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做不到这一点,孩子永远都不会听话!

 墨子语 2016-07-13






文/优妈


1


前几天是优优爷爷的生日,优妈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去超市买新鲜的食材,去蛋糕店拿订好的蛋糕,回到家后就钻进厨房为一场饕餮盛宴大显身手。

 

优优在吃饭前看到了生日蛋糕,便忍不住要吃。我和孩子奶奶都不同意,说等正式开饭后再切蛋糕。只有爷爷宠她,拿起刀就切下一块。没想到爷爷手一抖,切坏了蛋糕上的巧克力饼干。

 

优优看到后立马不高兴了,开始呜呜地抽泣,然后慢慢地大哭起来,爷爷奶奶怎么劝都收不住。我还在厨房忙活,本就有些手忙脚乱,优优这么一闹更是让我有些急躁:“只是一块饼干而已,碎了也可以吃,有什么好哭的?”可谁想她哭得更起劲!



 优爸走过去抱起优优:“优优是不是因为饼干切坏了觉得很伤心啊?”

优优点头。

“优优是不是很想吃那个巧克力饼干啊?”

抽泣着点头。

“爸爸可以帮优优拼好饼干,但是优优要忍住不哭哦。”

再次点头,哭声停止。

 

优爸用奶油做底,重新拼好饼干。看到重新拼完整的饼干,优优一双眼睛似乎在放光。


吃完饭后,优爸开始跟优优讲道理:“虽然饼干碎了的确是一件很让人难过的事情,但是也可以不用大哭大闹,因为我们可以想办法把饼干救回来。即使是碎掉的饼干也可以吃啊。爷爷最疼优优了,优优哭得那么厉害,爷爷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优优去抱一抱爷爷,好吗?”

 

我冷眼旁观着,不得不佩服优爸这“欲擒故纵”的手段:“小哥,不错啊!”优爸调侃:“拜读了您那么久的文章,也该出师了。”


2


美国电影《怦然心动》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小女孩朱莉为了阻止伐木工人砍去她心爱的梧桐,坐在树上不肯下来引来整个镇子的围观。

 

最后,朱莉爸爸来了,他爬上树与女儿展开了一段这样对话:

 

爸爸:乖女儿,该下来了

朱莉:爸爸,求你了,不要让他们砍树

 

朱莉: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整个世界!

爸爸:没有什么美景比我女儿的安全更重要!

 

朱莉:我不

爸爸:朱莉安娜,是时候下来了。




众目睽睽之下,爸爸依旧淡定从容,温柔而坚定地劝服女儿下来。


他并没有以一种愤怒与否定的态度呵斥孩子:“不就是颗树吗?”或者用恐吓的语气给孩子下命令。而是一面温柔着传递着爱与担心:“在爸爸心里没什么比你更重要”,一面坚定重复地告诉朱莉规则:“即使你再舍不得这棵树,但是时候下来了”。


3


优爸和朱莉爸爸都做到了一点:与孩子共情。

 

所谓“共情”,就是能够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处境,从而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有些事情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是在孩子眼中却十分重要。


比如优优因为一块碎了的饼干大哭不止,那是因为他们对“物”的认知刚刚开始,不仅仅是饼干碎了,而是他们的认知被否定了。大人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孩子并不明白饼干碎了不影响“它还是饼干”“它还能吃”这个事实,只是觉得饼干就应该是完整地吃掉。

 

在优爸和朱莉爸爸的眼中,孩子是独立且值得尊重的个体他们相信孩子每一个令人不解的情绪与行为背后,一定有合理的原因在没有得到真实的答案前,他们并不想随意指责、评价,而选择用爱与理解,打开心门,倾听心声,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




大人比孩子成熟,大人应该主动发现孩子哭闹表象下的原因:是情有可原还是无理取闹。然后冷静思考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是安抚还是弹压。


大人不能被孩子的负面情绪左右,失去冷静和客观。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哭闹时,更多是以吼的方式大声喝止。其实父母更应该做的是身体力行地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和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如何解决问题。这并不是说小孩永远打不得、骂不得,但是小孩一哭或是不听话就打就骂肯定是一种粗暴的教养方式。

 

打骂和共情,两种不同的方式也许都能让孩子顺从,但却会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


选择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寻找原因,信任孩子,必将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从而学会自我管理。反之,一味的指责、打骂,唤起的则是孩子的懦弱胆小、逆反暴躁和心理失序。




暑假是休息的假期,也是自我提升的好时期。但两者的时间安排要均衡,既不能纯粹在玩,也要在学习的同时适当休息。那么,到底如何安排才更有意义?点击下方蓝色标题,了解详细信息~

【吃住在清华】这个夏天最好的游学营!名额即将爆满,家长们一定要把握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