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雨夜读 | 梦入江南烟水路

 风中飘曳2011 2016-07-10

文 | 烟雨客

古代的文人墨客,笔下多离不开江南的烟雨,少不了渡口送别的人,一唱三叹之际,离愁也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烟雨夜读 | 梦入江南烟水路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晏几道的这首《蝶恋花》,写出了万种柔情:在梦里,独自走入江南烟水路,他们曾在这里,相逢又失散,如今,再次行遍江南的山山水水,却没有遇见你。心底的那一缕怅然,一如荷叶翩翩,在微风里荡向遥远。想寄封书信与你,可是浮雁沉鱼,也是枉然;想弹一曲秦筝给你,连这筝弦也断。

相思入骨,却不只是长吁短叹。万千思念无处派遣,只有化作梦里的追寻,踏遍江南的每一寸土地,钩沉一段往事的余温。

烟雨夜读 | 梦入江南烟水路

在长桥渡口、烟雨枫林……一幕幕场景,就这样纷至沓来,只有相爱的人知道,那些交替的昼与夜,那些不眠的光和泪,是如何融化到心底深处,再也无计消除。

读到这句“梦入江南烟水路”,就想到寂寥的渡口,烟雨绵绵,或者漫天飞雪,世界空旷无边。大风吹过湖面,听得到雪花落地的声音,看得见雨点溅起的水花,感受得到对方的心跳。

这一刻,才真正知道词人为何梦里去江南?只因那时的江南,空空荡荡,只有漫无边际的思念,萦绕在天地之间。

“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烟雨夜读 | 梦入江南烟水路

昆曲版《牡丹亭》一开场,是苍茫低沉的一段吟唱,让人有惊艳了时光的感叹,无奈酸楚之感也油然而生。

有人评价,六百年前的昆曲,与四百年的前《牡丹亭》,有一场盛大而华丽的相遇,如金风逢玉露,更像再续前生缘。

昆曲版《牡丹亭》,在明万历年间红到了极致,有连演六百多场、场场不衰的盛况,坊间,凡有井栏处,皆能唱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

昆曲因此大放异彩,发展到顶峰。汤显祖,这个被迫弃官归里的耿介才子,因此得以不朽。他在创作《牡丹亭》时,还是个闲情无处寄的落魄书生,与杜丽娘有着“没个为欢处”的惺惺相惜。昆曲与他,彼此成就。

杜丽娘这个如花美眷,看到断壁残垣,春花烂漫,不免伤怀,于是,千里之外那个叫“柳梦梅”的贫寒书生,手持柳枝,走进丽娘的梦来。

烟雨夜读 | 梦入江南烟水路

“不在梅边在柳边”。那一年,丽娘十六岁,因梦生情,又因梦而亡。“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陈寅恪先生称赞丽娘为“情之最上者”。

好在,牡丹亭上三生路。于是,为爱生生死死的杜丽娘,等到了起死回生的花好月圆。

“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

原来,今生深爱的人,续的都是前世的缘;今生的初见,都是前世的久别重逢。

烟雨夜读 | 梦入江南烟水路

比起往昔盛况,如今已鲜有人喜欢听慢条斯理的昆曲了。那些咿咿呀呀唱腔里的爱情故事,随着时间的消磨,已经很难打动今人的情怀。

很多美好的事物,正在以一种令人心痛的方式,渐渐淡出我们的世界。江南烟水路,即使在梦中,也恐怕很难重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