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月读书小结

 沐沂 2016-07-11
本月读书量同上月相等,还是12本,总体来看仍以中短篇幅为主,不过已经开了两部长篇,如此长短结合,长篇读累了可随时穿插短篇来休息调节。

六月中值得一记的大概有这几本。

《冬日笔记》



现如今,对我而言,只要一出新书就想第一时间买来读的作家越来越少了,保罗·奥斯特要算一位。

作为美国当代小说家中颇受瞩目的明星作家,奥斯特以其行云流水般的后现代叙事和炫酷精妙的故事在全世界赢得了大批粉丝,他的小说多数流畅好读,有侦探小说的流行元素,也不乏纯文学的优美与深度,尤其玩得一手“俄罗斯套娃”的绝技,故事套故事,层层相叠,环环相扣,堪称“奥斯特式迷宫”,令人读来过瘾,欲罢不能。

这本《冬日笔记》是今年六月的新书(其实原版早在2012年就已出版),我等不及三大网站上架就直接从出版方的网店下单,书到即拆,一口气读完。182页,完全不过瘾。

《冬日笔记》写于2011年,64岁的保罗奥斯特在即将步入老年之际,回首往昔,以最放松的姿态、最随意的笔调,来追溯和释放埋藏在私人历史中的庞杂记忆。虽然全书使用第二人称,但完全是奥斯特自己与自己的一次长谈。写法也完全不按时间顺序,随思绪流转跳跃,任记忆信马由缰,这种写法其实有偷懒之嫌。同样作为自传,这本既没有《孤独及其所创作的》精美感人,也没有《穷途墨路》那么幽默戏剧,这里有的,只是奥斯特对过往的一次告解和总结,像两个自己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把酒对谈,想到哪就聊到哪,聊完之后,一个起身遁入过去,一个无可避免地步入“生命里的冬天”。

奥斯特在内陆拥有一批厉害的译者,孔亚雷、潘帕、btr、文敏、于是、包慧怡,个个实力非凡,这是读者之幸,也是奥斯特之幸。此次《冬日笔记》由btr再度操刀,他翻译的《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我读过两遍,买了两版,非常喜欢。

不过,奥斯特的缺点几乎和优点一样明显,文风过于散淡,文本密度不高,欠缺长篇掌控能力,有时过于追求形式,导致故事陷入死角,半途而废。奥斯特并非勤奋型作家,依赖灵感,不善于自身的挖掘,灵感不来或消失时,就容易陷入老生常谈和无聊的困境。

即便如此,我仍是保罗·奥斯特的书迷。我常跟朋友说,某类作家的书,你明知道对他不能有过高期待,但就是总想读,不读就心痒,读了就痛快。读奥斯特,有瘾。这种感觉就像你喜欢一支球队,虽然他们有时候也会输球,甚至踢得很难看,但在下一场比赛到来之前,你还是会在半夜爬起来,再次投入到熟悉的紧张和兴奋之中。

据可靠消息,明年,70岁的保罗·奥斯特将破天荒地出版一本厚度超过800页的长篇,《4321》,颇有60岁的村上祭出《1Q84》的干劲和勇气,作为书迷,怎能不相当期待!




《过去和现在》



继译林之后,上译也打算把毛姆出个底儿掉。

如果你最近在逛书店时发现多了不少毛姆的新书,不用感到奇怪,今年是毛姆的公版之年。除了上译、译林和一众图书公司,接下来还会有一大波毛姆“重版出来”!

对于读者而言,公版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读到更多不同的译本,比如此次上译新出版了一本《笔花钗影录》,看名字很是眼生,其实就是另一版《寻欢作乐》;第二个好处是,有机会读到一些此前从未出版过的作品。

《过去和现在》就是近年才引进的作品,是毛姆晚年创作的一本历史小说,主角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风云人物马基雅维利。毛姆并不打算给马基雅维利立传,而只是截取了他作为佛罗伦萨使臣出使伊莫拉的一段短暂经历,作为故事主线。除了描摹社会图景、揭露人类本性这些拿手好戏,毛姆还着力描写了一次马基雅维利失败的偷情事件。小说叙事炉火纯青,情节引人入胜,和毛姆那些有名的虚构小说一样精彩,不过,作为历史小说可能沾染了太多毛姆的痕迹。我们这位毛姆先生可从来不甘心像亨利詹姆斯那样做个客观冷静的观察者,即便到了晚年,也仍旧保持嘲讽技能max。

