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文岗书法作品赏析

 书画雅苑 2016-07-12

徐之腾为李文岗先生造像

       李文岗(书法家)字仰丘,号梦鹤,1956年生,重庆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楷书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首届楷书展评委北大书法高级研修班导师,全国第五届楹联展及全国首届楷书展评委,书法获奖全国第一届正书展最高奖,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三等奖,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二等奖,第一届重庆市文学艺术奖全国“金叶杯书法大赛” 金奖全国“梅花杯”大赛 金奖书法入选作品人选全国展、楹联展、行草展等全国各项展四十余次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重庆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客座教授出版《李文岗书法选集》《小楷八种》《李文岗书法作品集》入编《中国美术全集·书法卷》《李文岗全国巡展书法作品集.遂宁卷》

 

李文岗先生近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能婴堂主人小楷刍议

-------朱睿

能婴堂文岗先生自90年代伊始,便以一手轻松活脱的行草书在全国各大展览尤其是中青展上屡屡摘金夺银,可谓声名鹊起,独步书坛。时人誉其书“清、奇、古、怪”,尤是贴切。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2000年后,文岗先生转而潜心于小楷的研习,于隋唐写经乃至北魏墓志用力日甚,有《李文岗小楷八种》出版。文岗先生尝言:作小楷当求精、健、雅,方为上品,确为的论,时下作小楷者众,然或失之荒率,或失之羸弱,或失之粗俗,三者兼而有之者寥寥,文岗先生有此境界,自是高人一筹!

2016年1月20日在重庆北滨路能婴书院里,李文岗先生在《晋唐濯缨---李文岗小楷集》上为书友们题字留念。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近两三年来,文岗先生小楷又有新貌,逐渐揉入鲁公、良宽,间或有弘一法师意味,于精、健、雅之中又悄然生出几分生拙与宽厚,在精严之间又得自由轻松之趣,将熟与生、巧与拙、空灵与沉雄、飞动与迟涩这一系列矛盾元素处理得从容不迫,了无痕迹,让人拍案叫绝。观其书,我们能够想见文岗先生作书时,或正襟危坐,一丝不苟;或自在松弛,无拘无束,羲献钟张,魏晋隋唐诸家皆汇于笔端,洋洋洒洒,一任自由。虽作小楷,也如孙过庭于书谱里所言: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作小楷至此,已是到了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境界。我们从这些字里行间里面看到了一个童心未泯的文岗先生:天真调皮,活泼自由。这样的特质让文岗先生始终保持着永不定格,不断追求鲜活,探索未知的艺术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艺术道路上不知停歇的文岗先生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骨肉亭匀 雅逸端庄

——李文岗小楷创作浅析及其他

曾学斌

书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兴到现在,已悄然走过30余年。延续不绝、高潮迭起的书法热让部分弄潮好手独立熬头,成为这个时代业界精英,让朋侪辈作仰望状。尤其中青展这样的全国书法大展,其独有的开放意识和包容情怀给有思想、敢作为的书家提供了展示才华、挥洒激情的舞台。在人们记忆依然清晰且带着些许眷恋情怀的中青展诸多好手中,山城能婴堂主人李文岗兄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中青展已经过去十几年,当年的作者已渐渐步入人生中年。余认为:书法需要激情而不单单只靠激情,更需扎实的内外工夫,内外兼修方为正道,一旦激情消退,风采不再依然。试观当年中青展好手们,有的已经淡出人们视野,有的虽然活跃,但其精彩已不是当年那般模样!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2016年1月20日在重庆北滨路能婴书院里,李文岗先生在《晋唐濯缨---李文岗小楷集》上为书友们题字留念。

2016年1月20日在重庆北滨路能婴书院里,书友罗小松、马小杰、朱睿、柏毅、周大全在一起交流。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中青展,文岗兄一手天真稚拙、似斜还正、带着些仙气的“孩儿体”雄视书坛,展览中摘金夺银,出尽了风头。那是那个特定时期、特定审美观念下的产物,也一度成为文岗兄自己的艺术符号性语言。其高质量的点、线运用,稚拙、诙谐的结字方式,一丈左右的谋篇布局,让外行人看不明白而内行同道却喝彩一片。艺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中青展的停办,书坛风气与审美亦变也。须眉如文岗兄者,有着其他男人难已企及的细致精微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他把视线转向了书法中最难抒情达意的小楷。这一大幅度的跨越,要勇气,更需要底气。在与其交谈中,有时候他不无自豪地说:我那小楷,可以说是真正的小字楷书,字的大小圈定在一点五公分之内,细微之处显精能。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其小楷,气血充盈,骨肉亭匀,雅逸端庄。在“方寸”之中,平和的气息、精致的用笔、严谨的结字处理、点画之间细微的起伏表达,散发着书家绵长悠远的情怀。方整的结体之中,显大气象、大格局。其小楷从钟繇入,继而王羲之、赵孟頫,文征明,何绍基,最后落脚在隋人书妙法莲华经上。该帖点画精丽,笔笔飞动,体态秀逸,神采艳发,多劲健明快之韵。文岗兄在广泛研习古人小楷经典的基础上,把眼光定格在隋人书经。我想,这与其深厚的颜字功夫有关,故其小楷虽然取法隋人书经,但或多或少的带有颜字味道,二者有相通之处。他说:颜字,那是他书法的入门功夫,已经深入骨髓了,怎么写都有那感觉在。说起他的颜字,那是数年以前,我在其书房拜读他的颜体大字六条屏,用笔灵动,书风朴茂,结字端庄雄伟,似颜而非颜!在当今书坛,能达此境者不多也。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当今写小楷者众矣。然很多从事小楷创作的书家,多多少少有从硬笔字嫁接过来的嫌疑。线条欠丰润,书法语言直白,少血肉,更无端庄博大之气象,点、横、撇、捺处理单一,无起伏、优游之感。他曾戏谑地说:观当今部分小楷,有如一把可放入锅中之根根挂面。点如“桃”,捺如“刀”,小楷虽小,用笔亦应作如是观。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衡量一个书家的成功,大展中入展、获奖固是幸事,但不是唯一。深入解读传统经典乃书家终身事,一时的繁华并不代表永恒。文岗兄在中青展结束后的华丽转身,继续潜心传统,给当代书坛具有启示性意义。小楷之外,其草书飞动游走,气势磅礴;颜体大字,拙朴端庄,气象恢弘,可观之处亦多也。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托微尘以大千 呈妙相于庄严

