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课】教招面试如何说好一节课(附说课稿)

 我爱的快乐私塾 2016-07-12

各省市县在教师招聘中的面试环节也开始采用“说课”这一形式,考查考生的教学能力,然而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说课远远要难于试讲,那么我们如何能说好一节课呢?本文我们就说课稿的撰写、说课技巧以及在说课过程中需注意的相关问题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说课稿的撰写

说课稿的撰写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了说课能否成功。因此我们要认真撰写说课稿,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要明确我们对一篇文本进行说课设计的依据,即教材本身特点、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实际情况;二是我们要明确说课稿的基本构成:

《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

2.整体感知

3.深入研读

4.拓展延伸

5.小结作业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上的七个环节缺一不可,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撰写的时候要做到详略得当,这里所说的详略得当一是针对说课稿的环节,例如说教材中教材的地位可省去,直接说文本的内容,说学情可根据具体文本只选取与教学内容最密切的一部分来分析,以上是可以简略的部分,而教学过程则要详细一些,在内容上要依据具体文本的内容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依然要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同时还要体现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二是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要详略得当,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要能凸显教学重点,教学亮点,无论是试讲还是说课,教学过程是最易出彩的地方,所以撰写说课稿时教学过程环节一定要做到环环相扣,教学内容要新颖深入。

二、说课技巧

所谓“说课”,顾名思义重在“说”,因此在说的过程中第一我们要注重语言表述的自然性,面试是面对面的交流,所以在语言表述上大可不必过于呆板,不能将“说课”变为“读课”,变为“背课”,语言上比平时交流稍微正式一些即可,在说的过程中可适当的选取一些口头语。第二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过渡语的流畅性,很多人将“说课”喻为“八股”,认为说课无非就是几个环节,这些环节具备了,说课自然就成功了,这样的观点是极为错误的,各环节不仅仅是几个简单的名称,它们是我们成功教学的构成:教材及学情分析是我们解读文本、搞好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是我们教学的航标,教学方法则是我们抵达彼岸的最好方式,教学过程是展示我们智慧的舞台,板书设计是我们精心提炼的精华,如果把这些环节比作粒粒珍珠,那么过渡语则是串起这些珍珠的线,有了流畅的过渡语整个说课才能显得自然、流畅,故而在过渡语的表述上要注意多变性,不能每个环节都是相同的表述,例如上在一个环节用了“针对以上情况”这句话,那么在下一个环节的过渡时就需要考虑换另一种方式表达,前一个环节是先陈述内容后解释设计依据,那么下一个环节则可以颠倒顺序。一言以蔽之,想要达到说课自然、流畅的效果,在语言陈述上就要做到多样化的表达。

三、说课注意事项

在说课中,我们除了在内容撰写上做到充实、完整,语言表述上做到自然、流畅之外,同时我们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1.忌撰写时间过长、内容过细

我们需要认真撰写备课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把所有的准备时间都用在“写”上,我们要预留出一定的时间,去梳理所写内容,否则,在说的过程中会因不熟悉内容而造成表述不流畅的问题。其次,在撰写时内容不要过于详细,过于详细的备课稿会在说的过程中产生依赖性,最终将脱稿“说课”变为照稿“读课”。

2.忌口头禅过多

人在紧张的情况下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过多的口头禅,例如“嗯”“啊”等一些语气词,“对吧”“是吧”“所以”等一些固定词语多次出现在你说的过程中,这些口头禅都会将你整体的说课效果拉低,防止这种弊病的最好方式就是减慢自己的语言速度,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说课流程中,而不是考官的反应中,同时在上考场前深呼吸,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3.忌无肢体语言

说课的自然不仅体现在口头语言上,自然的肢体语言同样不可或缺,在说的过程中最忌双手捧着备课稿一动不动的站在某处,所以说课时最好一手拿稿,结合着所说内容适时的加上一些肢体语言,当然,过犹不及,不能没有肢体语言也不能有过于繁琐的肢体语言,比如多次的做一个动作,或者频繁的在讲台来回走动。

4.忌无原因阐释

说课的又一大特点是,不仅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同时还要说出自己的设计理由,因此从教学目标这一环节开始就要注意对每一个环节设计依据进行说明,说课与试讲不同,它的受众群体是同行,所以原因的阐释,是要让考官看到你的教学理念、设计依据以及所能达成的教学效果。

《遨游因特网》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遨游因特网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省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下册《遨游因特网》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第一课中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做个小导游,介绍九寨沟”,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以查找“九寨沟有哪些特色”为任务明线,搜索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搜索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九寨沟”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提高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和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利用Internet查询、收集信息的习惯;用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方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1、任务一——搜索信息的方法

(1)任务启动: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结合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九寨沟》一课,书中介绍的九寨沟是一个人间仙境,非常得美!如果老师现在想更多地了解一下九寨沟,你有什么办法吗?怎样才能在包罗万象的信息海洋里快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呢?随即引出“搜索引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

(2)操作指导:在网上查询信息也需要一个工具—搜索引擎,但是在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中是没有的,他一般在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中才有,比如有名的网站:搜狐、雅虎、新浪等,那么同学们可以跟我来看一看。打开两个搜索窗口,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点?一个是IE浏览器自带的搜索窗口,一个是大型门户网站上(如搜狐)的搜索窗口。搜索引擎常用的查询方法有两种:关键字检索服务和分类检索服务。教师解说以上两检索的区别:目录检索适用于按主题(某一类别)查找信息,而关键字检索适用于按只言片语查找的信息。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也可通过教师提供的可自主交互的网络课件平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搜索引擎网站,如百度:www.baidu.om;谷歌:www.google.com;中文雅虎:www.yahoo.cn;等一些相关网站。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如分类检索、关键词搜索。还可以请同学们进入搜狐网站首页,看一看,想想如何在这里搜索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站上的搜索帮助,了解搜索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与信息获取能力。)

(4)信息反馈: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类检索的区别之处,个别学生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他是用什么方法,如何来查找信息的;信息搜索记录有几条,查找到了哪些九寨沟的资料等等。

(5)归纳总结: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只有通过关键词搜索、分类查询的方法,才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大家通过访问不同的网站,都能发现有自己需要查找的内容,那么想把它为自己所用,又该怎么办呢?

2、任务二—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

(1)任务启动:把网上搜索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加工,把自己需要的内容保存到下表。

九寨胜景

九寨文化

九寨物产

九寨气候

九寨动物

九寨线路

(2)操作指导:学生在保存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时,可以将鼠标移到被选中的文字或图片上单击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再打开word新建一个文档,将光标定位到新文档中,通过“粘贴”命令,被选中的文字或图片就被复制到word文档中去,再保存word文档。教师操作演示。

(3)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尝试新的创作,同时上课环境是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这样就使得学生除了获得老师提供的信息资源外还可获取大量新的信息,通过整理加工形成自己所需的信息。

(4)信息反馈:学生将搜集到的各类信息填入老师布置的表格中,形式一份调查报告,以小组合作汇报或展开答辩会等形式。展示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5)归纳总结: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本课是对任务驱动和基于Internet资源型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的一次尝试,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习的主要资源不再是课本而是Internet这一拥有相对无限信息的资源,学生更注重问题,强调学生发现信息的过程。由于学习是由学生的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控制的,因此我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的特点,指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最直接相关的信息上,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最准确的信息。

3、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我在提供的课件中的辅导区里明确分类,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因为本节课的特点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在前一课学习过,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4、评价总结,再次深入展开,周而复始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对学生在网络中产生的新问题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的侧重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对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