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利的环境下勇于说“不”,是对自我的尊重。而且一个人首先只有懂得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做人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主见,而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更不能随波逐流或囿于某种内、外因素的控制,否则,人生会遭遇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困局。这样,一方面会让你的精力在无端的纠缠和烦恼中耗尽;再者,会让自己日益成为“鸵鸟人”和“鹦鹉人”。在别人的心中失去应有的分量和尊重。很多时候,我们常被人们支配。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是:“你应当……”、“你不应该……”一般人碰到这类要求,通常都不好意思一口回绝,尤其是提出要求的人是你最亲密的伙伴,“不”字就更难开口了。日子一久,这种互动关系定型后,就形成了一种默契或是彼此的承诺。
万一哪一天对方又要你做这个做那个,而你却坚持己见时,就会发生不愉快,对方会单一地认为你违背了双方的承诺;另一方面,如果你坚持不做这些“应该”做的事,你会心生愧疚。
这种愧疚感是由于双方过度的情感乞求所致。你之所以会顺从对方的要求,就是想通过这种顺从的表现来得到对方赞许、关爱的眼神,甚至取悦对方。
当这种取悦方法成为你行事的模式以后,拒绝对方的要求一定会让他很不高兴,而你也会觉得很对不起他。愧疚的感觉很像忧惧,而忧惧就好像是坐在一张摇摇椅上,你就只能这么晃荡着,看起来好像能将你摇向什么地方,但却只是在原地摆荡,让你什么地方也去不了。
在生活中我们有权利决定该做什么事,不用由别人代做决定,更不能让别人来左右我们的意志,让自己成为傀儡。况且,他人并不见得比我们更了解情况,也不会比我们聪明到哪里去,所以,他们所提出的这类“理所当然”的事很可能不是我们的最佳抉择。你的最佳抉择还是应该经由自己深入分析、思考之后,所做的独立判断来取舍。
李桐参加工作不久,姑妈来到这个城市看他。李桐陪着姑妈把小城转了转,就到了吃饭的时间。
当时李桐身上只有50元钱,这是他所能拿出招待姑妈的全部资金,他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可姑妈却偏偏相中了一家很体面的餐厅。李桐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随她走了进去。
两人坐下来后,姑妈开始点菜,当她征询李桐意见时,李桐只是含混地说:“随便,随便。”此时,他的心中七上八下,衣袋中仅有的50元钱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
可是姑妈一点也没注意到李桐的不安,她不停地夸赞着可口的饭菜,李桐却什么味道都没吃出来。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拿来了账单,径直向李桐走来,李桐张开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姑妈温和地笑了,她拿过账单,把钱给了侍者,然后盯着李桐说:“小伙子,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些时候一定要勇敢坚决地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我来这里,就是想让你知道这个道理。”
这一课对所有的年轻人都很重要:在你该说“不”的时候要勇敢地说出来,否则你将陷入被动的境地。
老板都喜欢卖命工作的员工,但你可知道,如果你一心讲求牺牲奉献,处处想讨好别人,做一般人心目中的模范员工,最后你可能会丧失自我。
最明显的现象莫过于,你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你并不想做的事,即使有不满的情绪,你也强忍去做。你认为别人把这些事情交给你做,是对你的重视与信任。如果你一旦拒绝,别人就会怪罪你,使你心生愧疚。总而言之,你不希望自己的拒绝坏了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影响自己的前程。但不知这种做法很有可能事与愿违。
特别是在职场中,学会说“不”是办公室政治中的重要策略。这关系到你是否做得顺心如意。然而有些人几乎是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主管交给他的任务,他从来不敢含糊,要求他额外超时加班,他也毫无怨言,同事拜托他的事,尽管不是他分内的职责,他也来者不拒。其实,他早已忙得分身乏术,焦头烂额,但他还是强打精神说:“没事!没事!”没有人知道他累得半死,但是,他就是不愿开口对人说“不”。大多数时候,我们碍于情面而不敢说“不”,或者因为不好意思说“不”,结果很多原本明明不该是自己的事,统统落在自己头上。要不就是所做的事大大超过自己的能力负荷,而自己有苦难言。
一家外企门前,停着一辆豪华轿车。一位小伙子【大约是秘书】恭敬地侧身一旁,一手拉开车门,另一只手护在车门楣上,一位身形高大的外国人在钻到车门楣下时,猛地起身用脑瓜往上一顶,秘书的手背上立即流出鲜血。这显然是蓄意的,但是秘书却诚惶诚恐地问道:“总经理,您没事吧?”
“我没事,你呢?”
“您没事就好!您没事就好!”那位小伙子如释重负,十分优雅地将受伤的手背到身后,另一只手再次护在车门楣上,微笑着说:“请!”
“慢!”
就在总经理正想启动车时,一位小姐从公司的玻璃门后冲了出来。她的一只高跟鞋在冲下台阶时甩掉了,于是她极快地踢掉另一只,三步并作两步冲到车前,一下子拽开车门,以不容商议的口气说:“总经理先生,请您下车!”