------读李文岗先生小楷作品

胡正好

2015.11.13

在中国书法界,李先生文岗无疑是以大字行草名世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其熔铸何子贞、弘一法师、谢无量、“二爨”等为一体并呈现强烈个人风格的大字作品已然炉火纯青,并在中国书坛系列重大展赛中披坚执锐,摘金夺银,独领风骚。刘正成先生誉其字仙气十足,周永健先生评其书稚拙清奇,均可谓点睛之语。

点击图片可放大

其后,先生又转而同时埋头于小楷的潜修,至今已以十载记,并至醉心痴迷境地。书法中的小楷,实际呈微尘大千之相,虽以纤毫施纸,而笔法皆被,所以书法当真要修成正果,小楷当为必备的修养。在我看来,文岗先生的小楷发轫于颜鲁公,其笔法结体整体上呈宽博、朴茂、厚重、雄强气象,是亦为先生后来小楷的总基调,正如木之根本,根深则叶茂,本固而枝繁。颜真卿书法是块沃土,千年以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从唐以降历座书法高峰诸如苏东坡、王铎、何绍基等身上看到来自她的营养。之所以有如此深远影响,是其书法深刻内涵决定了的。我认为颜体融汇了钟繇的宽博厚重、二王的俊朗流美,再加上对章草凝练朴茂的贯通而得自己面目。因之,颜体中锋为主、中侧并施的笔法以及外拓取势而成的宽博结体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技法和沉雄宏博的正大气象,是寄生死刚正于其中的儒家精神在书法艺术上的充分体现。所以,颜体书法本质上包含了可供后人扩张挥洒的基因,对此,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在他的楷书如《勤礼碑》、《自书告身帖》,行草如鲁公三稿、《刘中使帖》中找到清晰的痕迹。换言之,鲁公书是包容性而非排它性的一块沃土,从这里播种发芽,我们可以对其它书体进行添加,从而长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最终成就书体风格相对统一但又能面貌各具的多面手书家,最终达到和而不同的书法至高境界,正如孙大圣能七十二变,但悟空仍是悟空,这是真正的高手。

点击图片可放大

文岗先生的小楷,颜真卿的影子挥之不去,当可以得此真谛论。要给先生小楷一个总的评价,亦可一言以蔽之曰:“尽精微,致广大。”实际上,书者的运笔正如武者的拳脚,要施展得开,既要送得出,又要收得回,一招一式清晰可明不能稍有含糊,否则必致败笔。小楷正因为其小,要完成规定的起、行、收的笔法动作,其技术难度自然陡增。而从先生的小楷作品中,我们可以十分明显地感到在方寸纤毫间灵动而有力的杀锋入纸、衂挫调锋、稳健行笔、束毫收笔的动作再现。在其一笔一画和字里行间表现出的是一种一丝不苟、精神焕发、堂堂正正的挥运,没有丝毫的懈怠和畏缩。即便在其蝇头小楷里,在细如发丝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我们仍能感受到其百炼钢成绕指柔的绵密韧劲和内力。也因此,在其结字间架的主笔上,我们看到的是线性的、势不可遏的无限延展性,让人在其一招一势中感爱到扑面而来的强大能量。是为构成其见微知著、雄强博大的根本基石。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当然,在文岗先生这一总体书风为统领之下,从他不同的作品细加考察,我们不难看到其于晋唐诸家、魏晋残纸及隋唐经生笔底汲取的颇多营养,乃至于参法《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最后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是拈花仕女、拔山力士、跏趺老僧、嬉戏孩童,乃至春风杨柳绿、绝壑松风寒的千作百貌之姿。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能在多数人看来是雕虫小技的小楷上以庄严妙相成就大千气象者当世无多,文岗先生当是其中的佼佼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成就当中,深深蕴藏的是先生曾经因重病而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独特的人生经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厚豁达的心性修为,和以出世心为入世事的人格精神。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李文岗小楷作品 点击图片可放大

