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案惊奇:来自膀胱的咳嗽

 山水丰顺 2016-07-13


来源:根据《秦伯未医案》(孙其新、孙基然著)、《辽宁中医杂志》(1983)朱云达《从曹颖甫、秦伯未治愈膀胱欬说起》、中国医学论坛《关于秦伯未为曹颖甫助诊“膀胱咳”一事》等文献编辑整理。

编辑:医侦探


一段公案

曹颖甫、秦伯未都是清末民国时期的一代大医。1923年,他们都在慈善性质的同仁辅元堂坐诊,同仁辅元堂当时是秦伯未的伯父秦恭惠主持,曹氏在这里应诊是秦氏推荐的。

这天,曹颖甫在看病时,来了一个女病人,患咳嗽,这个咳嗽比较奇怪,一咳小便就出来了。曹氏从来没见过这种病,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治疗。他就走到秦伯未的桌前,说明病人症状。

问秦:“ 这叫什么病? ” 

秦答:“ 这叫膀胱咳。《内经》说: ‘ 肾咳不已, 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 咳而遗溺, 。” 

(释义:这是膀胱咳,《内经》说了,肾咳没有好,就传到膀胱,膀胱咳,一咳嗽就遗尿。)

曹问: “ 有何治法? ” 

秦答:“ 《内经》未有治法, 当求教于仲景《伤寒论》, 五苓散加人参可治。” 

于是曹颖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了处方:党参、泽泻、获苓、猪苓、白术各9克, 桂枝3克。

过了两天,病人回来复诊,说病已经基本好了!

曹问秦:“ 余用经方数十年不得法,君何以知五苓散之能疗厥疾? ”

(释义:我用经方数十年了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五苓散能治这个病?)

秦笑着回答: “方有经时,而病理无古今,子不探发病之理,但执仲景方以治仲景病,是无异于对号开箱,安能尽仲景方之用哉。夫肺为水上之源,膀胱为水下之流,肺气不宣,则膀胱不利,因是有升提之法。膀胱不洁,则肺气不达,因是有渗利之法。今咳而溺出,是肺气窒塞,得咳则气松而水流之象,非人参补气不可,然水道不畅,则肺气难期清肃,非五苓散之荡除不可。二者兼顾,厥疾乌有不瘥。余读仲景书十载,乃用其理非用其法。”

(释义:方有经方、时方之分,但疾病的机理没有古今之分,都是一样的,你不探究发病机理,拿着仲景的方子治疗仲景说的病,无异于对号开箱子,怎么能充分发挥仲景方的用处呢?肺是水的上口,膀胱是水的下口,上边肺气打不开,下面膀胱就不通利,因此用升提肺气的方法可通利小便。反过来,膀胱不通利,肺气也就不调达,因此用渗利小便的方法可以调肺气。这个病人一咳嗽就遗尿,是肺气塞住了,一咳嗽,上面的气一松动,下面的水就流出来了,非用人参补气不可,但水道不通畅,肺里面的废水废气也清不掉,非用五苓散扫除不可。下面水管清理干净,补补气把上口拧紧,这个病不就好了吗?我读仲景的书十年,就是用他的道理而不是具体方法)

曹颖甫听了点头称是!

秦按:按仲景之灵效,足以压倒一切,故日本汉医多崇仲景,其所著书,亦多发挥仲景之作,然恒有执仲景方而施治多失败者,皆在不肯求理。兹举其目观者,有医治泄泻以为湿必利小便,投五苓散去桂,而泄泻反无度,不知脾虚之候,愈分利则中气愈下陷,改投理中汤即瘥。治外感,以为太阳病必疏表,投麻黄汤加浮萍,而壮热而昏狂,不知作风轻症,大发汗则热转入阳明,改投白虎汤而瘥。若此者,彼纵自诩为仲景之功臣,直仲景之罪人耳。特附及之,以为一般戒。

(释义:秦伯未按:仲景方的灵验,足可以压到一切,所以日本的汉医大多推崇张仲景,他们写的著作,也多是发挥仲景的书。但是总是有拿着仲景的方子治不好病的人,都是不愿意追究其机理。举几个我看到的例子,有的治腹泻认为是湿,就利小便,用五苓散去桂枝,反而腹泻加重,不知道脾虚的人越利小便,中气越下陷,改用理中汤就好了。治疗外感病,以为太阳病就一定要疏散解表,用麻黄汤加浮萍,却造成大热、昏厥发狂,这是不知道外感风邪轻症,大发汗热就转入阳明,改用白虎汤就好了。象这些,他们纵然自诩是仲景的功臣,实际是仲景的罪人啊!)

老师与学生

这段公案十分精彩,可其中的人物角色似乎有些不太协调。曹氏生于1866年,秦氏生于1901年,曹比秦大整整35岁。1919年,秦伯未入读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曹颖甫1920年起在此任教,曹是秦的老师。

1923年,秦伯未还是22岁年轻小伙儿,而曹颖甫已经是57岁的老中医了!一个老中医这么谦卑地向小医生请教,而且这个医生也不客气地给老先生上了一课。

这则医话是1930年或1931年写的,秦氏是年少成名,志得意满。1927年就与王一仁、章次公、王慎轩、严苍山等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任院长。1930年,秦氏又创办中医指导社。同时主编几家中医刊物,当时至少已经出了八本医书。

1930年曹氏虽小有医名但不显著,当时曹氏的诗文、丹青更有名气,他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任教时既教国文、又教伤寒。民国时期,上海有一个以诗文会友的社团——“陶社”,参加者多是沪上各界文人儒客,曹颖甫是其中的长者,许多社员均是他的学生。曹颖甫作古后,陶社的社员曾辑曹氏佚稿七篇,题为《气听斋骈文零拾》。

1931年曹的《伤寒发微》方出版,才“盛誉医林”。1937年《经方实验录》出版后医名更著。

“膀胱咳”医案一事也符合曹、秦两人性格,曹氏一贯不耻下问;而秦氏虽号“谦斋”,但一生才高颇自负,在东直门医院时,也擅自改过胡希恕的处方而未予通知(或是疏忽),惹得胡老大动肝火。

从秦氏另一篇医话“心汗”来看,当时秦氏研究过张璐的《张氏医通》,其卷四[诸气门下 咳嗽]云:“膀胱咳。五苓散加人参。”秦氏膀胱咳治法应得自于此书。

20世纪30年代之后,秦氏医书似乎不再具体引用此医案,大概是觉得不妥。到1956年,曹氏的《金匮伤寒发微合刊》出版时,秦在序言中写道:“……末了,我要说的,过去[仲景学医与同郡张伯祖,时人以为识用精微过其师]。但是我在中医方面,除掉业务之外,虽然也做了一些事,自己觉得没有很好的继承衣钵,而且仍有不同的意见经常会暴露出来,对于曹师的表扬更是谈不到了。偶然和次公谈及,他也认为有同样的感概,这是我们非常惭愧的。”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治膀胱咳的另一法

明清还流传用“茯苓甘草汤”治疗膀胱咳,但朱进忠《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中说“屡用未见其效”,后来偶读方隅所著《医林绳墨》小便不禁条,云:“妇人咳嗽而溺出者,宜生脉散加归、术、柴、黄芩。”才始有所悟。乃拟: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9克,麦冬9克,党参9克,五味子9克,半夏9克,陈皮9克,青皮9克,紫菀9克,黄芩9克,方一首,作为心肺不足,三焦气滞,郁而化火的方剂,试用于临床常效如桴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