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建立个人的思维体系?...

 佚名2016 2016-07-11
如何建立个人的思维体系?
思多金stalking07.11 07:09阅读4802


转自网络

抛开人生观与世界观,就思维模式与思维体系的建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维架构与拆散思维 什么是思维?

百度的定义是:人类将自己对情感信息的处理过程。
现在主流思想和前沿趋势是要不断的拆散思维,细化思维,以突出解决问题的专业性。但是没有整体的思维框架哪来的拆散?所以建立思维体系和思维方法是前提,仍后根据需要对现有的思维体系进行细化,就像“树状法”,先种下一颗树苗,然后不断的对它进行培育,让它不断开枝散叶,直至长成参天大树,试想没有小树苗,哪来的参天枝干与树叶呢?

建立思维架构是拆散思维的前提,拆散思维是建立思维架构的基础。

二、建立思维体系的前提 建立思维体系与个人的知识面、经历面、思考面和换位面有密切关联。
知识面是自己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知识面功底深厚的人与知识面功底浅薄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是有显著差别的,所以建立思维体系的前提必须有扎实成熟的知识体系,而且建立个人的思维体系必须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形成的。

所以,建立经纬有度的知识面是建立思维体系的前提。

经历面是自己亲身见过、做过或者遭遇过事情的多少。人是社会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一个人在社会上经历的越多,解决困难的方法和思维就越完善,越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里需要注意流程设计与思维成熟度的区别,如要学到一套专业操作流程光阅读是不够,得反复训练,但流程还不是思维,思维是知道为什么流程该如此设计,又如把一件事情反复做一百遍和用一个方法反复做一百件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丰富的经历是建立思维体系的重要环节。

思考面是对知识进行加工过程的能力。这个与经历面相互相成,越是有了经验,就越要主动总结经验,要把它抽象成一种分析问题的框架,当能够提炼出某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框架时,就开始有了思维。很多人有了经历却少了总结,长期下去,会越来越依靠本能或者经验做事,对于熟悉的工作,能做好,但这不是思维而是一种条件反射,换个条件他仍然不会做。

所以,建立科学的知识加 工能力是建立思维体系的关键。

换位面是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理解别人的能力,是遇到你不能接纳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后的处理模式。世界之大,思维种种,未必大道相通,也可以南辕北撤,如果你只能理解用你的思维来理解世界,那么你一定无法得到世界的回声,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你而设计的。可在宽容和理解之间,往往站着我们不肯妥协的内心。

所以,建立正确的换位思考能力是完善思维体系的重要手段。

三、用读书来构建思维体系 构建思维体系的方法很多,有旅行、绘画、看电影和培训等等,但读书是一个经济简便且效率高的一种方式。赵周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到了一个观点:花30块钱买一本真正的大师之作,从中就能获得和一场动辄几万元的培训同等的价值。

读书可以完善现有的思维体系。

在现在这个信息爆发的时代不是获取不到信息,而是到处充斥着零散信息,手机、电脑、报纸、电视随时可见随时可学,而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等产品也逐渐成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那么,单纯依靠这种方式,可以构筑你的思维体系吗?

我的答案是不能。它们提供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也就是说,纵使阅读再多的内容,头脑中依然是一些分散、琐碎的知识碎片,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对整个思维体系的构建效果不太明显。

书籍则完全不一样。一本书其实就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作者会依据整个知识框架来阐述他的观点及看法。当阅读完一整本优秀书籍时,思维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认知就会更深一步,思维模式也会随着这本书而逐渐建立。

选书决定思维体系建立的方向。

书籍市场图书千千万万,你都要读一遍吗?不能也做不到,选对自己有用的书,选有干货的书才是王道,那些励志、心灵鸡汤之类的图书尽量少读,只能把那些书当成精神的慰藉,因为这些书是些没有营养的知识,不会真正提供干成一件事的具体方法,更不会对你形成有效的思维体系。选书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工具书

工具书是是我们在遇到阅读障碍下查看的书籍,如英汉词典,新华字典、成语词典及常见病治疗方法等。这些书成年人是很少看的,甚至基本是不看的,但这些基本词条确是构建整个知识和思维体系的最基础。

专业的书籍

这类书籍是主攻的内容。拥有一项专业技能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资本。此类书籍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多看几本,定期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旦有新书上市时,就买回来学习。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与跟踪,可以为自己思维模式的构建形成清晰的脉络,打下坚实的根基。