毫厘之间,风采粲然

罗小松

数年前,吾尚未习书,即仰李文岗先生盛名。后于三峡博物馆得观先生大草,一时直觉甚似吾乡山泉,吾乡有大山,大山之坳常有清泉自上而下淌出,茂林修竹间,山泉腾跃,其间清响,回环,曲折,避让,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奔挪絮语时,抚苔石,曳银丹,自然生趣。 当时觉得,以前对西方文艺理论那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在隐隐地变化着。曾经是那么地折服于西方的系统与周到。而返观我国,历代鲜有文艺理论巨著,多为只言片语。且常恍忽迷离,幽深晦远,力求囊括众殊,却时常言尽万物独不言“书”。有时一句书论即立一“公案”,千古不得其解。后来渐渐明白,能言之道,绝非道,道即在万物。由是观之,我们老祖先却是甚为高明的。于是,观先生之书,吾亦常在心中感受,从不试图以直白言 语描摹。 前年,长寿区菩提山景区邀先生作牌坊长联。见到作品时,尽管有心理准备,仍然甚为震撼,以至惊愕。其字皆大如斗,整幅数丈,展之亦为不易,扑面而来的鲁公朴拙之气,一扫之前印象。 今夏十一届国展时,余于国家图书馆得观先生受特邀之小楷,竟又大异其前。 近日见到先生小楷新作数幅,自然又有不同,想必先生早已墨成池,笔成冢,帖破三千,废纸成丘了,我若再惊于此,倒显浅薄。也许正因如此,先生之作有入古的书写状态,他早已让书写成为一种修炼,一种生活,一种自我完善的方式,这种状态带来的文字敬畏,自然会“无一笔苟且”。 吾以为先生小楷多以骨胜,每作一点,皆“如高山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努”者自有千斤,“起处隐隐有聚墨痕”,其肥厚勇猛之态多见鲁公风韵。其“勒”者多飞动,多露锋,然绝无尖诮,因锋触纸感觉甚好,故而尽得爽劲。“掠”者健逸悠扬,畅快之意似有丝弦之声。“磔”者逐步衅挫,险、健、腴、丰者也,皆赋以飞扬,雄壮之势,偏偏又“得意徐乃出之”,笔挟风涛而心若止水。因其笔笔心中有数而果敢,因其果敢而使点画皆如切金刻玉,是为最见精神。 吾常为先生小楷之“度”而感动。度者,“一画方竟,即从空际飞度二画”,实乃空中回环者也,使空中动作成为“一画”收笔之势,亦为“二画”起笔之机。小楷在毫厘,其笔断意连,隐气内含之态更在纤微。故“度”之妙,全在心神,以心神运之腕指,再之于锋端。度者,亦为分寸也。先生小楷偶有“牵丝”,细若毫发,然金丝银缕,焕若神明,非常醒朗。有此几笔则将许多工小楷者甩在身后,然如太多则近俗也,正如蝉鸣太闹,蛙鼓太响,只几丝风影过处最好。除此而外,先生偶在钩之末处猛地作一狠笔,再任由笔尖若有若无弹出一痕“颖芒”,微若针尖。又偶于发笔、疾收之际“狠”地一迅折。上之三者,皆神来之笔,然断不可多。先生有度,故为极妙处,使人拍案(而此三者非原作不能察)。 古云:“小字贵开阔”“难于宽绰而有余”。于此,先生之作颇多“机趣”。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多随势生发,因虚无而生元气,因元气而阴阳,因阴阳之生而处于不断地追求和谐之中,绝无板滞,真正遵循着“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的古训。愚以为,小楷有险有趣,其度远大于中楷与大楷,其形质为收,气乃为放;同大草相比,大草形质为放,其气当多在收。然皆可如云之随岩岫成形,如风行水面,自然成文。先生深得其中三昧,其笔画之粗细、向背、曲直,字之大小、欹侧,以及行之摆动、疏密皆以生发的方式产生。所以先生是遵循万物生长的方式(诸如向光避瘠等)在创作。 先生之小楷,浑金璞玉,浓郁茂密与清挺散淡兼而有之。其中一帧《心经》为浓密一路,形神俱极似古人写经。时听人讥“经生”为“书奴”,原因在“无我”。其实只要将这些写经作品放在一起,你自当发现 “我”以如何方式在场,其当远胜“国展”吧!而先生此作,“古”与“我”皆在,毫厘之间风采粲然。 先生俊逸一路,皆因骨力而生。此类作品皆极小而清晰,极干净,不染纤尘,清雅绝俗。章法亦“计白当黑”,以白言语,以实作为,以虚感人。比之茂密浓重之如夏林,此感自如初冬之际,小蹊缓行,浅霜吱吱,入禅房坐定,丝缕淡香,渐渐化入无边的空寂…… 以上提笔信缰,不知所云,望李先生和诸位方家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