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科技报记者 白竟楠 于莺,原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现为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CEO。 旅行中的安全防范
在飞机起降的过程中由于机舱压力的变化,会造成耳朵剧烈疼痛,产生骨膜的气压伤导致骨膜出血,如果不及时清理,就可能造成中耳积液甚至鼓膜穿孔,而上呼吸道感染则是诱发航空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 所以,飞机起降的时候,孩子最好处在清醒的状态,嚼口香糖或者吞咽食物,使得中耳和外面的气压保持平衡,婴幼儿则吸允奶嘴来缓解。这个过程可以开放咽鼓管使中耳的压力和机舱压力平衡,避免气压伤。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尝试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气,别出气,同时做一个呼气的动作,来减轻压力的不均衡。 现在的循证医学指南不建议在旅行前使用抗组胺药,例如晕车药、扑尔敏、苯海拉明、酮替芬等;或者说减轻水肿的药,比如麻黄碱等,因为这可以造成飞行途中的嗜睡,反而使孩子失去了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患有中耳炎的小朋友并不是不能坐飞机,事先可以做一些呼吸闭气训练,家长也需要做好准备,避免飞机起降过程中孩子出现耳膜的剧烈疼痛而手足无措,如果是比较严重的中耳炎患者,请进一步咨询自己的医生是否可以坐飞机。 儿童的皮肤比成人娇嫩,更容易晒伤,所以在夏季外出途中要注意防晒。关于防晒霜是否为纯天然中草药没有意义,关键要看防晒效果,同时也要防止过敏。买回来儿童专用防晒霜后用少量在耳后涂抹,确保没有过敏现象。 涂抹防晒霜时要注意,在外出二十到三十分钟前涂抹,因为防晒霜达到一定厚度才能起作用,但也不能太厚,否则会给皮肤造成负担。脸上的皮肤大约需要一毛钱硬币大小的防晒霜就够,四肢多一些。 在实用性上,防晒喷雾更好,尤其是四肢防晒,喷雾更加方便,每间隔两三个小时要重复涂抹一次,以保证防晒有效。另外,阴雨天也要防晒,因为虽然看不到太阳,但紫外线也很强烈。 护目同样重要,孩子也要戴墨镜。人的眼睛尤其是晶状体对紫外线十分敏感,如果总是将双眼暴露在强光下,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晶状体提前老化,或者混浊,这种症状被称为白内障,儿童患有白内障与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海边玩的时候,防止溺水最为重要。在海里游泳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超过规定游玩海域,否则可能会错误判断海水深度或遇到危险的海洋动物。 如果不小心发生溺水怎么办?在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视频里是一个爸爸背着一个因溺水而已经浑身青紫、呼吸停止的小孩在狂奔,他以为这样可以将孩子肺里的水控出来,然而,这却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做法。如果已经呼吸停止,唯一挽救的办法就是原地心肺复苏,并且持续进行。 孩子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对氧气的依赖高于成人,加之体力弱,所以溺水后可在三分钟之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溺水之后最初会有反射性的气道痉挛闭锁,然后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大量的水分进入肺内,如果是游泳池淡水溺水,由于淡水是低渗透压的,所以肺内的水分很快就会被肺泡吸收进入血液,使得血液循环的容量增加,导致出血性心力衰竭,继而引起心跳停止濒临死亡。如果是海水溺水,由于海水是高渗透压的,所以,大量的血清和组织间液会进入到肺泡,导致滴血容量性休克,肺里就会积攒非常多的水,会形成严重的肺水肿,而且海水攒在肺泡里,再怎么挤压、倒置,水都不可能通过气道流出来。 所以,不要忙着拍背,更不能倒背,在医生到达现场之前,先做两次人工呼吸,使肺张开,之后持续进行心外按压,有急救知识的可以配合按压者进行人工呼吸。急救人员到场后会进行气管插管,紧接着进行除颤。 总之,这样的事故还是不要发生为好,即使当时心肺复苏救活了溺水者,后期还要经历心肺循环衰竭、脑水肿、肺部感染、败血症以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即使在海边玩,也会发生被海洋动物咬伤的危险,海边设有安全区域一是出于海水深度的考虑,再就是防止海洋动物的袭击,比如海蜇,如果不幸被海蜇蜇伤,部分人就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因为海蜇里的异类蛋白会引起过敏反应,不仅儿童,成人被伤害也会发生这样的意外。如果不慎被海蜇蜇到,不要用力的用手搓,而要用海水轻轻冲洗。 如果去热带的国家游玩,尤其要注意的就是防止蚊虫叮咬,在森林、草地中玩的时候一定要穿缩口的长裤、长袖衣服,尽量减少暴露在外面的四肢皮肤,着装上不要怕热。