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岩旧时的一些风俗习惯之十:观音讨药

 永远求知 2016-07-11

龙岩旧时的一些风俗习惯之十:观音讨药

郭元坤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约五六岁时,有一天我在我们家乡铜砵曾看到几个大人敲着铜锣,抬着木菩萨,摇摇晃晃地在村路上水圳边走,不时停下来拾什么东西。我们几个小孩赶过去看,问这是做什么?他们不回答。回到家里伯父告诉我这叫“观音讨药”。原来过去我们山村科学文化比较落后,有人生病就去求神棍找巫婆。“观音讨药”就是抬着观音菩萨找药。菩萨摇动(其实是抬神者有意摆动)时,人们就停下来抓些杂草,拣些腐叶,挖点草根,然后就地“掷茭杯”问卜决定取舍,用这种办法“讨药”治病。有的是在家里设神坛请巫婆念咒诵经,巫婆说什么可以做药就拿来煎吃。也有的到郭公庵、天宫山去抽签乞讨“香灰”“圣水”来治病。神巫治医害人的事时有发生。

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科学文化逐步发展。到四十年代初,求神问卜来治病的就少了。先后铜钵也有了本地的中医师,比较有名气的有:郭百颐,弃教从医,开设“来其苏”药铺。后其子鸿墀接班。郭彝仲(又名富武),自学医书成才,处方审慎,初设“亦阳春”药铺,后搬迁回家坐诊。郭绍秋,九中毕业后随父在外行医,后回乡开“留春堂”药铺。不久率长子朝英到县城安家落户,父子继续行医。次子朝雄仍留居铜钵行医。到1945年城内人邓竟孚来铜钵开西药铺,手续简便,药效神速。当时铜砵还有人在外行医的。如中医黄雨村(永山林仔),在龙岩东方片雁石一带行医颇出名。郭达铭在铜砵巷开药铺坐诊。郭达季在西门内开设“光明眼科”。

据奕沾叔说,当时龙岩县曾举行过一次各行各业拔尖人才技术考试,结果中医得第一名的是黄雨村,第二名郭达铭,第五名郭鸿墀。他还说,此次全县考试,铜砵得六个第一,除中医外,另五个行业第一名是:工程师郭涟清,泥水匠吴义枫,木匠郭鸿瑞,篾匠郭奕河,铁匠马忠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