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5-26T《孙子兵法》特种邮票

 威龙集藏 2016-07-12
 
  
 
 

全套枚数 5枚 全套面值 2.20元 小型张规格  
发行日期 1995年12月4日 防伪方式   小全张规格  
印 刷 厂 北京邮票厂 设 计 者 陈全胜 小本票编号  
印刷版别 影写 责任编辑   小本票规格  
摄 影 者   整版枚数 32枚(8×4) 原画作者  
资料提供   整张规格   雕 刻 者  
单枚信息
图序 邮票名称 面值(元) 发行量 邮票规格 齿 孔 度 备注
(5-1)T 孙子像 0.20 5168.1万枚 30×50毫米 12度  
(5-2)T 吴宫教战 0.20 5168.1万枚 30×50毫米 12度  
(5-3)T 五战入郢 0.30 2704.1万枚 30×50毫米 12度  
(5-4)T 艾陵之战 0.50 3124.9万枚 30×50毫米 12度  
(5-5)T 黄池会盟 1.00 2686.5万枚 30×50毫米 12度  
同时发行  
相关资料   孙子(约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名武,字长卿,春秋时代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是齐国田氏家族的后裔。因其祖父田完攻打莒国立下战功,齐景公赐姓孙。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孙子因战乱避奔昊国,在今吴县胥口靠近太湖的山林(现称孙子壕)过着躬耕田亩、整理兵学的隐居生活。时吴王阖阊欲图霸业。公元前512年,伍子胥7次向吴王推荐,孙子把在齐国时孕育、到吴国后完成的兵法13篇进献,又操练宫女习兵法获得成功,受到吴王赏识,升任将军。公元前506年,与伍子胥统军3万,打败了楚国20万之众。后又谋划参与指挥伐越、伐齐、伐晋的战事行动,均有功。但他辞谢吴王晋封,隐身离去,不知所终。

  《孙子兵法》也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全书5900字,其篇目及主要精神为:1.始计篇(策精于算,先察后谋);2.作战篇(兵贵神速,速者获利);3.谋攻篇(以谋制战,不战而胜);4.军形篇(稳操战机,先胜后战);5.兵势篇(奇正相生,度势运势);6.虚实篇(虚虚实实,左右战局);7.军争篇(以迂为直,以患为利);8.九变篇(杂于利害,随机应变);9.行军篇(因地制兵,以势取利);10.地形篇(兴兵择地,经商问市);11.九地篇(分析战地,知地取胜);12.火攻篇(火上添油,趁火打劫);13.用间篇(善用诸间,收集情报)。这是一部集兵法之大成的军事宝典。是自战国以来最为世人重视和推崇的一本古代兵书,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早2300年。日本学者推崇为“兵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三国时曹操不禁赞曰:“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这部书自曹操为之注释以来,到辛亥革命前,我国历代诠疏辑译的著作多达四五百种,至今,苏州碑刻博物馆还保存有民国时人手书的13篇兵法碑刻全文。而且,中国历代研习《孙子兵法》者众多,如战国时的孙膑,西汉时的张良、韩信,三国时的诸葛亮、曹操,唐代的李世民、李靖,宋代的岳飞、李纲,元代的耶律楚材,明代的刘伯温,清代的曾国藩等人,毛泽东、刘伯承也曾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并给予高度评价。《孙子兵法》早在1200年前便由日本遣唐使带回日本,500年前传到朝鲜,200年前传到欧洲,至今已有英、法、俄、,德、日等30多种语言的译本流传于世界。1991年波斯湾战争中,联军高级参谋人手一册,真是人不分古今,地不论中外,只要有战争,《孙子兵法》就有用处,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与作战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辩证法与军事实践相结合的天才产物。书中的著名论断与决策,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业已成为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1995年12月4日,为反映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邮电部发行了《孙子兵法》特种邮票,全套5枚。