脸、手等暴露的部分要进行防护,要提前涂抹驱蚊液,一旦出现不明蚊虫叮咬,不要使劲挠痒痒,挠破了会有感染风险,适量用一些清凉止痒的药水,如果肿胀明显有可能是产生了毒素反应或过敏反应,这时需要送到当地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水土不服”通常多发生于长途旅行当中,尤其是跨时差或者跨半球的旅行,由于空气、气压、温度、湿度、时差、饮食结构等差异,孩子或成人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失眠、胸闷、倦怠无力、食不知味、拉肚子都,这属于水土不服的症状。 出现这些原因是因为人体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段,而每个人的适应能力又不完全相同,而孩子的胃肠道更加脆弱敏感,更容易出现水土不服。比如,在中国早晨吃油条豆浆,而国外的早餐是咖啡、面包、烟熏三文鱼,所以忽然营养过剩会导致消化功能负担过重,到了中午还觉得不饿,吃不下饭。所以,在旅途中,尽量不要改变太多孩子的生活习惯,适当尝试当地的特色饮食,但最好不要天天吃,可以找一些当地的中餐馆,或者自己带一些火腿肠、小面包等平时常吃的食物。 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气候变化较大的地方要注意早晚温差,及时添加衣服,不要过度劳累,因为过度劳累会使人的抵抗力、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在家中的安全防范 很多家长到夏天舍不得开空调,怕吹到孩子感冒发烧。但是,炎热的天气引起的睡眠问题和食欲不足,这会更加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加之孩子活动量大、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很容易出汗,对热比较敏感,所以要维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会增加孩子的舒适感,所以,暑假孩子在家可以开空调。 不过,开空调也有一些问题要注意。空调打开后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其实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分,所以,空调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会带走大量的水分导致室内空气干燥,干燥的空气会使人的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干燥,甚至会产生细小的皲裂,因为呼吸道保护屏障被破坏了,细菌、病毒得以破门而入,所以,开空调的时候要注意室内的湿度和温度。 正常生活起居下,适宜的湿度是45%-50%,家中可以准备一个温湿度计,以便随时监测,需要的时候可以打开加湿器。另外,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空调过滤网应该在夏季使用前拆下来彻底清洗,保证吹出来的冷气的空气质量是优质的。 夏季空调温度不适合过低,适宜温度在26至28摄氏度,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温度差距控制在5至8摄氏度,还要注意定期开窗开门进行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 孩子发烧,如果没有其他的并发症,比如高热惊厥、喷射性呕吐、严重腹泻等,24小时之内不建议去医院查血常规,因为血象还没有完全反应上来。 同时,绝对不推荐使用酒精作为物理降温方式,因为小孩的皮肤黏膜是可以吸收酒精的,如果真的是细菌感染,医生开了头孢药物,这时就更不能这么做了,因为头孢和酒精结合在一起会有双硫仑反应,这在小孩身上发生容易致命!这也是为什么服用头孢药物的人不能喝酒的原因。 所以,如果孩子发烧觉得不舒服,首先推荐使用口服退烧药,注意用药的间隔时间和孩子是否会药物过敏。 于莺说,从诊所的客户群体来说,两岁以下的妈妈很焦虑,只要孩子一发烧就马上抱到诊所看病,如果去大医院,白细胞稍高医生就会使用抗生素。所以,当孩子发烧生病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就诊,根据并发症和孩子的身体状况再选择是否需要去医院。 现在有这样一个现象,家长为了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他们报各种体育专业课程,比如游泳、跆拳道、武术等,希望通过这些课来让孩子强身健体,这里其实有很多误区。 孩子还小,他们的骨骼还没有发育完全,关节也不稳定,周围的韧带、肌肉也不够强健不能起到保护关节不受损伤的作用,所以过强、过早的运动只会扼杀孩子的运动天分,造成孩子长大后关节不可逆的损伤。 学龄前孩子的体育运动主要以玩耍、兴趣为主,比如骑自行车、玩滑板车,而且没有必要因为孩子喜欢玩滑板车就去让他上轮滑课。当孩子到了七八岁的时候,就可以给他选择一些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专项训练,其中,游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一个一生都可以从事的体育项目,到老的时候如果腰椎、颈椎不好了都可以通过游泳来辅助改善。 