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片不清楚怎么办?12个解决照片模糊的小技巧!

 LDH25 2016-07-10

为什么我的照片又拍糊了!

年轻人
手抖可不是好事儿啊!
是不是得去看看?

出门直走
看到一个叫Airphoto的门诊处
挂个6月28号的号

即可

----------------以下为正文---------------


1. 请使用实时取景

光线暗的情况下,自动对焦可能会无法对焦,或者跑焦,另外某些镜头自身就跑焦(譬如适马这种副厂镜头),这时我们可以打开实时取景功能,放大画面,然后按下快门,使用液晶屏进行对焦。



2. 清洁你的镜头和uv镜

镜头或者UV镜上的污渍、手印会影响照片画质,所以拍照前一定要记得清理,使用专门的镜头笔、镜头纸、镜头布进行清洁。当然,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往UV镜上抹凡士林,然后拍照,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虽然不锐利,但是十分柔和梦幻。



3. 利用三脚架

在拍摄风景的时候,尤其是长曝光,建议使用三脚架,一个稳定的三脚架肯定会比你的手更稳。



4. 使用手动对焦

如果你对相机的对焦不够信任的话,可以使用手动对焦。液晶屏实时取景模式,放大十倍,将镜头上的对焦调至MF,然后手动转动对焦环,当你觉得画面没有糊,那么停止转动,按下快门。一般建议将相机放到三脚架上,再进行手动对焦。



  5. 使用反光镜锁定/预升功能

很多单反相机有一个功能叫「反光镜锁/预升」,开启后相机在按下快门时预先升起反光镜,之后再打开快门拍摄,这样可以避免反光镜升起时产生的震荡,令相片保持锐利,这个功能一般用于长焦镜头拍摄。如下图中的Mup。



6. 记住你的镜头的安全快门


一般认为,1\焦段是你的最低快门速度,譬如你的相机是6D,使用的焦段是50mm,那么你的安全快门就是1\50秒,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最低的快门速度了,如果达到1\40秒,可能就会糊片。对于APS-C画幅的用户来说,50mm焦段等效全画幅的75mm左右,也就是你要1\80秒的快门才能保证不容易拍糊。



7. 使用带防抖功能的镜头或者机身


很多镜头都有防抖功能,佳能凡是有防抖功能的镜头都有个IS的标示,尼康带防抖的镜头都有个VR的标示。索尼A7II、A7SII、A7RII三款微单带有机身防抖功能,所有FE卡口镜头在这三款相机上都能有五轴防抖的功能。另外要注意的是,这三款相机转接镜头时,只能其提供三轴防抖。另外要注意,使用三脚架时,一定要关防抖!



8. 越长的镜头越容易出现抖动


当你使用长焦的时候,微少的震动也会很容易在相片显露出来,因此如果可以,请走近一点并使用较广的一端。但是如果你必须要使用长焦是,请注意安全快门,当然,绝大多数长焦镜头都有防抖功能,注意看是几档的防抖,可以把完全快门降低到多少分之一秒。



9. 使用低ISO

高ISO会带来噪点,细节也会缺失,所以尽可能的使用低ISO进行拍照。



10. 选择小光圈进行拍摄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镜头在大光圈下的画质都不是特别锐利,尤其是对于大光圈定焦(譬如35mm F1.4)这样的镜头,在光圈全开(F1.4 F1.8)的情况下锐度都不是很很高,我们一般都说“收两档光圈可以有效提升画质”,对于绝大多数镜头,光圈在F8到F11之间,这时候的画质都是很不错的。

另外,在大光圈下,景深很浅,可能会出现对焦点之前、之后的画面是模糊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光圈虚化效果,有些时候我们拍照不需要大光圈虚化,希望照片从远到近都很锐利,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小光圈,也就是F8到F16进行拍摄。



11.  加重你的三脚架和使用快门线


请不要升起三脚架的中轴,这样可以让三脚架更稳定。你也可以使用快门线来避免按下相机时的震动。如果没有快门线,你也可以考虑使用延迟拍摄模式,譬如很多相机都有自拍模式,“按下快门两秒后开始拍摄”,这样也能有效防止震动。



12.  使用相机的电子前帘功能


在机械快门的运作流程里,快门叶片会在曝光前放下,遮挡传感器,这个我们称前帘,曝光时候快门打开,结束曝光的时候再一次遮挡传感器,第二次遮挡称快门后帘,这样才算完成一次快门动作。电子前帘功能的作用是在曝光前不需机械前帘遮挡传感器,而是通过传感器通电与否来决定何时开始曝光,少了机械动作,响应速度自然更快,从而减少快门叶片带来的震动。



看完这篇文章
腰不酸了
腿不痛了
手也不抖了

<完>

 


看说明书太烦?
想入门摄影太难?

有Airphoto在,摄影知识写给你看。

Airphoto

一个专注于摄影入门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