(5-1)为“孙子像”。画面为孙子在作书的画像,选用《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句出自卷首《始计篇》。即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这是孙子对战争认识的基本观点,主张重视战争,研究战争,审嗔运用战争手段。孙子认为,在诸候混战的情况下,战争决定着国家的存亡兴衰和人民的命运,必须把战争作为国家大事严肃对待,认真研究克敌制胜的用兵之道。同时,还主张对战争采取审慎态度,反对盲目滥战,并告诫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5-2)为“吴宫教战”。画面为仿古石像画“吴宫教战”,选用《孙子兵法》“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胜”。

  此句出自《行军篇》。即用文的手段政治道义教育士卒,以武的手段军纪军法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恩威并举、宽严相济是孙子治军的基本思想。

  “吴宫教战”这个典故便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据《史记·吴起列传》载:孙武以所作兵法13篇晋见吴王阖阊,阖闾令试以妇女,选宫中美女180人由孙武指挥训练。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以吴王二宠妃为队长。孙武两次颁令,两次擂鼓,宫女都大笑而未执行命令。孙武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下令把两个队长斩首,另选两宫女为队长。再进行训练时,宫女左右前后,跪起等动作全部符合要求。吴王由此知孙武能用兵,遂选他为将。

(5-3)为“五战入郢”。画面为仿古石像画“五战入郢”,选用《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此句出自《谋攻篇》,即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这句话体现了孙子关于知与战关系的战争认识论思想。“知彼知己”,从狭义理解是指了解敌我双方情况。孙子认为知是战的前提,是胜利的基础。只有先知,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作战才能“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孙子提出,战略决策应以熟知敌我双方“道、天、地、将、法”等各方面情况为基础。将帅进而懂得各种“用兵之道”,诸如“致人而不致于人”、“示形动敌”、“我专敌分”、“以众击寡”、“避实就虚”、“因敌制胜”等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以先知为条件,而且他们本身也是认识的对象。孙子不仅提出这一原则,而且直接运用于实战。

  公元前506年,吴攻楚作战5次,孙子均参与指挥。当年,吴王阖阊率弟夫概王及伍子胥、孙武等联合蔡、唐西进攻楚,经过5次战斗而攻入楚都鄄(今湖北省江陵西北)。5战为:小别(山名,今湖北汉川东南)至大别(今大别山脉)之战;相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汉川北)决战;清发水(今湖北温水)追击战;雍灌(今湖北京山西南)打援战;入郢之战。这些战役全面体现了孙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总揽全局的战略原则,以及先胜后战、进攻速决、避实击虚、因敌制胜、半渡而击等战术思想。因此,“五战入郢”战例充分体现了《孙子兵法》中这一最著名的战略战术思想。

(5-4)为“艾陵之战”。画面为仿古石像画“艾陵之战”,选用《孙子兵法》“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此句出自《虚实篇》,即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体现孙子关于进攻作战要选择攻击时机和目标的思想。作战要想有必胜的把握,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避开敌人坚实之处,攻击薄弱之点。

  据《史记·哀公十一年》记,吴王阖闾采用孙子之谋略,使吴大败齐于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迫齐求和。艾陵之战,恰当地体现了孙子这一重要军事思想。

(5-5)为“黄池会盟”。画面为仿古石像画“黄池会盟”,选用《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此句出自《谋攻篇》,即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好中最好)的。体现孙子以遏止战争为目的,以非战争手段避免兵燹战祸的战略指导思想。孙子认为军事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安国保民,任何战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军民的伤亡和经济的破坏。因此,贯穿《孙子兵法》的基本内容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心理等各种斗争手段,把战争遏止在萌芽状态。

  黄池会盟又称“北威齐晋”。《吕氏春秋·简选》称,吴王阖阊“北迫齐晋,令行中国”。《史记·孙子昊起列传》称,吴“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北威齐晋”的“威”,当是威胁、威迫之意,是说吴国强大,齐晋为之畏惧。由于采用孙子的这种战略思想,使得吴国恃强威迫齐、晋诸国在黄池(今河南境内)言和会盟,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目的。

  本套邮票选取《孙子兵法》的警句五条,通过5幅相关图案,分别把它们的核心内容即主要精华体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