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仙外“土著班”考南外为何全军覆没? 家长来信:仙外对不起孩子和我!

 xliu175 2016-07-12

这是公众号后台收到的家长来信。刊登如下:

仙外的官方喜报出来了:201680人考进南外。看到这份喜报,我悲从心来。儿子今年小升初,仙外毕业,他没有考上南外。儿子所在的班级,今年没有一个人考上南外。



在仙外有两种班,一种叫“土著班”,是指一年级就进了仙外,这届毕业10个班;另一种叫“墙角班”,是指“四升五”时从外校转到仙外来的,这届毕业两个班,11班和12班。转来的学生目标很明确,上南外,因为仙外有推优考试,他们看中的我觉得不是仙外的教学,而是仙外有推荐考试,这些孩子基础都不差

土著不看中南外?当然看中。六年前花了多大代价把儿子送进仙外,我就不说了,就是听说仙外考南外的命中率高才把孩子送来的。

但是,南外放榜后,从我们这届家长圈统计看,仙外考上南外的80个孩子,一半以上是11/12班的,其中11班考上了22个人!也就是说,我们上了六年的、土生土长的10个班的仙外孩子,只有四十个人左右考上南外,仙外你的教学质量在哪里


你说我们家长没跟着忙?补习班接送,盯着孩子的学习,一点都没少花心思,儿子平时成绩也不错,班上也排的上号,但现实就是一个班全军覆没。

我看看仙外今年一年级报名再创新高,五千多个人报名,从早到晚的面试,我就苦笑了。仙外你真的对得起家长的满腔希望和满腔付出吗?

我想说,仙外没有想的那么好,反思这六年,个人认为仙外老师没有传说中那么负责任朋友的孩子在拉萨路,学习成绩掉下来一点,老师就盯着问,在仙外,老师好像无所谓一样。氛围也是很重要的,是不是仙外的家庭条件相对好一些,出路多一些,所以整体学习的氛围也没有那么紧张

哦,你可以说这是素质教育,但对不起,我当年真的是因为仙外考上南外的人数多才选择了它,如今我很失望,我不怪谁,只想说,后面的家长,想清楚了。


(图:2016年5月10日仙外幼升小面试)

南外仙林,如今已经成为了家长们在进行小学阶段择校的首选。今年的报名人数达到了5000+,面试从早上到晚,人声鼎沸。

家长为什么这么拼?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愿意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至少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仙外的家长坚信:南外仙林小学部是所好学校,从这里毕业的孩子,可以在南外小升初测试中,有非常优异的表现


(图:2016年5月10日仙外幼升小面试)

而每年南外小升初考试放榜时,那一个个鲜红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这让南外仙林小学部,在家长中的热度逐年升高,甚至已经到了一个非理性的角度

这封家长来信似乎打破了这个神话。


翁琦

南京教育头条 编导 

资深教育记者

这位家长的信虽然长,内容主旨却很简单。他们想不通,当年也是从几千人中“厮杀”出来的,也是经过了幼升小培训、考试进了仙外的优秀孩子,这六年跟着老师也学、外面的辅导班也上,毕业时的表现,却让家长们无法满意。

话题到了这里,我们可能需要来聊一聊一个专业的教育学概念:推进率。

什么叫推进率呢?推进率就是指学生在进入这所学校时的排名,和毕业时相比的变化。因为只有推进率,才能客观说明这所学校,对于学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单纯地去看一所学校的升学率,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而言,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客观的。在这位家长看来,南外仙林小学部的学生推进率,实在不怎么样

同时,对于那些“墙角班“的孩子,他们原本所在的学校老师也有话说。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秦淮区内一所普通小学的校长。她告诉我们:南外仙林的“掐尖”行为,在业内已经十分普遍。每年,南外仙林小学部都会在5月份组织,针对南京市各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择优考试。而大多数学校都会有12名学生成功考取。一些热点学校,考取的学生人数更多。考取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会选择转学进入南外仙林就读,两年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会成功通过南外小升初的考试,为南外仙林红彤彤的成绩单增光添彩

这些优秀学生在四年级下半学期的出走,让他们原本所就读的学校很受伤。为了培养这些学生,师从一年级开始就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可以说都是在小学中低年级培养起来的。到了高年级,即将收获的时候,却遭遇南外仙林的“掐尖”为了不阻碍学生的发展,他们有苦难言。

这位学校校长告诉我们:这些优秀的孩子,即使不转学也可以有很好的发展。多年前,学校就有一位孩子虽然成功通过了考试,但是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没有选择转学。毕业时,他依旧成功被南外录取。不过,这样的比例真的是微乎其微。


赵楠

南京广电集团资深教育记者

择校热是中国教育不可回避的现状,回到这位家长的苦痛与纠结。南外小升初每年考中人数最多的小学就被家长们公认为南京最好的学校,也就是所谓的名小,贵小。这是因为大家把好学校的评价标准归为唯一的南外。而仙外每年考中南外人数都在全市小学前三,尤其是优录人数最多,这些因素无疑对家长决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为进了仙外就是进了南外,而我以为,只是仙外比较熟悉南外选拔模式,它的学生南外从来没有承诺过全盘接受。

我们回过头再看,孩子成绩好或者说达到了某一个学校录取条件一定只和他所在的学校有关系吗?显然不是。任何一件事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客观因素和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孩子成绩好坏除了外在因素影响,内在的条件也不可忽视。名校也有所谓的差生,仙外,拉力琅都有考不上南外的落榜生,普通草小也不乏逆袭成功的学生。

有一个需要关注的现象,就是仙外每年为什么要在五年级招收插班生?是生源不饱和吗?为什么录取的学生中大部分来自这两个优录班?答案似乎有点可笑,孩子们在公办学校的三年学习真的可以甩民办校一大截?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有付出的,优录学生基本是掐尖来的,本身这些孩子的基础不差,再一个愿意脱离原来的学习环境再折腾一次的,一般来说他们的家长都非常重视教育,有的甚至很懂教育,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在

我认识的两个不同年级的优录学生,他们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家庭教育和学习氛围与一般家庭有很大区别,学习基本是一家人一块的事情,很少有孩子一个人读书,家长玩游戏聊天看电视的时候。而孩子对学习的好奇心也一直存在,当然这些孩子也上补习班,但是他们的状态似乎很少疲惫。

我想说的意思是,孩子的学习不是学校一方的事情,不是说孩子进入名小学就一定会考上名初中,然后一路走到名大学。孩子成绩优秀也不是单靠报多少补习班就一定会保持优秀。这里面因素很多,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环境熏陶,后天教育资源分配,还有孩子自身兴趣分布,特长爱好等等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

所以,这位家长的苦痛其实也给我们正在纠结择校的家长一个启示:

与其花代价择校,不如从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着手,认真地陪着孩子一块成长进步。作为家长要明白的一个道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在任何一个环境都少不了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影响。迷信所谓的名校,不如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培育孩子的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永远不做甩手掌柜,给予他们人格,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的引导和支持。相信即使不进名校,只要永远保有一颗向上的心,永远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我的孩子在哪里学习都是最棒的!

本文为“南京教育头条”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