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下面的图,就知道老人和小孩吃带枣的粽子有多危险!

 天子下凡 2016-07-11

记得去年的端午节,急诊班,一位老太太,剧烈腹痛,急诊大夫怀疑消化道穿孔,做了急诊CT。


CT图刚出完,眼尖的住院医就发现了问题,指着肠道内的一个东西问:“杨大夫,那是什么?”


我没回答问题,转而问病人家属,一个很孝顺的儿媳妇:“老人是不是吃枣了?”


“没有啊?等等,大夫,老人吃了两个带枣的粽子,跟这个有关系?”


“有关系,罪魁祸首不是粽子,不是枣,而是枣核。”

看看下图,枣核本身非常坚硬,无法被消化,两头尖尖的,很锐利。



一般我们在吃枣的时候,会把它吐出,很少有人有特殊癖好吃枣核的。但是,老年人和幼儿,却因为口舌部机能和敏感度的不够,而导致误咽下去,造成严重后果!由于不能被消化,枣核会沿着胃肠道一致往下走,顺利的话随大便排出。但在经过漫长的肠道过程中,极其有可能卡在某段肠道上,尤其是小肠,管腔窄,容易发生。


结果就会导致上面老太太那样,肠穿孔,严重的甚至知名。如下图为一枣核导致肠穿孔的CT图(来自文献),黄箭头所指的黑黑的东西就是横在肠道里的枣核,而蓝箭头是气泡影,人的腹部除了胃肠道是不应该见到气泡的,看到了就说明肠!穿!孔!

端午节期间,老人和儿童在吃带枣的粽子时,千万要留意!


部分参考文献:

陈国平 等.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449-452

枣核是临床常见的食管异物之一,体积小点的枣核一段时间后可以自行排出体外,但是,有些枣核两头尖锐,锋利,一旦误吞很容易嵌在食道,肠道及胃的狭窄处,而如果异物在身体内停留时间长,易造成严重浓肿,甚至溃烂,很难取出,或危及生命。

所以,一旦误食枣核,正确的做法是立马停止进食。否则胃内过多的食物容易造成反流,增加了取出异物的风险,“切勿用‘土方法’对付误吞的食物,比如,通过大口喝水,进食蔬菜及馒头等,带动枣核下去,殊不知这样往往容易使枣核扎得更深,加重病情。


老人小孩吃红枣前,最好将红枣核剔除掉再吃,以免将红枣核误吞。为了安全我们不要怕麻烦。

再提醒!误吞异物尤其是尖锐物应及时就诊! 

医生建议,如不慎吞下异物,无论是否有明显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医。如果只是滑至食道或胃部,一般不需要开腹,可以通过喉镜或胃镜取出;但万一滑入肠道,就必须尽快通过手术取出,以免造成内脏受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