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与其复建南城门,不如在新区复建保定古城

 唯我英才 2016-07-11

     近期看到报纸保定要复建南城门,作为城市建设的研究者持谨慎态度,要复建就要认真的考证,前一段去定州游走,目睹了定州南城门迎泰楼的雄姿,更促使我静下心来找寻保定城门的历史。笔者重新考证了古城四个城门的历史,总觉得在今天要在保定现状格局下重现保定古城的雄姿,是很难做到的,与其在破破烂烂中修修补补,不如在新城的建设中结合旅游、保定历史文化发掘与开发的过程中模仿成都宽窄巷子及枣庄台儿庄古城重建的经历一样,完美复兴。在旅游、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结合今天现代生活方式,做一次大胆的尝试,重建保定古城,依托直隶保定古城底蕴,那将是世界级的景观资源,期待那一天的到来,那是保定古城梦的复兴之日,现在先做点踏实的工作,回望一下保定古城四座城门的历史吧。

复建古城意向

城墙设计结合商业意向

古城定位意向图

     探寻历史就要穷尽史料证据,宋淳化三年李继宣知保州,移至今城,筑城关、浚外壕、葺营舍、置民居,初具城市规模。1213年,元兵攻陷保州,屠杀全城。又过了14年,元太祖二十二年,都元帅张柔重建保州城,建衙署、画市井、兴庙宇、定民居并疏浚河道以通舟楫,历时八年成燕南一大都会。重建的城池,历元明清三代,城池轮廓、道路骨架、民居均保留了原格局。

保定南城门复建公告

        在历代史志的材料阅读中,发现在张柔重建保定城八百年以来,保定的四座城门的变化是件非常值得探寻的的事情。我们现在可以从文天祥《过保定》的诗词中想象保定城的雄浑和富丽。“拱极门连云渺渺, 香花亭废草漫漫 。通衢谁建凌虚阁, 留与居人作伟观。发现作为一座城的存在,保定四方的城楼是不能忽略的存在,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城市,在护城河与城墙构成的深壑高垒中,与直达四门四关的东西南北四条通衢形成的城市骨架,城门是关键的节点,每座城门都设有正楼、箭楼二重门楼,正楼与箭楼之间的围墙是为瓮城。同时也是固若金汤城市防守中的薄弱点,为建城者所重视,在那个车马人进出城必经节点的标志物,是来往的异乡人初步认识和了解城市气魄的标识。陷入了沉思,继而提出了几个问题,元明清到民国四座城门的名称是否有过变化?在关注城门的同时,会发现瓮城是城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四关城门瓮城的形式和内涵是什么?保定古八景是保定城留给我们的美的想象,和城门有哪些联系?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试图去寻找答案。       


南城门及瓮城内

从最早记载保定城的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的《顺天府营建记》文章中发现保定四座城门的名称,“为谯楼四:北曰拱极,南曰螽吾,西曰常山,东曰碣石。 ”|明嘉靖清苑县志“保定之城筑于国初,迨今余百年,日就倾废,砖石剥落,墙堞隳损,而门垣尤甚,实不足以耸观瞻而起敬畏,识者病之。”“门楼、角楼各四”,东曰瀛海,南曰蠡吾,西曰华山,北曰拱极。西曰华山是否为笔误,常山和后来的瞻岳内涵一致,指古北岳大茂山。在光绪保定府志记载东曰望瀛、南曰迎熏,西曰瞻岳、北曰拱极,四座城门名称的历史的变化中发现,城市的发展是更新的过程,但永恒不变的是愈久弥香的底蕴。四座城门名城的变化中笔者更青睐于光绪至民国的叫法,更具诗意。文化内涵丰富,东向大海,《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香气南来,春天到了,西望古北岳,情归太行,拱卫北极,心向君王。在800年古城的历史中,发现城门的名称始终如一,没有变化的是北门,东西南三门都发生过变化,究其变更的原因,很难在现有的史料中发现。

 

