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企业界,尤其是在老板的圈子里,流行读书,而且各类读书会遍地都是。然而,最终,能够从读书中获益的企业和老板却太少太少了。 究其原因,其实并不在于不会读书,或者选书不佳,关键的关键在于,观念和境界达不到相应的层次,即便读再多的书,也是不会起作用的。这当然不是“读书无用论”,而是读天书读不懂的问题。 这中间,我们犯了几个错误。 首先,很多老板读书讲求实用,讲究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但读书是个慢功夫,需要日积月累,这是一个矛盾。 最可怕的事情是,这本书,我们整个公司都要学习,那本书,我们整个公司都要用到工作实际中去,我们要用这本书来改变和改造我们的公司,而且还限定日期,一个月内学习和普及到位,三个月内,要有成效,半年内要有大的转变。 这样的公司,是不懂读书和不会读书的典范,是没见过世面的典型表现,一本书就遮住了整个公司的天空,但是这样的公司却并不少见。 其次,很多老板选择社会上和商界的热门书籍来阅读,却不见得适合自己,一味地盲目追风,而缺少自己的主见。 现在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并不是所有书都适合自己的,也并不是所有热门的书都适合自己的,要学会选择,要学会精选,要选出那些有助于自己弥补短板的书籍,而不是凑热闹。 什么书热门就读什么书,这是没有必要的。在选择书籍之前,首先要知道和懂得自己的短板在哪里,需要懂得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选到有益于自己的那一本书。 然后,只注重读书,不注重打开眼界,只注重读到书中去,却无法出乎其外,无法站在更高处审视这一切。 现在的企业界,也出现了很多的书虫书呆子,能够入乎其中却无法出乎其外。结果,书是多了很多,但是,却全无用处,甚至,还有一部分人走火入魔了。 于是,虽然读了很多书,可境界和观念却却全无改变,依旧原地踏步,自己最终只是一个书架子,除此之外,百无一用。 还有,读书读到最后,学会了照搬和移植,至多只是嫁接,却不会融会贯通。结果,读书越多,企业越危险。 很多老板读了书之后,照搬宣科和直接移植的很多,能够融会贯通学到精髓的却极少,这跟参加培训班不一样,培训班是,很多人学了回来,感到全无用处,只有少部分感觉还行。 有位大师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这里依然有道理,一个老板,一家企业,照搬书本和移植别家企业的做法,是不得善终的,但好歹有少部分企业懂得嫁接,那也很难有好的效果,唯有懂得融会贯通的企业,才能有新的生路。 另外,很多人读书,喜欢读国外的书,却无法消化吸收掉,最终变得不中不外,不伦不类,不生不死,尴尬难受,无以言表。 这一点,很有意思。我们读国外的书,总感觉隔着一层,但在实际上,是大家的着眼点并不一样,角度也不一样,知识结构也不一样,然后强行学习了国外的书本,一旦稍不注意,就会认为,这本外国书,不适合中国,那本外国书挺好,可是消化不了。 所以,我们注意到一点,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很难有共同语言,从读书上就可见一斑。 最后,很多人读书是装点门面,并非学以致用。 这一点,就很无语了,装点门面的事情,可以有很多种手段和方式,但选择以读书的方式来装点门面,倒也是别一番风味,只不过很多人装点到一定程度,是无法再继续下去的。 所谓读书,还是真实一些好,并非所有读书都要功利化,但作为老板,带领企业,还是要多从务实和务虚的角度来认真对待读书,只是,无论务实还是务虚,装点门面的事情,实在不可取。 作者:钟清扬,来源:支点思维(ID:zhidiansw);文章由原作者授权转载。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拇指处点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