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一段音乐,就打开一个故事。 这里是《光说音乐故事》 这首音乐是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 这首钢琴小品,如今几乎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听到。有人把它称作背景音乐,有人把它称作环境音乐,还有人叫它公共音乐。它成了人们随处可见的“大众音乐情人”。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德国音乐家 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爱丽丝到底是不是确有其人,这已经成为音乐史上的一段悬案。尽管贝多芬曾经在乐谱上写下过“给爱丽丝作为纪念,4月7号,路德维希冯贝多芬”的字样,但是爱丽丝其人却无从稽考。有人说那是贝多芬对他的朋友玛尔法蒂的昵称。他之所以在作品上不落真名,或许是因为那段恋情不便公开。
▼上下滑动以查看▼ 据说,当年的贝多芬已经40岁,曾经经历了多次不成功的恋爱。而这位叫做玛尔法蒂的姑娘,只有18岁。但贝多芬还是义无反顾坠入了爱河。不过,终因对方父母的严厉反对,贝多芬只有再一次独自咀嚼失恋的滋味。 贝多芬一生过着独身生活。直到他去世之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才发现他的一些情书和从未发表的创作。其中就包括这首歌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 然而这子虚乌有的一段恋情,在两百年以后,却已经没有人去关心。而这首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则成了贝多芬献给所有的钢琴练习者的一件礼物。如果你的家里或者您家的附近就有学琴的孩子,那你一定在某一个午后,听到过这首曲子。
200年前在贝多芬的笔下,同样是在午后,一条林荫道上走来了一位撑着小花伞的少女,少女的主题就是这首乐曲的A段主旋律; B段的主题就像少女林间漫步时嘴里哼着的轻松曲调; 这段愉快的旋律经过再现之后,仿佛天空出现了乌云,随即而来是倾盆大雨。这就是C段的旋律;少女心头的忧虑和前面一段的轻松愉悦形成强烈的对比; 好在过不了多久暴雨初晴,甜美的A主旋律再次写在了少女的脸上。她又迈着轻快的脚步消失在林中。 一个完整的小回旋曲曲式,就此完成。 这首献给爱丽丝,创作于1810年。距今已经整整200年。 200年来,钢琴练习者,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曾经弹奏过这首曲子。或许,每一个演奏者在过程当中,脑际都曾经浮现出上面的画面。爱丽丝,或许已经不再是某一个少女的具体形象,而是已经化身为音乐女神,引导的钢琴学习者,向更深更远的音乐天地走去。 贝多芬雕像 如果你喜欢,请把自己的孩子也叫来,我们一起听。 微信ID:guangshuoP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