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消费者报社联合举办的2016年中国汽车行业客户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
产品满意度各细项指标的关注度从高到低排序分为舒适性、安全性、驾驶体验、性能和外观内饰设计,其系数分别为2.37、2.07、1.98、1.82和1.77。其中,舒适性的关注度从去年的第二位上升到了首位。

图片来源:搜狐汽车
根据拆车坊的一组数据:已测试的75款车型中(第1、2期车型未做检验)五项指标全部合格的车型数量远不敌空气质量超标车辆的数量。75款测试车型中只有23款车全部合格,其余的52款车型均有不同项目、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

数据来源:拆车网,2015
ISO/DIS 12219-1 《道路车辆内部空气 第一部分:整体车辆检测室车辆内部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的规范和方法》
日本 《小轿车车内空气污染治理指南》——日本汽车工业协会
韩国 《新规则制作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韩国建设部
俄罗斯 P51206-2004 《汽车运输设施乘客室空气中污染有害物的含量实验标准和方法》
美国 美国环保局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并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查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申报者一旦违反规定,将负担巨额的罚款,还要召回产品清理污染,主要负责人甚至会被判刑。
中国 HJ/T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2008年3月实施 GB/T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2012年3月实施
国家 | 要求 | 备注 | 美国 | 美国环保局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并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查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 | 申报者一旦违反规定,将负担巨额的罚款,还要召回产品清理污染,主要负责人甚至会被判刑。 | 德国 | (1)汽车本身、装在车内的塑料配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需符合德国“蓝天使”环保标志的要求。(2)车内装饰,坐套垫、胶粘剂等装饰材料含有的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须低于“德国三级车内环保标准”,比如车内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08mg/m3。(3)汽车销售前还必须经过有毒空气释放期。 | 德国鼓励使用天窗。德国汽车非常重视车内空气净化器的配备,使用蜂窝回流式的空气净化器效果更明显。 | 日本 | 日本机动车协会(JAMA)2005年发布了《小轿车车内空气污染治理指南》,该指南也发布了JAMA建议的测试方法,在40°C的状态下测量甲醛排放,然后开启空调,控制目标是25°C,在该状态下测量VOCs排放。 | 日本汽车厂商开发了除菌功能的新型汽车空调等,在出厂前,还有专人针对“车内味道”进行感官评价。 | 韩国 | 2007年6月5日,韩国建设部颁布了“新规制作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该管理标准规定了新生产车的挥发性污染物排放检测方法和标准。 | 高档车一般配备AQS空气质量传感器,一旦车外的空气质量超标,AQS会自动切断风门,阻止废气流入车内。 | 俄罗斯 | 在1999年制定并实施了P51206-98号“车辆车内污染物评价标准及方法”的国家标准。 | 对驾驶室中的CONONO2C3H4O的最高浓度分别作出限制,以控制车内空气的污染。 | 澳大利亚 | 把车内环境列为室内环境,在制定健康标准时,把车内环境和办公室、教室等并列。 |
| 中国 | 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推荐标准。这项标准中,规定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稀、甲醛、乙醛、丙烯醛这8种物质的浓度要求。它适用于新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 | 此标准在制定时参考了国外标准,但不及欧盟、北 |
车内空气质量污染物限制 | 控制物质 | 原限值 (mg/m3) | 修改后的限值 (mg/m3) | 参考依据 | 苯 | 0.11 | 0.06 | 原标准加严 | 甲醛 | 0.10 | 0.10 | 参考WHO,维持不变 | 甲苯 | 1.10 | 1.00 | 原标准加严 | 二甲苯 | 1.50 | 1.00 | 原标准加严 | 乙苯 | 1.50 | 1.00 | 原标准加严 | 苯乙烯 | 0.26 | 0.26 | 维持不变 | 乙醛 | 0.05 | 0.20 | 参考国际标准确定 | 丙烯醛 | 0.05 | 0.05 | 维持不变 |
中韩日标准限值的比较(mg/m3) | 控制物质 | KOR | JAMA | 原GB/T标准 | 修订后的GB标准 | 甲醛 | 0.25 | 0.10 | 0.10 | 0.10 | 乙醛 | —— | 0.048 | 0.05 | 0.20 | 丙烯醛 | —— | —— | 0.05 | 0.05 | 苯 | 0.03 | —— | 0.11 | 0.05 | 甲苯 | 1.00 | 0.26 | 1.10 | 1.00 | 乙苯 | 1.60 | 3.80 | 1.50 | 1.00 | 二甲苯 | 0.87 | 0.87 | 1.50 | 1.00 | 苯乙烯 | 0.30 | 0.26 | 0.26 | 0.26 |
车内空气污染采样环境舱


