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得到消息,日前住建部公布了2016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国务院提出,按平均每村300万元的标准提供补助资金,支持传统村落保护。 全国共750个村落上榜,wuli东莞就占了3个!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条村吧! 同时,贴心的小编已经Mark好路线,周末走起! 东莞入选的三条村分别是… ▼ 寮步西溪古村 古称芦溪,大规模建村始于明朝天启元年,棋盘式网络布局,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是珠三角地区规模较大、原生态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总面积2.71万平方米,有明清时期祠堂14间,书房2间,古民居193间。
▲走进西溪古村,有一种进入时光隧道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瓦背斜顶,红砖外墙,镂空阳台,木窗等等。 ▲三百多年了,多么遥远的年岁,足以让沧海化作桑田。又是那么的短暂,就像是光阴的火,一闪一灭的距离。 ▲这里并没有过多的商业进驻,也没有看到任何小卖部在村子里面。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安详,或许,这就是西溪古村的原貌。 ▲大多数的古井都在民宅中,而西溪古村民风淳朴,大多数居民都可随意到有古井的民宅中打水,邻里相处十分融洽。 ▲在这一座宁静的古村落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两个老人摇着扇子坐在门口处乘凉,许多孩子们还经常在村头欢乐地奔跑。 ▲一位学生放学走在横巷内. ▲很难相信,在繁华的东莞,还保留着这么一个有城墙、还住着居民的古村落。时光仍在,是我们在飞逝。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到寮步历史…… ![]() 企石江边古村 江边村于元代开始立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江边古村坐南向北,规划布局科学合理,依自然山势而建,以古围墙为界。现保存有祠堂13座、古民居96座、书室4座、古井12眼、围门3座、谯楼5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以清代晚期建筑保存最为完好。 ▲古村落布局象形“鹅憩芳洲”。以左岗贝岭为青龙,右虎斑岭为白虎,背环抱状的罗(鹅)屋岭为玄武,前罗浮山余脉为朱雀,东江作白练玉带、大池塘为笔砚,喻意耕读持家,书香继世,人才辈出,具有很浓的传统风水文化意蕴。 ▲元代以来,黄氏族人便在江边村繁衍生息。村落背山而建,面向东江,遥望秀美罗浮山,一派人杰地灵。 ▲江边古民居类型多样,具有浓郁的广府特色。在平面布局上,直头间、明字间、金字间乃至各种组合类型都完整保存下来。 ▲经过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打,这些古建筑仍然保持得这么完整,实属难得。 ▲民国时期,江边村成了企石最为富庶之地,红石青砖的民居和延绵10公里的花岗岩路可以印证。 ▲多么遥远的年岁,足以让沧海化作桑田。又是那么的短暂,就像是光阴的火,一闪一灭的距离。 ![]() 塘厦龙背岭古村 因聚落背靠的观音山主峰像龙背一样而得名,位于塘厦镇中心区西北面,西与大屏障林场接壤,北与黄江镇相邻。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名村名录;2015年,首届“珠三角最美乡村”东莞站票选活动第一名。 ▲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塘厦龙背岭古村落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原来的风貌,有着明显的“客韵、粤风、侨情”特色。 ▲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生息,现在,龙背岭户籍人口约900人,海外华侨1500多人,港澳台600多人,是名副其实的华侨之乡。 ▲依山伴水的牛眠埔老围,规划布局错落有致,是典型的岭南客家村落。 ▲龙背岭叶氏宗祠约建于1903年,叶氏宗祠见证了族人在这一方土地繁衍生息、安居乐业。有人说,喜欢古老物的人多是对岁月的怀念,而我对古老物更是情有独钟。 ▲经过了岁月沧桑、时光依旧在流转。历经光阴侵蚀,而龙背岭古村的大部分街道和房屋都保存得很完整。 ▲这里也在上演着一代又一代的故事,依旧的古风讲述着岁月的故事。 很多童鞋天天都在计划省外国外旅游 其实最美的风景就在我们身边! 赶紧@这几条村的小伙伴带你飞吧~ (来源:东莞大喇叭 东莞阳光网)
|
|
来自: 豆2071011110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