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书作者:陈子薊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香港接连迎来两次内陆移民潮。而周星驰就是这一批移民的后代。他们一家五口寄居于香港九龙的贫民区,挤在一间狭窄的木板房里,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睡的是“上下铺”的架子床,那时候,豉油捞饭对他来说就是天下美食。
童年时的周星驰,或许还不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因为此时的他跟周围的孩子一样,贪玩打闹,喜欢看卡通片和漫画书。而也就在这个时期,李小龙返回香港拍制的第一部国语片《唐山大兄》开始公映,并在当时的香港掀起了一阵功夫热潮。 成年后的周星驰曾经回忆说,“那年妈妈带我第一次进电影院,当时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刚刚开始放映。我家里穷,除了讨生活,没有什么闲钱,妈妈带着我跟我姐姐、妹妹三人去我们家附近一个当时生意很好很大的戏院,虽然那是一个很破旧的电影院,但我却完全被电影吸引住了,觉得自己的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在某一时刻,我激动得泪流满面,李小龙真是太神奇了,他占据了整个银幕。不只是他的武术非常精湛,还有他激昂的精神。基本上那时候我就已经梦想自己可以耍功夫”。 年幼的星仔甚至在那个时候开始有模有样的练起了铁砂掌,在手上磨出了茧子后才被母亲及时喝止住。这些儿时的崇拜与幻想也间接的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与人生,也在某种意义上给了他启蒙。
中学毕业之后,周星驰干过茶楼跑堂,也做过电子厂工人。后来鼓励通过姐姐认识的梁朝伟一起报考无线艺员十一期训练班,结果梁朝伟过了,自己却落榜。凭着仿佛与生俱来就有的韧劲连考两年终于进入了无线艺员的夜间部。而此时,梁朝伟却初露峥嵘成为无线五虎之一,周星驰则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跑龙套生涯。如此相距甚远的起点并没有让周星驰气馁,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苦苦挣扎着。就像在1983版的《射雕英雄传》中,他被安排饰演一名士兵,桥段是被献给梅超风被一掌打死,而在几乎不到一秒钟的画面中他还在想着怎么表演,于是你可以看到镜头下被打到的那一瞬间,他惊吓的面部表情和那一句台词“啊”。这样的渴望,就像他在《喜剧之王》里说的台词一样,“不管你看的起看不起我,我都是一个演员”。
我记得柴静曾在一期节目里问过周星驰,“你那时候被嘲笑过没有?”,周星驰不假思索的答到“没有”,柴静反问“连嘲笑都没有?”,周星驰无奈的笑着说,“对,连嘲笑都没有”。我并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但我至少对那种无人问津的落寞有所察觉,连嘲笑都没有只能说明在那很长一段龙套生涯中他是被忽视的。 没有人能理解六年对于一个身处底层默默无闻,镜头几乎没有的龙套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他一步步坚持下来。而不得不承认,小人物的英雄梦想在周星驰身上也确实是存在的,正是这种不死不灭的精神终于让他在1989年凭借着《霹雳先锋》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紧跟着又在1992年凭借《审死官》得到亚太电影展最佳男主角。
随着名气的与日俱增,周星驰开始不断接片,也从中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他的演员生涯用柴静的话来说就是“多半以一个滑稽可笑的小人物模仿偶像,典型的无厘头风格,不断地嘲弄、漫画、解构人们已经形成对英雄概念的模式和成见”。这种现实性戳破那层隔在英雄和平凡人中间的愿景的手法却大受欢迎,而《国产凌凌漆》算是其中颇具代表的一部作品了,影片中的阿七是一个菜场卖猪肉的前国家特工,在国家有难时,肩负起了“拯救”的责任,于是一个英雄就以这样荒诞的方式出场了。 他风度翩翩,落拓不羁,鬼马搞怪,完全不顾形象,颠覆性的打破了人们对原作《007》的一系列认知。当你已经经历过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洗礼,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以另一种迥异的眼光审视当年的偶像,会突然发现我们仍然只是小人物,世界没有因谁而改变,也不会再为成为英雄做准备,而是认真地扮演自己的人生角色。