东城门

朝代

东门

西门

南门

北门

元朝

碣石

常山

螽吾

拱极

明朝

瀛海

华山

蠡吾

拱极

清朝

望瀛

瞻岳

迎熏

拱极

民国

望瀛

瞻岳

迎熏

拱极

2、四座城门四座瓮城

    与保定的四座城门连在一起的是四座瓮城,是城门不可分割的整体,四座瓮城里曾有四座庙。瓮城的出现破坏了城门视觉效果,但是强化了作为城市防守的薄弱环节,中国古代城池中,瓮城的设置兴盛于五代北宋时期。在曾公亮所著的《武经总要》中,第一次出现关于瓮城的记述:“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元朝时期为防止汉人据城反叛,曾令各地拆毁城池,而由于元朝蒙古族统治者并不面临强敌入侵的问题,因此元大都和元上都均没有设置瓮城。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元天顺帝方草草修筑大都瓮城。

日军占领古城

   作为元代初期张柔建设的保定城,是否初期建有瓮城,就笔者而言,在查阅的资料中,没有见到修建瓮城的记载,有修缮的记录。在顺天府营建记中也仅有四座城门的名称,没见瓮城的描述,结合元朝初年,张柔作为保定城的建设者,后又参与了元大都的建设,大都开始没建设瓮城,作为相同的建设者,基于当时元朝铁骑的所向披靡的环境下,城市建设轻视防守,保定城是不是也没有考虑建瓮城,是笔者的猜想,可以进一步商榷。在郝毅生老师保定晚报关于保定城墙的研究中提出“明隆庆四年(1570年),处于战略需要,废土城,改建为砖城,城设四门:东曰望瀛、南曰迎熏,西曰瞻岳、北曰拱极。|各城门又有城楼和瓮城,门分内外两重。内门正朝向,外门朝向是西门向南、东门向北、南北两门向东。”后经笔者研究明朝清苑县志,郝老师四门的名称叫法有偏差,应该是东曰瀛海,南曰蠡吾,西曰华山,北曰拱极。

保定的四座瓮城里有四座庙,,每个瓮城城墙内朝正门建有门神庙明嘉靖清苑县志把其列为淫祀,是指不合礼仪设置的祠庙。“祀事之大者也,幽而事神,明而治民。在东瓮城有三官庙,北瓮城有真武庙,南瓮城、西瓮城有义勇武安王庙。”原初,在瓮城内立祠修庙也是统治者崇德尚贤倡廉明的愿望,同时不排除在城门用关公和真武大帝保护一方平安的寓意。在日本侵华期间拍摄的照片中清晰的展现了瓮城内的景象,保定府志记载东门三元宫,西门三圣祠,南门关帝庙,北门真武庙。和明朝清苑县志的记载中,瓮城里庙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但供奉的神灵没有变化。在保定的瓮城传说中也就有了 南瓮城门洞南侧墙上留有一块城砖面积的小洞,里边有一尊巴掌大的砖雕小卧佛。人们以“巴掌”和“八丈”谐音称之为“八丈大的卧佛寺”,也是老保定的一处名胜的佳话。 

3、保定八景”之中,有两处景致都是与城门相关,由于城门的存在相得益彰,增添景致。

狼峰竞秀,站在西城门的附近的城墙上,九月九重阳节,游人争先欣赏狼牙美景。鸡水环清,府河一股向东北绕城一周,在今南关天水桥北侧南城门附近汇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见底,鱼翔浅底,构成鸡水环清。

 4、保定四座城门的破坏

   城市是不断更新的过程,自张柔建设保定城以来,岁月沧桑,城市的四座城门经历建设、破败、修缮的过程往复,但至清末四座城门及城楼依旧保持原貌,具载保定城门楼的破坏来自于侵华四国联军,英、法、德、意侵略军侵占保定,烧毁四城门正楼、瓮城楼及角楼。袁世凯为恭迎慈禧、光绪谒西陵来保,将永宁寺(即南大寺)改建为行宫,照原貌重修了南城门正楼,清末在东、西、北城门正楼旧址处各修建一简易的上面有女儿墙的一层城楼,原外门洞城上的箭楼一直未修复。  


       


 
我们的理想

太行人家热爱生活,现实压弯了我的脊梁,仍然去追求理想,每一张图片,每一篇文章,都是原创,散发正能量,卖出的每一份产品,一元钱,仍会听到公益声响,相信自己,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我们逆流而上,见清泉,慢就是快是我们的主张。相信,有不一样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