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

1、设计研发技术体系 核心:车内VOC预测技术 设计造型-选材 车内空气有害气体浓度预测 模拟试验 验证试验
2、内饰件VOC控制技术体系 核心:VOC减量技术 材料VOC减量:原材料配方改进 部件VOC减量:制造工艺改进 VOC散发量消除:成品处理
3、整车空气品质保证技术体系 核心:VOC检测技术 整车VOC检测 部件VOC检测 总装在线检测
新材料在线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 China New Automotive Materials Application & Development Forum会议信息
▼
会议时间:
2016年7月22~23日 | 2016中国汽车新材料应用趋势发展论坛 | 2016年7月23日 | 中国首届充电桩材料发展应用论坛 |
会议地点:上海 外高桥喜来登酒店 主办单位:寻材问料?、中国汽车材料网 支持单位:DT高分子在线、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媒体支持:新材料在线?、寻材问料? 支持单位:中国汽车材料网、汽车轻量化在线 支持单位:中塑在线、北京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支持单位:欧洲汽车轻量化技术联盟 支持单位:吉林省汽车工业协会 支持单位:长春市汽车工业协会 支持单位: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 支持单位:检验中心 支持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支持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支持单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巴斯夫 支持单位:一汽集团科学技术协会 支持单位: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美国IHS公司 支持单位:(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赞助单位:合肥会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郑州中原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科思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汕头市东田转印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深圳市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深圳市郎搏万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彩融电光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珠海市美筑新材料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苏州隆芝耀新材料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会议议题
▼
以主会场、分会场(轻量化、汽车内外饰)形式展开,拟定议题方向如下:
主会场——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 7月22日 上午 9:30-12:30 | 议题 | 演讲企业/单位及嘉宾 |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 | 拟邀请 乘联会 会长 | 汽车用材料趋势的研究 | 欧洲汽车轻量化联盟 宋廷瑞 博士 | 塑料在全球汽车工业中发挥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 拟邀请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与汽车产业发展创新 |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宋广生 主任 | 绿色选材助推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庄梦梦 | 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对于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的意义 | 待定 |
分会场一——汽车轻量化 7月22日下午 14:00-17:30 7月23日 上午 9:30-12:30 | 议题 | 企业/单位及嘉宾 | 整车结构设计优化在汽车轻量化中的重要度分析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祁宏钟 博士 教授 | 奇瑞捷豹路虎轻量化全铝车身技术 | 奇瑞捷豹路虎 Mr. John Jollie ME Director | 发动机轻量化解决方案 | 巴斯夫 孙磊 高级技术专家 | 轻量化技术在一汽的应用与发展 | 一汽集团科学技术协会 田洪福 秘书长 | 碳纤维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介绍及未来发展 | 拟邀请 吉利/北汽 | 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创新之路 | 苏州隆芝耀新材料有限公司 李旭华 总经理 | 汽车用钢材的轻量化对策 | 拟邀请 宝钢 | 改性塑料汽车轻量化解决方案 | 金发科技 张超 博士 | Greener, lighter and safer cars with VAMA hot stamping solutions VAMA热冲压成形解决方案协助制造更环保、更轻量化和更安全的汽车 | 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 李方 技术服务部长 | 碳纤维复合材料快速成型工艺及其树脂在汽车轻量化的应用 | 深圳市郎搏万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康红伟 总经理 | 汽车零部件接合工艺针对轻量化的升级发展(轻量化材料的无缝粘结技术的应用) | 拟邀请 烟台信友 |
分会场二——内外饰 7月22日 下午 14:00-17:30 7月23日上午 9:30-12:30 | 议题 | 演讲企业及嘉宾 | 改性材料技术在汽车内外饰轻量化中的作用 | 合肥会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闫溥 研发经理 | 面向汽车正向设计的内饰VOC检测分析策略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刘伟 | 江淮汽车VOC管控标准 | 江淮汽车 黄家奇 技术总监 | 车内空气质量供应链分机控制策略探讨 | 拟邀请 江森自控 | 汽车用主要化工材料的市场发展趋势 | 美国I H S公司 徐徐 项目副总监 | 汽车密封材料的选择(弹性体材料的应用分析) | 郑州中原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张焱 | 2016汽车CMF趋势分析 | 上海交通大学 傅炯 博士 教授 | 高透光材料在车灯设计上的应用 | 拟邀请 赢创 | VOC解决方案 | 拟邀请 微谱化工 | 汽车座椅聚氨酯发泡技术交流 | 拟邀请万华化学 | 车内降噪吸声材料的应用分析 | 拟邀请 3M | 车窗玻璃随个性化需求的演变发展 | 拟邀请 科思创 | 汽车外饰涂装工艺的发展交流 | 阿克苏诺贝尔 专家 |
【中国首届充电桩材料发展应用论坛】
议程安排:
充电桩材料 7月23日 上午9:30- 下午 17:00 | 序号 | 议题 | 演讲企业及嘉宾 | 政策法规 | 中国充电桩产业政策解读及发展趋势预测 | 国家电网 李立理 博士 |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系列政策解读 | 上海市发改委TBD | 电动汽车充电桩最新国标及认证流程解读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罗亮 | 国内充电桩运营模式解析 | 万马股份TBD | 设计及要求 | 充电桩设计趋势及材料选型要点 | 许继电气 李建国 | 充电桩用非金属材料外壳技术要求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李博文 | 充电连接装置(充电枪/插头插座/线缆)在充电桩上的应用及标准解读 | 中认尚动(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陈平 部长 | 充电枪设计趋势及选材要求 | 四川永贵或苏州智绿 | 材料 | 充电桩外壳材料解决方案 | 科思创 蔡耀莹 先生 | 充电桩连接系统材料解决方案 | 金发科技 王丰 技术专家 | 新能源电动汽车线缆的材料与工艺探讨(待定) |
| 充电桩导热阻燃塑料解决方案(待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