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待人不必非要知心

 虹72 2016-07-11


待人不必非要知心


人心隔肚皮,你不是人家肚子里的蛔虫,所以即使你最亲最近的人,你也不可能了解。对那些半生不熟的人,就更不要露出真心了。人的“心机”防不胜防,必要时厚点脸皮也无妨。

“相交满天下,知心有几人?”这是人们对待人处世中朋友易交,知已难寻的慨叹。以这句话来看,待人“知心”为最高境界,其实这是根本做不到的。李刚上大学时,常到附近的一个水果摊儿买水果。去多了,处熟了,也就跟老板成了朋友。有一天,李刚喉咙沙哑,老板问他为什么不喝点椰子汁。李刚说好啊!可是不知怎么挑,老板笑道:“我帮你挑,摆得愈久的椰子,愈甜,也愈好!”从那以后,李刚常去买椰子,还带朋友去,主动告诉朋友,摆得愈久的椰子愈好。有一次,李刚跟女朋友一起去买了个椰子,特别请老板帮忙挑。可是拿回家,才把椰子靠柄的地方削掉,就觉得软软的不对劲,等插进吸管尝一口,差点呕了出来。那椰子壳里的果肉,已经烂在椰子汁中,散发出一股酸臭的味道。李刚突然发现自己上当了。长久以来,李刚把那人当朋友,他却只想把快坏掉的东西卖给李刚这个笨蛋。李刚后来常想,当自己介绍同学去向他买“烂椰子”的时候,他的笑容后面,是怎么想?他八成在笑这些买椰子的人都是一群书呆子。

在一本书中曾这样写道:每个人都有不欲为人窥见的隐私,人的内心也有一个不欲为人所知的隐秘堡垒,在这个堡垒里,他是主人,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旦这个堡垒被攻破,再也没有隐秘,他便会发生失去隐蔽物、暴露在众人面前和缺乏安全感的慌乱;而为了重建这个堡垒,他会离开攻破他内心堡垒的力量,甚至施以报复,消灭那个力量,以保持堡垒的不再被侵犯。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疑心越来越重,不希望自己的内心被别人看穿,也不希望知道更多别人的内心。假若强要知心,便会引起对方的反弹,启动他的防卫系统。这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自然是有负面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提醒你:万一你具有某种灵慧,很容易知别人之心,那么你千万别自以为聪明,向对方表现你的知心术。三国时代的杨修就因为太聪明了,很会揣摩曹操的心思,按道理,曹操应说“知我者,杨修也”,可是他却把杨修杀了。杨修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说了出来,让曹操失去了安全感!试问,一个人如果心里面在想些什么你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你想他会不会学曹操?

因此,在待人处世中,对上司、对同事、对朋友,甚至对兄弟、夫妻之间也都匆求知心,一定要切记:“知心”不是美德,而是灾祸的种子!

来源:罗鲜英《待人处世的学问

感悟:一个人若光有很好的学问,却不会"处世",在社会上未必有很大的成就。待人处世是生存与生活的大学问,它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待人处世的好坏常常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懂待人处世学问的人,一定会被各种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所困扰。许多人很想知道,有什么处世的妙法,可以使我们给人很好的印象?其实,任何一种“方法”,都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待人的法则,并不是什么“方法”,乃是“品德”。培养美好的属灵品德作为处世的法则,就是最好的成功秘决了!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