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州往事:盘踞邓县的反动三匪首(丁大牙、卢大牙,王乾一)

 雲泉 2016-07-11

邓州往事:盘踞邓县的反动三匪首(丁大牙、卢大牙,王乾一)

邓县战役是宛西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载入了中国解放战争史册。曾以解放邓县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桐柏英雄》(根据地名,泛指中原野战军桐柏军区),1980年改编为电影《小花》,2013年改编为33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全面真实地再现了当年那段惊天动地、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以充实地方史志这一缺憾,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尤其不愧于长眠九泉为解放邓县而献身的673名先烈。

小说里有这样的顺口溜——“丁大牙,卢大牙,后头跟个孟继华。孟继华打游击,后面跟个王乾一。王乾一不当家儿,后头跟个陈瘪三儿。陈瘪三儿好喝酒,后头跟个张子久。小说和电影反映的就只有一个印象:土匪头子,无恶不作。“丁大牙、卢大牙,王乾一”这三位犹如上海滩的三大亨一样反动,但也一样不简单。邓州往事:盘踞邓县的反动三匪首(丁大牙、卢大牙,王乾一)

丁叔恒,原名丁家光,绰号丁大牙(1892-1950),邓州市裴营乡东丁村人,和大丁营一个祖先。10岁入本村私塾就读。14岁跟随父亲到山东读书。父亲丁稚云,时任河南督军署军械处处长兼山东陆军小学教官。叔恒后转入开封甲种工业学校读书,1917年受族兄丁雄东(曾同周恩来,邓小平等留学法国,获法兰西文学博士)鼓励报考北京大学未被录取。遂改名叔恒,即下恒心读书之意。1919年考入北大预科班,读二年转入本科英语系。1923年受国会议员同乡万宏图之托组织一个叫“豫社'的政治团体,成员多为河南籍的北大学生。丁于1926年北大毕业投奔河南镇嵩军,加入国民党接连任陆军科长、处长,又先后任山东临清县、河南新乡县县长,并任《河南民报》社长等职。后曾一度进入教育界教书。

1937年抗战爆发,别廷芳留丁在家乡,先后任邓县四区(半店)、五区(张村)区长,继任邓县国民抗敌自卫团团长,少校副司令、国民党河南省执行委员,国大代表。

抗战胜利后,丁叔恒任镇平、内乡、淅川,邓县四县联防自卫副指挥官,邓县、新野联防自卫少将指挥官,并任郑州绥靖公署第三支队司令等。所谓联防是防共;所谓绥靖,是保持地方平静,实际是镇压人民的革命行动。丁叔恒自此走上了罪恶的道路。邓州往事:盘踞邓县的反动三匪首(丁大牙、卢大牙,王乾一)

卢肇瑞,绰号卢大牙(1905-1951),邓州城关一小东隔墙卢家巷人。曾先后在城关鸿文小学(后改新华小学,该校在尹巷街,为基督教信义会创办)、高等小学堂(一高中前身)、河南省宛南五中(今南阳市一高中)读书。

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后,卢曾先后任县立七小(王集)、镇坪县立三小(贾宋)校长职务。1938年以后先后任邓县二区(汲滩)、五区(彭桥)区长职务。在此期间办学校,兴修水利,颇有政绩。

抗战胜利后,卢肇瑞任邓县民众自卫队副总队长,即民团副司令,自此追随丁叔恒,走上了罪恶的道路。邓州往事:盘踞邓县的反动三匪首(丁大牙、卢大牙,王乾一)

王乾一(1914-1951),邓州城关内城东大街人。其祖父王连三,曾任清政府商州、曹州、真定、大名府总兵、提督等军界要职。其父王道达,又名王仲从,绰号王二杠子,曾任军阀时代的骑兵旅旅长等职,所以王乾一出身豪门。他自幼在邓县高等小学、初中读书,后又从开封中学读到北京一所学校,继尔闯荡社会,投机钻营。抗日战争爆发,王先后任邓县联防办事处干训班少校副官,中校参谋主任,尤其曾任皇协军宛南第一纵队司令。抗战胜利后,王任镇平、内乡、新野,邓县四县联防第二支队附,又任邓县、新野联防指挥部副官。追随丁叔恒,认贼作父,走上了罪恶的道路。

邓县这些地方反动势力的头子都是反共老手,反共起家,有丰富的反共经验,有一整套反动统治机构,培养了一批反动骨干,在这一带统治了几十年,有反动的统治根基。如丁叔恒,国民党国大代表,国民党中统特务的高级义务调工,河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第六行政区党务督导员,宛西镇平、内乡、淅川、邓县联防第二支队少将支队长,县党部书记长,县参议长,邓新(新野县)联防指挥官等身兼数职。他依靠匪、霸、会(道门),特务四位一体,实行封建法西斯统治,具有20多年的反共生涯,受到蒋介石、白崇禧的赞赏,被封为“反共英雄”,他所统治的宛西地区,被称作“反共模范区”。邓州往事:盘踞邓县的反动三匪首(丁大牙、卢大牙,王乾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