国家已将其作为常规技术供患者选择。舌侧正畸的优点有:美观效果最好、技术含量最高以及治疗收费最高。其缺点有:椅旁时间较长(与传统唇侧正畸相比,长50%~100%),治疗费用高(2~4倍),初戴时影响语音,牙周维护较难以及生物力学与传统唇侧正畸不同。
  21世纪舌侧正畸的最新发展成果包括方丝弓与带状弓技术、STB矫治器、舌侧自锁托槽矫治器及个性化舌侧托槽矫治器。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舌侧自锁托槽及个性化舌侧矫治器也已问世并应用于临床治疗。

【我国自主研发的矫治技术】


生理性支抗控制矫治技术


  此技术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许天民教授课题组开发研究。生理性支抗控制概括起来说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防止由非矫正器的机械力引起的支抗磨牙的前移;第二层是支抗控制的结果应符合牙列生理健康。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研究的是当正畸医师不希望患者磨牙前移时,如何利用患者自身的口腔生理特点,来达到符合口腔生理健康的最大支抗效果的目的。
  

SGTB矫治技术


  SGTB矫治技术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沈刚教授及其团队研发,SGTB矫治器,上部采用垫粘固式及上垫中间连扩弓;下颌使用卡环活动式,卡环由基托包裹,尽量减少其对下前牙的影响;上下相交70度(甚至更加垂直至80度),使下颌的力量传递到上颌时是向后的。在前后向为“后移上颌,释放下颌”,水平向为“上颌扩展,下颌协从”,垂直向为“压低后段,打开前段”。

国产自主研发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由诸多国内口腔正畸专家及国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自2005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已累计治疗病例数千例,超过60%的患者完成了整体治疗,成功率为95%。该技术的研发与临床研究于2014年9月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


年度研究进展摘选


【正畸微种植支抗长度影响其稳定性】


  波兰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暂时性骨内支抗装置的长度可能影响其在下颌骨内的长期稳定性。该论文2014年4月21日在线发表于《安格尔正畸医师》(AngleOrthod)杂志。结果显示,8mm长的正畸微螺钉比6mm长的支抗钉更稳定,差异具有显著性。


【压低前牙及控制后牙转矩无托槽矫治效果尚可】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对无托槽矫治器控制正畸牙齿移动的效能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无托槽矫治器能够排齐和整平牙弓,有效压低前牙和控制后牙转矩,而在伸长前牙和控制前牙转矩方面效果欠佳。无托槽矫治器可控制上颌磨牙整体移动约1.5mm,但在纠正外形较圆牙齿扭转方面效果较差。该论文2014年11月20日在线发表于《安格尔正畸医师》(AngleOrthod)杂志。
研究者同时指出,由于目前相关研究的数量、质量及研究间异质性所限,此系统评价的结果应审慎解读。

【错牙合畸形影响社会心理健康】


  克罗地亚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与微笑相关牙齿细微特征相比,错牙合畸形对人们的社会心理健康有更显著的影响,人们更在意严重的错牙合畸形而非微笑时的牙齿细节。该论文于2014年10月23日在线发表于《口腔康复杂志》(J Oral Rehabil)。
  根据该研究结果,与微笑相关的细微美学参数(如:颊廊的可见程度,最大的牙齿暴露量,露龈量,唇厚度,咬合面的牙尖斜度,上颌尖牙之间区域牙齿的黄金比例的偏离情况)相比,错牙合畸形对人们的社会心理健康有更显著的影响。


年度会议撷萃


【2014正畸学术盛宴――第13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


  10月在成都召开的正畸学术年会中,世界正畸联盟(WFO)主席贾斯特斯(Justus)教授演讲“正畸中牙周疾病的预防”,提出减小下切牙的唇倾有利于降低唇侧骨开裂等风险;美国正畸协会(AAO)主席瓦尔纳(Varner)教授从3对母女开牙合病例正畸治疗的比较分析了开牙合正畸的要点;《美国正畸学杂志》主编大卫(David)教授从循证医学的角度阐释了骨性Ⅱ类和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或矫形治疗效果;生物力学大师波士顿(Bur stone)教授演讲“正畸临床中所知的、未知的和不知的已知”,饶有哲学韵味地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了各种正畸牙齿移动;同为生物力学领域领袖的南达(Nanda)教授演讲了“基于生物力学和美学的成人正畸管理”;直丝弓矫治技术之父安德鲁斯(Andrews)教授在此讲述了一场浓缩精华版的口颌面协调六要素;南加州大学的闫恩(Yen)教授则展示了正畸-正颌联合方案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特点。
  在此次全国年会中,自然也少不了国内德高望重的正畸领军专家们。林久祥教授的“Ⅲ类错牙合正畸矫治”、许天民教授的“PASS矫治技术”、赵志河教授的“微种植钉支抗研究”、周彦恒教授的“无托槽隐形矫治”、白玉兴教授的“双胞胎正畸比较”、丁寅教授的“唇腭裂术后正畸”、沈刚教授的“SGTB矫治技术”等众多内容迥异、高含金量的演讲让与会者听得大快朵颐!

【“那些年,我们一起做过的正畸”专家访谈会】


  在4月成都举办的第13届中国(西部)国际口腔医学学术会中,“那些年,我们一起做过的正畸”专家访谈会受到了全国正畸医师们的热切关注。访谈会邀请到赵志河教授、周彦恒教授、丁寅教授、沈刚教授、白丁教授,这5位国内当代正畸学专家对自己如何步入口腔医学界以及对我国正畸学科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对现今正畸学中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正畸专业委员会换届】


  2014年10月15-17日,在第13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中举行了第六届正畸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产生了新一届正畸专业委员会成员。

中华口腔医学会
第六届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名单(部分)

主任委员 周彦恒
候任主任委员 白玉兴
前任主任委员 赵志河
副主任委员(8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寅 王建国 邓锋 白丁 刘月华 沈刚 周洪 贺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