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楹联痴人罗德培痴迷论世联

 老刘tdrhg 2016-07-12

今年75岁的罗德培,是双峰县永丰镇人。他喜作楹联,在圈内颇有名气。其中最出名的一副,要数“明月荷花,犹照墨池濡大笔。高山流水,好来此地听鸣琴。横批:与子同袍”。2009年,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拜谒曾国藩故居,罗德培写出此联相赠,现如今刻在溪砚上。

他是隐藏在民间的楹联高手,数十年如一日痴迷于此,因借联论世,非写不可。

命运多舛

住着位于城郊的廉租房,罗德培的生活十分清贫。他的住处,没有电视、没有冰箱,唯一算得上电器的是一台电烤炉。客厅里摆着三张桌子,上面堆着各式各样的报刊,还有30多本《世象漫话》韵文集,这是他去年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文集是出版了,但大多被他赠送出去,并没有改善他的生活。穷的时候,他曾经不得已将老友王憨山送他的山水画,以2万元的低价卖出去,卖完之后又后悔不已。

虽然穷困潦倒,但在别人的眼里他却是一个“傲气自负”的人。他看重自己的作品,即使是到如今这个年纪,性格棱角也没有磨平。

2011年他参与编撰了《中国对联集成——湖南双峰卷》。当时,有人提出要刊登双峰籍名人的照片来追求名人效应,扩大影响。这个提法一出,就遭到罗德培的强烈反对,他认为要尊重每位作者,人人平等。他不下十次劝阻,甚至要求退出编委会。有次,争吵到激烈处,一位官员身份的编委斥问罗德培“你算老几?”罗德培理直气壮地回答:“知识分子是老九,我算老十。”

若回到50年前,罗德培不会想到自己的晚年生活还需要靠政府低保救济。他的父亲曾是当地有声望的大商人,家境殷实,父母对他的教育宽松自由。文革时期,他利用在武汉做代课老师的闲暇做了点小生意,不料被抓进牢狱劳改数月,那时他才二十出头。此后,他命途多舛。1970年,收过破烂、做过小贩的罗德培,被一封匿名信再次卷入8年的牢狱之灾。只因他“认得字,闲在家”,便被诬蔑写了匿名的造**信。随之而来的是,结婚4年的妻子离他而去,8个月的小儿子得肝病离世。

“浩劫余生,避席畏闻文字狱;小摊糊口,从今学读算盘书。”他用一联概括了自己的前半生。岂料世事波折,凭借小摊糊口过去了十多年,60多岁的罗德培准备进行二度婚约时,却因车祸致残。“不想害别人”的他毅然解除婚约,独自扶杖为伴。
 
楹联论世

罗德培有一个在县城工作的女儿,工资不高但尚能养家糊口。只是他不愿住到女儿家,宁愿一个人租房。大年三十,女儿接他去过年,但是没等到晚上,他就一人回到了廉租房。

他自嘲:“有低保,作风常笑常啼,每把闲谈当美酒;无财源,世事也闻也问,且将热血荐痴情。——横批:要癫不癫。”还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无事忙”,意思是虽然无“正事”可做,但是生活依然充实忙碌。因车祸致残,他行动不便,但还坚持自己做饭,“一个人住可以逼迫自己多运动,更加独立,也更加长寿。”

除此之外,他还忙于他的“楹联论世”,“既愁我,亦忧天,寸心千思萦,辜负夜眠知几许?”这种忙碌,从他家一月近两百元的电费上便可看出,他常常熬夜作联。这种忙碌,从他的写作计划中也可以看出。他计划写9部长篇作品,包括小说、戏剧、报告文学、苏州评弹等等。

因为没有电视机,他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大多通过报纸获得,而报上的内容常常激发他的创作灵感。比如他在《读报有感》中称:“盗以钱通警,官以钱谋私,有法难施,天下恶乎定?/言不如身教,调不必高唱,认真是了,民心岂可欺!”在《也谈法治》中则直指:“微法治则强权难抑,往事千秋足教训/欲自由必宪政先行,人心一致在殷期!”而《听重要讲话》里有着这样的表达:“听,代表在作重要讲话,肃静;乖,通篇说些甚么东西?请教!横批:又是一天”,于嬉笑中深含批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