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意春芳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审美赏析

 香茗室 2016-07-12

     随意春芳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审美赏析

      诗人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之一。苏轼曾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以清新自然的笔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图,同时,诗人也寄托了他高洁的情怀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全诗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指幽深少人的山林。唐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王维的《鹿寨》所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可以说,“空山”这里不但表现了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而且暗示了远离尘嚣,人迹罕至之处。接着下句中的“晚来秋”,就是说,到了晚上,似如秋天的凉意。诗人首先从大处着眼,运用大笔勾勒,不但交待了季节,点明了气候状态,给人以神清气爽的感受,也使诗歌的审美意境突显出来。

颔联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联诗人描绘了皓月当空,朗照苍松,清清的泉水从小溪石上潺潺流过。这里,诗人承上写山和气候而来,运用了对偶,从小处着眼,细自地细描,并把动和静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其中,上句的一个“照”字,下句一个“流”字,两个动词,相互对应,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以及月下溪流的活泼生机的景象。这一环境描写为下联转入写人营造了美妙的背景。

     颈联写道:“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意思是说,洗衣少女归来,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顺流而下的渔舟,使莲叶浮动。这一联也是对偶,上句“竹喧归浣女”写一群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浣衣归来,相互嬉戏玩闹的快乐景象。这里,诗人借助“浣女”的快乐而发出的声音来突出了山的寂静。下句写渔人划着几艘小船满载星辉,尽兴而归,掀开荷叶,不停摇摆的景象。同样是以动写静。这里,无论是姑娘,或者是渔人,诗人通过他们的快乐表现了农家渔家的勤劳纯朴、幸福快乐、自然和谐的生活。这样写人,自然也是为后面抒发自己的情感铺垫。

     尾联写道:“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即任情适意,随便。 “王孙”指隐居的人。这里的“王孙”指诗人。诗人巧用屈原的《楚辞·招隐士》中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之意。但要注意的是,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而诗人反用其意,表明自己不入仕而归隐山林。上一句“随意春芳歇”是说,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所以,诗人最后一句说 “王孙自可留”,也就是说,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其中,“自可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转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高洁品质。这里,诗人明确地表明了“山中”比尘世好,因为,在诗人看来,山中的美景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比世俗庸碌好。通过“王孙自可留”自然表现了诗人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诗歌卒章显志,意蕴深刻,不但集中表现了思想情感,而且提高诗歌的审美性和社会价值。

在艺术上,首先,衬托手法的运用。如,首联的“空”字与颈联的“喧”字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动衬静,突显出山的幽静空灵。可以说,这样与“蝉噪林俞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语言简洁,明白晓畅。再次,对偶手法的运用。如,颔联与颈联都是对偶,从时空以及声响上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第四,典故的运用,使诗歌更加形象含蓄。第五,卒章显志,集中表现情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