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相抵九工?

 砂锅馄饨 2016-07-13


看到这块田的时候,当时我就笑了。

这块田正反两面都是白皮,只有边缘两侧露出一点黄。

对石农来讲认为这是白田,所以不太重视。

但我深深知道,白田的产量非常稀有,比田黄少多了。

清·陈亮伯《说田石》一开篇就讲:田黄、田白为世所最珍,究其出处,言人人殊。

在清代不管田黄还是白田都一样珍贵。

对于这块田来说,从两侧边缘露出的黄肉来看,如果里面还有,也可以说是银包金田黄。

但不管是田黄还是白田,关键是质地要好。

怎样辨别田黄,前面已经说过很多了,可以看《田黄的秘密》为参考

如果实在不懂得,先把握住基本的一点:油润  这是水田与非水田不一样的地方,至于原理以后再细谈。

这块田的质地相当油润,皮像炸过的一样。所以管它什么,都是好田。

但是这块田长的是标准的歪瓜裂枣,不雕刻实在对不起观众,那该怎么雕呢?

对田石来讲,雕刻的难度最高,它不象山坑的石头那样一目了然。

前面说过整体的把握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说它的框架结构决定了这件作品的高度。

因此整形是最重要的。

这块田除了形状不佳之外,筋格颇多,所以不宜做太多的雕刻。经过我们反复研究,决定先将底部磨平,作一件随形章,看看再说。

底部磨平,运气很好,露出了黄心。

再结合两侧的黄,大致做出了判断,里面的黄心是断断续续环绕一圈。

到这个时候心中已经有数。

这块田最大的缺陷是中间油炸皮的黑筋格太多,像蜘蛛网一样。

所以这块田雕刻的重心就是如何将这这面皮的缺陷化掉!

很显然,薄意,浮雕在面上做文章都不是正解。

对于单调的田石来说,它没有山坑石那么丰富的色泽,有时候连缺陷,连瑕疵也是有用的,这是田黄石雕刻的特点。

由于底部露出的黄心,所以这块田的的黄是有一定的厚度。

因此我们将利用两侧的的黄来拯救中间正面的这层皮。

这面皮的特点是不平整,天然的沙沁痕多,坑坑洼洼,就像经过千年的风吹日晒过石头的表面。

这种天然的纹理是大自然的造化,所以我们决定这大面积的皮原封不动,围绕着它设计。

经过底部磨平后,上小下宽。

然后这件原石的左侧突出是要磨掉的。

一来突兀,容易断掉。二来由于通过底部的黄可以判断出黄是环绕一周,所以磨掉后,就露出了黄,使得原来的黄色部分延长了。

经过设计,两侧的黄利用来雕刻两只蜗牛,这样中间的轮廓就成为一个天然的山子。

通过两只黄色蜗牛的左右呼应,整体变成天然的山子形状,原来那种沧桑,伤痕累累的白皮就像风化的石皮,整体感就出来了,也更加奇趣天然,不可多得。

这像不像兵法中的“围魏救赵”呢?

因为另外一侧的黄不够长,所以这只蜗牛没有办法全部雕刻出来。

在这种环境下,通过人为制造出两边两张叶子进行掩护,使得这只蜗牛好像从石缝中探出了头。也更加有艺术感。



对于田黄石雕刻来说技巧很重要,但设计更重要。这里面包含着对石头的理解和对美的认知。这难度可能更高,是不是呢?


在上一篇《这块白田你如何破解》很多石友提出了不同方案,有的构思巧妙,有的极具创意,但都有到关键点上。

两刀!

看到了吗?

两刀搞定,一方印章出来了。

剩下的想怎么雕就怎么雕。

对田黄石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节约重量,而是形。

从整体去把握。


以后我们再来详细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对于一个玩家来说,重要的是去探索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从中带来无限的乐趣。

最近我们还做了一个公众号:spa日记  专注于身体的护理。毕竟身体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你看看就知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