开拓视野的书籍

这类书籍范围较广,有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逻辑思维学等内容,也有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也就是说,不能把所有焦点只聚集于专业领域,这样可能造成看待问题的片面性,思维模式的单一性。出现一个社会现象,当学习这类知识后,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多维的。不再拘泥于单个思维。用多种角度去分析一个问题,是体现思维模式健全的重要标志。

主题阅读可以构建思维体系

主题阅读,就是把涉及到该领域的书籍全部找到,通过集中的阅读与学习,把一个领域吃透,最终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主题阅读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搜索工具或是高手的推荐,先把你想要钻研领域的经典书籍拿来进行精读,当你把该领域的基础知识完全掌握后,你就可以学习与该主题相关的内容,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主题阅读涉及到的书籍可能是十几本,也有可能是几十本。你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这就是说,当你首先阅读完最经典的专业书籍后,你一定要把该专业领域的知识框架写下来,编排成一个初步的主题框架,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把该框架中没有提到的内容添加进去,不断完善这个专业知识的框架,使它的内容构成更加丰满,知识的体系更加完善。通过这样的学习,你才有可能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

主题阅读是目前有效的阅读方法,也是构建思维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当熟悉了整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后,思维模式也会随之形成。

在阅读中需要加大阅读的数量,数量能决定思维体系的深度,需要重视阅读后的应用,联系实际的应用是我们建立思维体系的核心目标。

建立思维模式最好的方法是阅读完后,梳理体系提纲,再根据提纲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要把它讲清楚、说明白、看得懂、能应用,就相当于写了一本关于这个主题的书,只有达到这个程度,这个主题的思维体系才算建立的有广度有深度。

四、建立思维方法的利剑 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要建立以假设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逻辑为纽带的思维方法,常用的工具有麦肯锡方法的MECE原则和明托的金字塔原理。

MECE原则就是如何对事物进行有效分类,进而可以更好管理你的事实,找到事物之间的结构化联系,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借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解决问题的方法。MECE即把一个工作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更细的工作任务的方法。

它主要有两条原则:

第一条是完整性,说的是分解工作的过程中不要漏掉某项,要保证完整性;
第二条是独立性,强调了每项工作之间要独立,每项工作之间不要有交叉重叠;
金字塔原理是用图像的方法来展示结构化思考的过程,最主要的用途是写作。

核心理念:
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出来,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就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一个逻辑推断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搭建金字塔的具体做法:

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疑问回答/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演绎归纳,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无论是MECE原则还是金字塔方法的本质就是逻辑,其目的在于对问题的思考更完整、更有条理。但“结构”不是“解构”,结构化的思维并不意味着对问题机械、简单地肢解。结构化的思维在于帮助我们一个一个找到线头,理清思路,而不是否认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空、雨、伞

它的决策模式就是:“抬头看天,天空乌云密布,像是要下雨的样子,所以出门时带上把雨伞吧”。这里的“抬头看天”,是说要看清自己所处的周边环境,也就是分析自己的外部环境。而由此得出“像是要下雨的样子”,便是从分析自己的外部环境中得出的自我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其视角是从外至内,从大到小。当然,其结果是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

决策步骤:

空:把握事实和现状
雨:解释、预测
伞:行动、提案

5W1H

5W1H就是我们常说的[who / where / why / when / what / how]。也许会有人觉得这么简单的东西也能称之为逻辑思维?!是的,的确是的,因为5W1H所代表的就是最重要的信息。尽管广为人知,但决不能因此而轻视之。特别是当你想向别人传达信息时,这个思考框架会发挥极大作用。催化剂公司财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有5W1H原则,而且还有对应的表格。

SWOT

分析优势、弱点、机会、危机,可供决策时参考。SWOT是比较常见的思考决策模式,运用很广泛,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对象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加以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实行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催化剂公司领导在给青工上课的时候讲过这个工具的运用。

紧迫性和重要度的矩阵

这个是时间管理与日程管理引申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时间管理的理论基础,也是自己一直坚持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将紧迫性和重要度结合起来,建立四象限,通过四象限的分配让自己有效地利用时间,并且可以做优先级排序,核心是要做好第二象限内的事情。

PDCA

PDCA是戴明博士提出的用于解决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又叫戴明环或者质量环。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修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在思维管理上,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

特点:
1、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2、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3、门路式上升

(以上的思维工具没有做具体运用的说明,如果感兴趣可以百度;另外思维工具和方法太多了,需要大家不断的去学习与运用)
善用思维工具是建立思维体系的技术核心,像一把有着武功秘籍的利剑能在解决问题的战斗中无往不利。
思维框架是开放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思维体系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反复的总结,由此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体系并使之成为自觉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