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研究的根本大法:关注古中医的研究思路

 昵称30232863 2016-07-10

 要搞清古中医理论,我们就要了解古人的研究思路,沿着他们的思路,就有可能理解他们的概念和结论。学习中医,研究中医不能用单一的学科、单一的方法,应该有整体观念,上下相及,左右逢源。那么,他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思路呢?很简单,想要治病,就要知道病从何来?要知病从何来,就要知人究竟是怎样活的,又是怎样死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体生理学,可是,人体是那样的复杂,从何下手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打开来看个究竟,这就是当今的现代西医方法,但这要以相当的观察手段为前提,同时也要有现代科学成果为基础,不然就算你看见了,也不能理解他为什么是这样。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同样也做了这样的工作,就是打开来看,他们确实看了,而且很仔细,只要是人眼能看见的,他们都看见了,有五脏六腑,有密密麻麻的血管(古称“脉”),有骨头,一根根,一块块也数之可数,还有骨髓,还有皮毛,都是可见的,可是,看见了不等于就理解了,那时候还没有发展出物理化学这些东西,自然不可能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最多也就是从功能上加以理解,比如胃肠的消化功能,大肠膀胱的排泄功能,肺的呼吸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等,这些是很容易了解的,血的输布营养功能,稍动一点脑筋也不难理解,但是,仅有这个层次的理解,也不能明确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人病了也无从下手,你总不能打开来看吧,即便能看,也不知用什么手段去解决问题,所以,仅在解剖层次的理解,并不能解决问题,此路不通,那该怎么办呢?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人既然生长着这么些脏器,必然有其生成的根源和目的,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为了生存,可是他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功能结构来构成人体呢?才能生存呢?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人是如何生成的?为什么会生成这样的功能结构?如果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不就可以理解,人之所以要如此生成的必然原因吗?不就可以理解并确定这些脏腑之间的必然关系,他们是如何运作,为什么要如此运作,人之所以生,老,病,死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可以知道脏腑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等等,有了这个层次的理解,那么,人之所以病不就有了答案了?既然知道了人是如何生成的,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找到治病的手段,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上溯中医经典

中医是传统医学,研究经典就是挖掘中医的根本。博大精深的《黄帝内经》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科学宝库式的中医,辨证论治的《伤寒杂病论》规范着从古到今的中医临床实践。把握经典就把握住了中医的特色,保持特色的中医才有生机和活力,才能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2.下达民间医术

中医是先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祖先智慧在医学方面的体现。追根溯源,中医是来源于民间的。历代王朝都有向民间收集医术、医方的习惯,比如宋朝。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也多次向民间收集单方、验方。如今却对民间医术、医方重视不够了。我们应该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但因此而否定甚至扼杀民间医术就不对了。

3.左顾科学理念

现代科学理念是人类科学文明进步的结果,我们在维护中医传统精华的同时,没有理由拒绝现代科学的概念与方法,除非我们真的要倒退,不要进步。不敢说脱离现代科学理念的中医是落后的,但偏离现代科学理念的中医肯定是不完整的,其发展必然会少一分力量。现代科学理念的引入对中医的发展肯定会起到推进作用,甚至是裂变新生。

  4.右及现代技术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来研究中医,不仅会出现像青蒿素那样的造福于全人类的科研成果,而且能够促进医学乃至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现代科学语言的推动,中医定会走向一个新时代。我们不应该害怕现代科学技术会变异中医,只要来自中医,只要能够发展壮大,中医永远是中医,就像现代化的中国永远都是中国一样。 

我想,三千年前,我们祖先的思路也应该大致如此,在那个时代,也唯有此路可走,而不可能建立起以解剖和现代物理化学为认识基础的医学体系,只能选择这样一条以生成论为主轴,以思辨为主要认识手段的探索之路,以此建立起中医学这个庞大的体系。之所以庞大,是因为以认识生成为目的的路子,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天与地,最终也不得不对宇宙的生成也要做一个解释,否则你就得不到一个完整的解释体系,就会漏洞百出,而不能自圆其说。 这么庞大的体系决不可能是速成的,从《内经》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学体系的完成,至少也要五百年!中医研究
我们的祖先选择了一条艰辛,慢长的道路,但也是我们认识人类自身的根本大道,这是追索本源之道。于是,我们不得不先来认识我们头上的苍天,认识我们脚下的大地,认识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认识我们周遭的万事万物。惟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认识这世上万物以及我们人类的来龙去脉,对于我们人类之于宇宙的关系有个基本的定位。无怪乎有句话古人整天挂在嘴边:“仰观天象,俯察大地,中知人事”。由此可见,中医绝不是简单的治人肉体疾病的技术而已,他是要我们站在天地宇宙的高度来认识我们自己的这个小小身体,于是我们可以由小及大,或由大及小,从而获得对生命,天地宇宙的通盘了解,得到一些对天地宇宙的根本性认识,对人的根本性认识,即古人说的“道”,此道,小,可以悬壶济世,可以修身齐家,获得美满人生,大,可以治国安邦平天下。所以中医之道不仅仅限于人体之道,跳出人身小天地,他就是宇宙之大道,大,小之道,异名而同质。
所以说,中医的理论中包含着涵盖天地人三者的普适性大法-- “道”,决不是一些经验的简单堆积,难怪古人一再强调,医者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否则不可以为医。于是我们很自然会看到《内经》中大谈“天度”,“气数”,“五运六气”,“天人通应”这些概念,自然也会有“异法方宜论”这样的论述。这些思想是中医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医理论的源头,切不可一眼滑过,不作深究,更不可不假思索扣上一顶封建迷信的帽子。
如果我们热衷于从草药里提取些成分,找些新药(实为西药),自认中医为“经验”,“模糊”,那我们离中医之道就越来越远了,作为医学研究,我们应该关心根本性的东西,关心那个“道”,才可能解开中医之谜,才可能有真正属于中医的“现代化”,也才可能找到我们传统文化之自然科学之根,那么我们祖先创造的无数奇迹才可能再现于当今并流传子孙万代。中医如此庞大的体系决不可能是古人牵强附会的胡编乱造,它是我们祖先对天地自然数百数千年之孜孜求索的集大成,如此宝贵的财富,我们有些人却高喊要打倒,要抛弃,岂不愚蠢之极?!

研究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