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自主研发植入放射条 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霍云 2016-07-09 08:57 核心提示 肝癌在我国发病率高,且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机会,预后和生活质量也很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自主研发出'植入性放射粒子条',并率先开展血管内近程放射与支架植入合并治疗的临床研究,取得显著疗效。
据介绍, 晚期肝癌患者中,30%-70%合并有门脉癌栓。深处肝脏内门脉的癌症栓塞,会导致患者出现呕血、腹水、腹胀、腹壁静脉曲张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如果没有相应治疗,自然生存期仅有2.7-4个月。 中山医院介入科从上世纪末开始对肝癌合并门脉癌栓介入治疗进行攻关,先是通过植入支架,恢复受肿瘤累及的门静脉的通畅性,改善肝功能;不过随着疾病进展,肿瘤经支架网孔向支架内生长,会再次梗阻血管。 为进一步延长支架的通畅期、有效抑制肿瘤进展,中山介入科先后创新研发了'植入性碘-125粒子条'、'携带碘-125粒子条的放射性支架'等新颖介入器材,率先开展'腔内近程放疗联合支架植入治疗门脉癌栓'工作,通过近距离辐射和支架,有效抑制肿瘤,恢复门静脉或胆道的通畅性。 中山医院介入科主任颜志平介绍说,到目前为止,中山医院共进行400多例治疗,患者中位存活期提高到9.3个月,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经专家鉴定,该项技术实用性强、对患者损伤小、疗效显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国肝癌诊疗研究协作组将其纳入2016版'中国专家共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