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险公司增资潮涌现 上半年20家企业获输血469亿

 zll2015 2016-07-11

    由于偿付能力、业务发展等多种需要,中小保险公司需要股东不断“输血”,以保证业务的顺利进行。记者注意到,除了股东增资,保险公司的融资方式也开始多样化。

    随着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新规的实施及“偿二代”评估体系的完善,不少中小险企面临着资金流困境,为了补充资本金,一股增资热潮也在上半年扑面而来。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20家险企实施增资,增资总金额达46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险企增资渠道仍以股东投入的直接增资方式为主,据统计,上半年共有17家险企通过股东增资方式直接融资284亿元,约占总融资金额的六成。其中,天安系险企旗下的财险公司及寿险公司分别以78亿元、50亿元的增资金额位列直接增资金额的第一、第二位。其次是上海人寿、君康人寿,增资金额分别是40亿元、24.5亿元。

    险企实施增资的原因较多,有的是投资亏损或有对外投资计划导致险企需补充资金,有的是为了增设分支机构以扩大经营规模,还有的是为提高偿付能力所补充。有观点认为,各类新规的实施及“偿二代”评估体系对险企造成的资金压力,或许将在下半年有更加明显的表现,险企增资高潮也随之显现。

    偿付能力告急

    今年3月份,保监会发布了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新规,对5年期以内的产品做出了相应规定,规定称,险企的业务规模应与投入资本相挂钩。按照新规,1亿元的资本金投入只能撬动2亿元的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规模,而一些发展时间较短的险企因为市场占有率较低的原因,对能够迅速扩大规模的中短期业务存有明显依赖性,开拓市场的需求则迫使保险公司考虑增资。

    今年上半年参与增资的14家人身险公司中,昆仑健康、信泰人寿、君康人寿等6家公司1~5月份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规模保费的比例均超过50%,其中,昆仑健康占比更是高达97%,由此可见,下阶段上述公司将面临着较大的退保压力。资本金的增加,无疑能够缓解退保压力,从长远来看,提高资本金对扩大5年期内的短期业务的规模也有所帮助。

    此外,“偿二代”的评估体系下,对险企资本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半年参与增资的险企中,近半险企一季度偿付能力均低于150%,增资金额最多的天安财险一季度偿付能力为120.49%,不过背靠上市公司西水股份的天安财险显然在融资上有优势,天安财险方面也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西水股份控股天安财险后,公司的资本补充渠道将得到拓宽。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仅一年有余的上海人寿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仅为125.61%,远低于同期成立的其他险企,究其原因,或许是规模保费扩张速度较快所致。据保监会数据统计显示,上海人寿今年1~5月份规模保费超200亿元,在76家险企中排名24位。为了应对保费增长带来的资金消耗,上半年上海人寿也增资了40亿元,将注册资本提高到60亿元。此外,上半年上海人寿还获得了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及对上海孝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投资的批复,资本金的补充将使公司可投资金额上升。

    股东结构变化不均

    大部分险企增加资本金后股东结构变化均较小或者无变化,《投资者报》记者据现有资料统计,上半年仅信泰人寿一家因增资导致股权结构变化。

    据了解,今年2月份信泰人寿增资了6亿元,公司注册资本直接提高到35.29亿元。增资完成后,信泰人寿第一大股东巨化控股(19.38%)完全退出了股东行列,而另一并列大股东浙江永利则以43.80%的持股比例掌握了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事实上,信泰人寿自2007年成立以来经营状况持续不佳,近两年更是各种风波不断,2013年初董事会换届选举暴露了股东不和等内部矛盾,2014年3月更是因偿付能力不足导致新业务被叫停,直到去年3月份,公司偿付能力达标后新业务才被准许开展,再加上中邮人寿原董事长冯新生的加盟,信泰人寿业绩开始有所好转。年报显示,2015年信泰人寿实现了开业以来的首次盈利,净利润达1.9亿元。

    既然公司已实现盈利,那么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巨化股份为何在此时退出?信泰人寿此前回应媒体称,巨化控股退出是股东单位自身的经营行为,信泰人寿并不清楚。

    融资渠道多样化

    虽然目前股东直接投资仍是险企融资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融资渠道已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目前,险企的融资渠道主要有股东增资、盈利累积、发行债券、保单证券化等多种方式,上半年平安人寿、富德生命人寿、长安责任保险3家公司就通过发行补充债券融资共计185亿元。

    据了解,只要保险公司符合具有连续经营超过3年、上年末未经审计和最近一季度财务报告中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等条件,就可申请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而以上条件大多数险企都可满足,对于险企来说,外部渠道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此外,资本补充债因其公开发行的特点,还有流动性强的优势,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也丰富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品种。数据显示,去年全年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超800亿元。

(责任编辑:郭伟莹)

 

    免责声明: 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