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关键问题和对策建议

 方圆儒人 2016-07-13

摘要:自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五年以来,南通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交通体系建设滞后、经济增长能力不足、都市圈一体化迟缓等影响建设进程的关键问题。为此,要发展立体化交通,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区域经济发展高地;要提升主城首位度,建设滨江临海中心城市;要推进通泰盐一体化,规划建设北翼核心区。 

将南通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作为国家战略定位,得到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支持。南通北上海发展研究院姚锡棠教授承担的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关键问题研究”,分析目前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进展与问题 

自国务院颁发《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来,围绕规划提出的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南通牢固树立现代经济中心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台阶。2013年全市GDP突破5000亿大关,是2009年国家提出建设北翼经济中心时的1.74倍,所辖5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前50位;各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平台从2个增加到7个,实现倍增;沪通铁路(跨江大桥)工程动工,80多公里快速高架一期全面完成,跃居省内第三。南通正在稳步地成为江苏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增长极和长三角北翼的领头雁。然而,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南通在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时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交通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南通内外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各种交通线密度较低,与一江之隔的苏锡常差距较大,还未形成完备的交通体系:铁路建设严重滞后,尚未接入国家主干线网;海港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功能比较单一;码头泊位等级偏低,深水岸线的利用率不高;南向交通不畅,制约对接融入力度。 

2.经济增长能力不足。一是经济总量相较偏低,2013年南通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为26位,与宁波相比,仅为宁波的七成;二是人均GDP相对较低,2013年在长三角30个城市排名中,南通位列第13,处于中等水平;三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工业包括部分新兴产业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占比较低,为41.1%。 

3.都市圈一体化迟缓。目前,江苏13个地级市中有10个已分属于不同都市圈,剩余的南通、泰州与盐城(通泰盐)在经济地理上仍划入比较宽泛的苏中和苏北范畴。这可能是区域经济与都市圈规划上的疏漏,但由此也会导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对这一地区描述上的欠缺,直接影响通泰盐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二、加快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对策建议 

作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域,将南通建设成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既是国家战略定位的需要,也是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1.发展立体化交通,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要将南通打造成长三角地区、国内甚至是国际的门户城市,必须实施跨越发展战略和综合协调机制,通过建立以高铁、公路、深水海港为主导的交通体系和组合更新江海河水运体系,支撑大范围与广域化的区域经济社会。对此,在长三角核心区同城化的背景之下,以南通为核心的北翼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以高铁及其配套延伸工程为主,全力推进南通铁路对接苏南和上海,进而接入全国主干网,构建大交通体系;二是以组合海港和江海联运工程建设为主,实现江海河水联运,并通过加快推进崇海大桥建设和拓展其他南向过江通道,努力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组合港与长江经济带最大中转港;三是尽快将城际铁路和市域轨道交通建设提上日程,通过建设各交通节点的综合换乘中心和提供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强化通道资源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2.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区域经济发展高地。要将南通打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或高地,必须有能支撑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现代产业。对此,首先要发挥岸线、滩涂、区位等资源禀赋优势,紧扣新产业、新空间、新模式,开拓多元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路径,引导原有纺织、机械、轻工、化工、电子、建筑、船舶海工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先进特色产业,通过调整过剩产能,集聚现代生产力,不断增强产业创新活力;其次,要主动对接上海,充分利用集聚在上海的国际资本流、技术流、信息流和人才流,通过促使自身发展目标与上海发展目标的衔接统一和及时移植自贸试验区的成功经验,推进南通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实现从“四个中心”到北翼经济中心、从国际到区域两级中心产业功能的整体接轨;第三,要加快发展物流、贸易、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通过重点发展体现经济中心功能的外向型服务业和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业,以增量带动存量,以先进激活落后,把握产业发展前沿,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3.提升主城首位度,建设滨江临海中心城市。要将南通建成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特大城市、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心须有相应规模、实力与功能的中心城市为依托。对此,首先要有强烈的经济中心发展意识,将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作为建设目标,努力打造未来区域发展新地标和新引擎;其次,要用现代化和网络化的基础设施,支撑和拓展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探索和寻找城市布局的地理间隔要素,为此,一方面要通过组织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重点工程,聚焦重点区域建设,做大、做优、做特、做畅主城,另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开发通州湾滨海新城,建设港产城一体的城市组团;第三,要将“接轨上海、融入苏南、走向世界”从宽泛概念转换为具体发展规划与合作思路,从低层次的空间接轨转变为有深度的功能接轨,充分体现规划上的一体协调、建设上的一体合作和管理上的一体统筹,不断提高南通在长三角北翼的首位度;第四,要从强调城市自身发展转变到中心城市“功能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来,通过与周边城市建立起具有密切联系的功能性网络,将城市发展与社会活力结合起来,培育多元建设主体,提升要素综合能力,优化城市功能结构。 

4.推进通泰盐一体化,规划建设北翼核心区。要将南通建设成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不仅要顺应长三角城市群扩容、转型和升级的新环境,还要遵循区域经济梯度发展规律,推进通泰盐都市圈一体化。对此,首先要发挥地缘和交通优势,建立和完善通泰盐都市圈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激活区域内不同层级和体量城市的互动与交互,使南通与其他城市的发展积极性紧密结合,增强经济中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次,要避免出现过度竞争局面,形成协同发展效应,通过着力消除市场壁垒,提升区际比较利益,以及排除区域内城市定位模糊与功能紊乱等现象,把合作与分工由经济领域向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等综合性要素的全面一体化转变,向体制、空间、社会等多维度的一体化转变;第三,要深入贯彻《国家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施细则,通过深化重点专题合作和推进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交通、社保、金融、信用等平台的一体化,联动实施建设北翼经济中心的国家战略。(省社科规划办公室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