至于几乎从来不写历史题材的毛姆为何偏偏要写马基雅维利,这恐怕要从作者的生平和经历来寻找答案,欲知晚年毛姆复杂的心路历程,请看去年出版的《毛姆传》


《所有悲伤的年轻人》



今年99出了一套菲茨杰拉德文集,新版新译,要不是实在不喜欢这黑乎乎的封面,就考虑收全套了。入了五六本,随手挑了短篇集《所有悲伤的年轻人》来读,没想到,意外得好。

新版译笔出色,菲茨杰拉德的文体美感完全凸显了出来,遣词造句十分讲究,人物对话活灵活现,情节设置巧妙灵动,有几篇颇有盖茨比的韵味。

菲茨杰拉德写某种类型的爱情故事是把好手。表面浪荡的花花公子,其实内心敏感脆弱,对爱情充满渴望,很单纯很不做作;金发碧眼、漂亮得一塌糊涂的女主却总是肤浅拜金,感情过剩,看似妖艳贱货实则心怀纯真,要是再稍微有点内涵,就必然会被男主所伤。若干年后两人重逢,女主早已嫁给脑满肠肥的银行经理,身怀六甲或人老珠黄,此时的男主便会触景生情,黯然神伤,感叹再也无法回到往昔时光。

这种套路是菲茨杰拉德最为擅长的,因为他吃过见过,有相当深厚的生活经验,写起来信手拈来,富有实感,虽然看似男人浮夸女人矫情,但在菲茨杰拉德的巧妙处理之下,竟自有一番颓废的潇洒,即使完全没有富二代的代入感,也还是会神奇地令人泛起同情,为之打动。

《宝宝聚会》和《格雷琴的四十次眨眼》足以见识菲茨杰拉德高超的戏剧能力和幽默感,格雷琴一篇读到几次大笑,不能自已,这个故事很适合伍迪艾伦拍成电影,要比同样由菲茨杰拉德编剧的《本杰明巴顿奇事》有趣多了。

从小说主题来看,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大多充斥着灯红酒绿和醉生梦死,他对于上流阶层精准而繁复的描写近乎浪漫主义,但故事的结局又往往跌回现实的冰冷地面。说个俗点的比喻,像烟花一样喧闹绚烂,又像烟花一样瞬间归于寂灭。菲茨杰拉德以其非凡的天赋操控着这种美感,也只有在写这些幻灭爱情故事的时候,他的文字才会泛出一种独特的幽光,如同盖茨比夜夜守望的绿光灯塔,从菲茨杰拉德的笔下,升腾出一种,只有他才具有的华丽与哀婉。


《螺丝在拧紧》



六月最佳当属这本亨利·詹姆斯的中篇。

这是一本绝对奇特的小说,读的时候不由联想到另一本诡谲的中篇——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不过《佩德罗》的更大价值是贡献了一种神乎其神的叙事手法,而《螺丝》则在内容和结构上做到了极致。《螺丝在拧紧》被认为是亨利·詹姆斯的成熟之作,不光为众多作家津津乐道,许多大学的文学课,都曾以这本小说为范本,在赞誉和争议的此消彼长之中,对此书的分析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故事不长,却极耐琢磨。得有耐心,并接受亨利·詹姆斯的咬文嚼字,方能顺利进入他精心布局的心理迷宫,小说构思密不透风,叙述却布满陷阱,随着节奏逐渐拧紧,心也好像被一点点揪起,无需看书后的解读,故事的结局就足以让人细思恐极,倒抽一口凉气!


《疯癫老人日记》



还是谷崎润一郎。这本收录两个中篇,同是日记体,同写恋足癖。谷崎的厉害之处在于对情欲的深切领悟和对心理的精准描摹,他大胆地将笔触投射到扭曲变态的人性阴暗角落,对难以启齿的乱伦和情欲的直接描写甚至让人泛起生理上的恶心,而谷崎却不以为丑,反能在这“恶之花”上生出美感与礼赞来。唉,实在令人厌恶又佩服。

倏忽之间,一年过半,看到不少友邻发帖总结,我的内心却毫无波动,甚至有种下半年比上半年还长很多的错觉。

是为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