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书丛雪景国画作品赏析

 书画雅苑 2016-07-11

徐之腾为张书丛先生造像

张书丛近照

        张书丛 ,男 ,1963年4月出生,现为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理事,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青年艺术家协会会员, 大兴安岭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工作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林业局文联主席。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在冰雪中孕育艺术的生命

晋南

大兴安岭,曾经是自己很久以前就开始筹划去往的一个地方,那里不仅有茂盛的原始森林,而且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其实,这是一种无限的向往,是时时刻刻对画家朋友的牵挂,因为,那里曾经是他工作和孕育艺术生命的摇篮。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正值立春时节,那里的冰雪或许已经开始消融,春风即将掠过森林的上空。同时,春天的气息也会给我的画家朋友带去无限的惬意。

说实在的,自己很羡慕那些从事绘画的朋友,尤其是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抽象的、幽默的,令人费解的。这些东西,最后落脚在纸面上,再加点色彩,线条和笔墨,就当是他们抚养出了一群快乐的孩子。的确,在自己众多的朋友当中,冰雪画家—— 张书丛先生,他的画,已融入了大兴安岭的神韵,包括他多年的情感世界,在值得欣赏之余,还能感觉到他的不寻常的幽默。如今,在艺术界里,后现代风格的东西最时兴,他的作品算不算后现代的,我们将拭目以待。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在他看来,森林中那些可爱的野生动物们,将是人类未来最亲近的朋友。它们的繁衍生息,以及生活的环境,确实值得人们去深刻思考。如何保护好森林的生态环境,如何让大自然更趋于和谐。他要拿起手中的画笔,为它们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留下温馨的气息。

画家的创作源泉,往往是来自于对生活的艺术的沉淀。张书丛曾经走遍了大兴安岭的山山水水,对森林中的一草一木,对那些动物伙伴的习性,总是情有独钟,了解颇深。所以,每次下笔作画时,他总是能感觉到一种特有的气息。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吧!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在当今,在画派林立的画坛中,他对山水画能有独到的见解,这都归功于他多年的潜心研读,以及对“冰雪之魂”的感悟功效。或许是“高师出高徒”的传承,再加之,他有画画的天分,有较好的悟性,谦虚、诚恳,又肯于学习,能够取得这一点点收获,也是应该预料之中的事儿。

早些年,书丛曾经拜师于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朱宏和张少华两位先生的门下,在传统书法和绘画技巧上,得到了名师的传授和指点。

他擅长山水画的技法,又精通花鸟鱼虫,飞龙猛兽的习性,特别是他长期生活在原始森林的氛围,对冰雪的感觉及画技的把握度,已经到了娴熟的程度。他的山水画,时不时就会透出大气、高远与恢弘的气势,让观赏者达到心灵的愉悦。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北国的雪岭,那是一个多么令人陶醉的地方。自己虽然还不曾到过那里,但在画家的一幅幅画里,已感觉到了一种寒意,一点快慰。在洋洋洒洒的漫天飞舞的雪花世界里,让我们如临其境,目睹了八万平方公里大兴安岭连绵起伏的群山、森林和冰天雪地的主旋律。那美丽的景色,足以使观赏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或许,这就是画家朋友给自己精心描绘的一个奇妙的梦幻世界。不期,我们就会抵达。人生的相遇,又何曾不是一次飘忽不定的旅行呢?从窗外一闪即失的风景中,你会愈来愈感觉到一种离奇与游移的美。这种美,又像是画家为我们精心安排的一个悬念,站在这一幅幅线条流畅、笔墨洒脱的山水画面前,让我们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与画中的景致再次融合、贯通,在审美中产生了震撼和共鸣。

在欣赏与感悟之后,在赞美和陶冶之余,好像自己已悄然走进了画家的内心世界里。沿着画中起伏的山峦,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兴安原始的古朴的美,而且包含着中国画深厚的艺术内涵的熏陶,令人赞赏。

每次,与书丛在一起聊天,他娓娓动听的,关于历史上许多画家的故事,以及关于国画艺术的理论知识,总是让自己有许多收获。如唐寅、徐渭、石涛和郑板桥等一批书画名家,他曾经从前辈们的作品里,吸吮了宝贵的东方艺术的精华,经过多年潜心的研修,他的画技渐渐地达到了一个层次。

这个层次,是对艺术不由自主地崇拜和敬仰。在他的一幅幅简洁而优美的国画里,那些栩栩如生的狍子、野猪、麋鹿等众多的动物明星们,犹如大自然造出的天宝尤物,尤其是画中的风格,总是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就像他在画中藏着一只可爱的小精灵,触及心灵。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书丛最善于描绘冬天的冰雪,一幅幅蕴含着冰清玉洁的画图,经过他巧夺天工的描绘,或轻描淡写,或笔墨浓重。随说比不上吴昌硕的潇洒,张大千的豪放,齐白石的精湛,但足以使自己的心灵震撼。

有画自远方来,听其语,观其形,察其色,动其容,夏可以驱署,秋能舒肝顺气,冬需增添寒衣,春暖花开时节,望北国兴叹,顿足胸臆,荡荡牵肠,其不快哉!

与书丛相识,时间虽然不算太长,大概就寥寥数日,就两个草木生长的季节,却相互间留下了颇多的好感。在渐次交往中情谊笃深。尤其是他待人宽厚,谈吐不凡的学识,让自己值得佩服。尤其是他身上画家的人格魅力,在谈笑间,表露出来的坚毅与果敢,其性情就像是大山之中,一块掷地有声的石头。

他与大山为伍,身上满是山里人的朴实;他与花草共息,笔下悄然生出万般妩媚。

虽然谈不上,自己对书画作品有多么地喜欢,但是,一个极富有修养的人,缺少不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渲染,不为沾惹点书生气,就只为有一个彼此的知音。何况,书丛也是一位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呢。

于是,我想到了陶渊明,不自觉地在书丛的画中去寻找梦中的仙境——“桃花源后记”。

我深知,就绘画艺术而言,要鼓捣出什么优秀作品来,是需要有很高悟性的。不但要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善于发现和创新,而且还要技高一筹,就像“众里寻他千百度,原来他在灯火阑珊处。”

展开思维的空间,充实艺术的沉淀。

在沉淀中崛起,在文明中传承。

探索,发现。循环往复。如何做到了下笔如有神?像雾里看花,又像是,沿着山间崎岖的小路继续前进和攀登。

他以自己的方式,已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以不寻常的心态,走过了荆棘。苦练书法二十年,从修绘画三十年,边练边修去感悟,深知艺术不容易。王献之,不是还有三年习字一缸水的典故吗。石涛为画,曾经出家当僧人。冯骥才,弃文弄画,护民俗。只要有追求,只有苦作舟,就一定会有收获,会有回报。

他已经踏遍大兴安岭的山山水水,不为所求,只为翰墨芬芳,画林永远松柏常青。

宋朝诗人刘邦直曾经以诗赞美水仙花:“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 淡扫蛾眉篸一枝。”

难道,雪岭的冰雪不值得我们来赞美吗?

冰花奇异同一族,雾淞玉洁挂树川。雪都蜃楼何曾有?春来逍遥又一年。

我赞美冰雪,不只是因为,她洁白无暇, 而且有更坚强的个性。在寒冷的季节里,虽然寒风刺骨,她却依然坚挺,不畏艰难困苦,在寒风中顽强地挑起了大山的脊梁。

我相信,张书丛的画,已具备了这样的风格,生龙活虎的东西,就会跃然于宣纸上。

                                                                              二00九年新春于葫芦岛

朋友们请横屏欣赏下面的作品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张书丛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张书丛赠送本平台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