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人看”,而周星驰则是把自己打碎了给人看。就像我以前写的一样“周星驰用自己的表演方式重新解读了底层人的某种诉求,而这种诉求是那个年代的我们几乎都会有的,做不到和社会的正面抗争,于是改头换面去扮演一个‘小丑’来体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至少没有人会去欺负一个小丑”。这种独特另类的表演风格成了周星驰的标签,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乱搞,要和别人不一样”。
电影中小人物的平凡是他年轻时候的生活状态,而英雄主义曾是他年轻时的梦想,那种渴望成功被重视被关注却又无法摆脱普通出身的情绪都一一回归到了他的电影中,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仍有如此众多的人依然支持着他的原因吧,毕竟多少无法落地的梦想我们都在他演绎的人物身上找到了依托。
1999年上映的《喜剧之王》,这部周星驰自导自演的电影可以说是他的经典作品之一。你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周星驰的个人自传。片中的伊天丑从跑龙套到有机会成为男主角的整个过程让人啼笑皆非,却又内心失措。剧情中也不断的折射着他自己过去的跑龙套生涯,其中有一段,尹天仇因为在片场表演欲望太过于强烈“怎么死都死不了”渴望在镜头中多出现几分钟而导致片场紊乱停止拍摄,被导演和女主角李娟儿(莫文蔚)大骂赶走。回家途中,想拿一个盒饭被场务(吴孟达)羞辱。场务把饭扔给狗后还不屑的唱道:“屎你是一滩屎,命比蚁便宜……”。这让我不得不想到前面提到过的那名镜头不到一秒的士兵。
而这首影片中的插曲(粤语歌名是《我喺一督屎》)当时很快就在香港流行开来,歌曲中你可以听到他用低沉的声音和悲伤的曲调唱出了一个愿望经常落空的小人物的辛酸,进而引起了底层社会的某种共鸣。但是在如此绝望的氛围中,周星驰总是会循序渐进的给出来希望。周星驰自己曾经也在采访中说过“太过绝望也不好,绝望当中有一点点希望”。像伊天仇和柳飘飘夜晚坐在海滩上时,柳飘飘对着远处的海上说道“看,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伊天仇自然随性的回应说“也不是啊,天亮之后便会很美的”。 这种傻瓜式的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单纯却坚定的从骨子里流露出来,周星驰在这里寥寥几笔带过,却依然掩盖不了成功后的他对过去那个曾经隐忍克制坚持的自己的认可。他好像在说“年轻人,不要怕,要始终充满希望,我也是那么过来的”。虽然影片结尾周星驰有意的收敛,并没有让伊天仇成为那个男主角,但是也将那份感动到周围所有人的努力搬上了《雷雨》那个小舞台,他试着在阐述任何梦想都不是一撮而就的。
在200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少林足球》同时带给了他两份几乎可以证明一切的殊荣,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这部影片中,周星驰延续了以往的风格,他仿佛下定决心要让小人物出头。作为一部喜剧片而言,故事情节依旧很简单,但总能让人在笑声中征征然的想到自己。片中星找来曾一同在少林寺习武的一帮师兄弟,想方设法的唤醒了他们快被平庸生活消磨光了的潜在斗志,经过历练,最后以“少林队”的身份参加全国超级杯足球大赛,并杀进决赛,一举拿下冠军。
周星驰还是那么不甘于平庸,以至于他总是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在自己的电影中企图向世人传递这种思想,不然他大概不会给片中星安排那样的台词,“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跟马云说的那句很相似的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不同的地方在于,马云是在一台车快要熄火的时候给了他第二次动力,而周星驰则是最开始启动发动机的人。他让你明白如果原地不动就什么也没有,这种并不算慷慨激昂反而有点自我嘲弄式的台词更加的接地气,也往往因此贴近了生活最原始的状态,所以才让人印象深刻。
在周星驰的影片中你看不到家世显赫头脑发达的钢铁侠,也看不到天生就无所不能的超人,他就是真真切切的回归到普通的生活中,尝试在影片中一次又一次逆转小人物的命运,完成属于他的英雄梦想,也完成属于自己的英雄梦想。 陈子薊:简书原创作者。一个嗜好太多,能力太小的普通人。公众号:陈子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