那么问题来了,在孩子游泳的时候最担的问题:耳朵进水。如果耳朵进水怎么办呢?不用怕,只需要学习一个动作就可以了,如果是左侧的耳朵进水,就要抬起右脚,头朝左倾,然后单脚跳立,这样就可以把水控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棉棒伸进去吸水,一方面水可能吸不干净,另一方面很容易捅到骨膜甚至造成骨膜破裂。如果耳道迂回比较多,用这个办法也无法排水的话,可以朝外、朝上牵拉外耳廓,使耳道变得平直,利于水流出,如果这样也不行,就需要到耳鼻喉科让医生处理。 平时要不要掏耳朵?新妈妈害怕孩子骨膜脆弱,所以一般很少在四五岁之前给孩子掏耳朵,后来发现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除了儿童中耳炎,还需要考虑是否为耵聍堵塞,通俗的说就是耳屎把耳朵都堵死了。 这时,不要自己贸然去给孩子掏耳朵,因为多年的耵聍堆积在耳朵里已经硬化,用自己的挖耳勺是掏不出来的,所以,需要去医院处理。医生会用耳镜先看一下堵塞情况,如果耵聍很硬,医生不会拽出来,会让孩子滴一些复方薄荷油,通过油让耳耵聍变软,如果浸的油多,也会流出一些耵聍,剩下在耳道里的,再去医院让医生处理。 不过,要提醒家长的是,耳道不能清理的太干净,因为耵聍是耳朵的保护者,比如耳朵里进了小飞虫,耵聍能起到阻挡和驱赶的作用。曾经就发生过这样的病例,一个病患来医院看病,觉得耳朵不舒服,他平时总是把耳朵掏的很干净,结果医生检查后看到,在他的耳道里居然有虫子已经“定居”并产卵了,十分可怕。 孩子也常常会因为抠鼻子而鼻子出血。人体中最容易出血的地方就位于鼻粘膜,在鼻粘膜中有一块是单层的上皮细胞,下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如果不小心扣到那个位置,就很容易出血。个别情况可以加重这种鼻出血,比如发烧,因为发烧后温度高,皮下血管扩张;其次,由于干燥导致鼻粘膜干燥,所以容易出血。 如果发现鼻出血应该如何处理呢?大家常用的冷毛巾敷脑门、抬起头并伸起同侧的胳膊等方法,其实都是错误的,如果抬起头的话,血不会从前面流出来,反而会从咽后壁咽到胃里去。所以,首先应该低头,这样可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其次,用同侧的一根手指头按压鼻孔,不仅按压鼻孔的外侧凸起部分,还要往上压到鼻梁的下端,因为鼻梁处内部位置才是出血的地方,而且那里的管道比较狭窄,比较容易被压迫住,通过压迫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如果这个方法不管用,就需要送到医院里进行鼻腔的填塞。 家长铭记一点教给孩子:只要不是自家的猫狗,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因为无法了解对方宠物的习性。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宠物能与自己的孩子和平相处,但这不代表自家宠物也能和其他的孩子玩得来,尤其是“熊孩子”,所以,带宠物出门一定要用牵引绳,不要让任其随处溜达,哪怕只是一只小泰迪。 如果在路上碰到其他小孩冲过来要抚摸狗狗的时候,要立刻挡在宠物和孩子中间阻止,避免宠物受到惊吓而产生攻击行为,这也是避免宠物咬伤最关键的。所以,可以看到,所有的行为安全归根结底还在于大人,也就是监护人。 如果一旦被猫狗咬伤,第一时间用流动的肥皂水清洗伤口十分钟以上,一边清洗一边往外挤一挤。如果是陌生的猫狗建议打疫苗,如果自家的猫狗咬伤,自己宠物是定期接种疫苗的,人通常来说也是安全的,不需要额外处理。所以,自己养宠物最好定期预防接种,这也是为了保证人的安全。 首先,尽量不要有剩饭剩菜,尤其是蔬菜,一定要当天吃当天做,如果青菜吃不完就直接扔掉,不要吃过夜菜。肉类可以隔夜吃,如果重新加热,最好用明火直接加热到沸腾,但是不要再吃第三顿了。冰箱不是保险箱,蔬菜瓜果的熟食保存都不要超过两天,因为冰箱内细菌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所以,要少食、少做,花样品种多一些,这才是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一个有趣的小技巧,如何纠正老人爱大量做饭重复热饭的习惯呢?就是把家里的大碗、大盆扔掉,都换成小的,菜量稍微一多就装不下了,自然他们也不会做的太多了。 家庭急救包要准备什么 如果家庭中要准备急救包,其中有几样物品必备:棉球棉棍、酒精、络合碘、创可贴。因为酒精消毒比较疼痛,所以如果用络合碘消毒会很多。但是,络合碘的有效期很短,开瓶如果45天不用就会失效,所以,可以购买一次性的络合碘棉球使用。 在消毒时,不能在破损处像擦桌子一样来回擦,而要从伤口的中点开始,一圈一圈向外消毒,涂抹到伤口边缘向外三公分以上才可以完成消毒,等干燥之后再消毒第二遍,这样才不会将外面的细菌再次带到伤口之中。 但是,不建议大家在家中常备很多感冒药和退烧药,因为等到要用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已经过期了。而且,许多非处方药物都做得不苦,又好看又“好吃”,孩子容易误服,例如美林药,它的样子是粉红色的,而且味道甜甜的,如果误服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更危险的会危及生命。 |
|
来自: 青木森森 > 《医疗、卫生、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