她光着脚在车门前静静地站着,僵持了几秒钟后,那位外国人只好顺从地钻出了汽车。
这时,小姐转过身来,抓住那位秘书的手,从衣兜里抽出一条手绢,迅速地包扎着。鲜血迅速浸透了手绢。
秘书羞愧地垂下头。
小姐又转过身面对那位高大而卑鄙的总经理,义正词严地说:“您有责任送他到医院医治!”
“是的,是的。”外籍总经理只得连声说道。
在人们心目中,外资企业的工作环境优越,收入优厚。许多高学历者为了竞争一介文员甚至服务员的位置而精心准备、全力以赴。一旦被外资企业的老板从千百人里挑中时,在怕炒鱿鱼的心理压力下,他们就表现得高度谦和、忍让。那位小姐不知是否有类似委曲求全的经历,但她在同事遇到故意伤害时却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勇气和人格力量。所以,说“不”不但能让你摆脱别人的控制,而且能让你的人格力量得到彰显。
事实上,我们常常过度在乎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就好像我们常常听到调侃别人的一句话:“没有你,地球照样在转动。”
没有什么人是不能被取代的。如果你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是你的责任,这无异于自找苦吃,你真正该尽的责任是,对你自己负责,而不是对别人负责。你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需求,重新排列价值观的优先顺序,确定究竟哪些对你才是真正重要的。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这绝不是自私,而是表明你对自己道德意识的认同。
说“不”真有那么困难吗?其实那是我们的本能。心理学家说,人类所学的第一个抽象概念就是用“摇头”来说“不”,譬如,一岁多的幼儿就会用摇头来拒绝大人的要求或者命令,这个象征性的动作,就是“自我”概念的起步。
“不”固然代表“拒绝”,但也代表“选择”,一个人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形成自我,界定自我。因此,当你说“不”的时候,你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无可厚非的。
勇敢说“不”,这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麻烦,反而是替你减轻压力。如果你现在不愿说“不”,继续积压你的不快,有一天忍耐到了极限,你失控地大吼:“不”,面对难以收拾的残局,别人反而会不谅解地问你:“你为什么不早说?”
如果你想活得自在一点,请勇敢地站出来说“不”。记住,你不必内疚,因为那是你的基本权利。
乔伟在一家公司任职,从事冷气维修的工作。
公司里一共有6位同事,每个人各司其职,独立作业,即使订单忽然增多,上司也会平均分配,让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分配得很公平。
但是,每个公司里就是会有一些像乔伟这样的老好人,有同事要去约会,或家里临时有事,或是谁的身体不适,于是老好人乔伟,接下了所有的工作,不仅每天工作超时,而且常常为了赶其他同事的急件,而耽误了自己的工作。
老板发现后,训了他一顿。但是说归说,乔伟的好脾气,仍然使他无法拒绝别人的请求。
直到有一天,老板把他叫到办公室说:“我知道你的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你再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恐怕得请你另谋高就了。”
乔伟忙解释说:“我可以把事情做好,只是,别人的请求我不好意思拒绝。”
“你想给其他同事帮忙,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对我而言只有一个重点,那便是你一直无法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不是吗?”接着,老板拍了拍他肩膀说:“乔伟,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如果你连自己的事都做不好,又怎么还有余力去帮别人呢?”
在我们的周遭,总是有人说自己的事情忙不完,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是不是因为琐事太多,没有把时间分配合理?
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一些是自己必须要完成的事,有些则是来自别人的请求,而那让你忙得团团转的事情,究竟是属于哪一类?孰轻孰重,你一定知道,只是你肯不肯说个“不”字。
如果你是那种对别人的请求老是回答“好”的人,身上的压力只会越来越重,更会让自己手上最重要的事情,不断被耽误。
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曾经说过:“人们正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或是没有及时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态度,才会让自己总是为了帮别人处理事情而苦恼不堪,自己想做的事反倒一事无成。”
不敢鼓起勇气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是人性的一大弱点。
不想再做个老好人,那就得先学会说“不”,认清自己的责任和能力。不要因为人情而加重自己的负担。唯有培养说“不”的勇气和技巧,你才能拥有自己的时间,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来源:边领如《圆通的人际智慧》
感悟: 做人处世应该要灵活,不能固执己见。一件事情可能包括方方面面的矛盾,每一个矛盾都会影响到整个事情的发展。如果不采取灵活圆通的态度,而是偏执顽固缺乏通融,不仅化解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反而会使矛盾激化,最后导致事情发展受影响,产生令双方不满意的结果。从自己的内心看世界应该圆满,在与外面的世界交流沟通的时候应该圆通。圆满是美妙的做人心境,圆通是高超的处世技巧,两者互为表里,这是一个人做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程,也是一个聪明人应该具备的人际交往的技巧。文/单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