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单元《流程的设计》教学案例

 lztiandi 2016-07-13

引言

  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合作与交流,提倡“做中学”。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学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在通用技术课堂内做了一些尝试,有一定的体验。

  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习广东版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了解流程》和第二节《流程的组成与描述》后,学生对流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究竟怎样进行流程的设计呢?于是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3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5)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仍然以《技术与设计2》(广东版)的第三节《流程的设计》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并参考苏教版和地质版两个版本的相关内容展开教学。

  流程的设计是对前述流程的基础知识的运用和为流程改进设计打基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一般的设计方法和过程相同,但具体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理解“设计一个流程,一定要对其内在的性质和运作规律了解的较清楚,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而进行设计”,所以先分析讲解一个简单流程设计案例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分组亲历一次简单流程设计――“用植物的色素染布的工艺流程设计”的全过程,并进行相互学习、讨论、交流和评价,从而逐步体会和掌握简单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在学生已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流程设计案例出发,学习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不但走进了生活,拓展了空间,而且还延伸了观察、想象、思考和创造的空间。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和技术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协作解决问题和表达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及分析

  1、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能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3、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除了要达到以上目标外,关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2、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

  教学难点

  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

  教学策略

  结合学生和生活实际,以大量学生熟悉或易接受的事例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然后让学生分组亲历一次简单流程设计的全过程,并进行相互学习、讨论、交流和评价,从而逐步体会和掌握简单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媒体运用

  电脑多媒体平台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师:提前一周通知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染布的知识,特别是染布的工艺流程;制作CAI课件;准备活动课所需的材料(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玻璃棒、棉布、毛线、3%的明矾作为媒染剂)。

  2、 学生:查找资料;准备蜜桔皮、茶叶等。

  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流程的涵义及其作用、理解了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意义,并学会了简单流程的方框图的绘制和识读。那么究竟怎样进行流程的设计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首先请大家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要把大象装进冰箱里,需要几步?先后顺序何如?

讨论

营造这样的情境,目的是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流程的意义和作用。进而强调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都要事先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流程的设计。当然由于条件的限制,有时设计的流程并不是很理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

一、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 

【设问】同学们回忆在吃米饭时会遇到什么问题?【讲解】为什么会遇到沙子或石子呢?就是在加工的过程中有些环节没有做到位。那么究竟是怎样将水稻加工成大米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53~54页上的稻谷加工工艺流程的设计,并思考总结流程设计主要要考虑哪些基本因素?

【投影并讲解】先通过课件动画展示展示稻谷加工工艺流程,然后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讲解生产生活中流程的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保等。

 

二、流程设计的步骤(也可以让学生实践后自己总结)

第一步: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明确流程所应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

第二步: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第三步: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环节,并进行初步的排序。

第四步:分析各环节之间先后顺序,进而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第五步:选择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比如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还要标注时间。

【强调】注意:环节和时序是流程设计的关键之所在。

三、流程的设计 

【讲解布置任务】理解了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和步骤后,请同学们结合你们所查找的有关染布的知识,讨论交流,按照幻灯片上所列举的染布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环节来进行染布工艺流程的设计,并画出流程图。然后分组进行“用植物的色素染布的工艺流程设计”的具体操作。

【投影】“用植物的色素染布的工艺流程设计”中可能涉及的环节有:①过滤分离色素液;②将桔子皮切碎;③将切碎的桔子皮浸在酒精中提取色素;④用水洗净;⑤用酒精灯加热使色素液浓缩至原来的1/4;⑥用酒精喷灯加热使色素液浓缩至原来的1/4;⑦将茶叶包浸泡在酒精溶液中;⑧晾干;⑨把要染的布、面巾纸或毛线浸在色素液中;⑩在色素液中加入3%的明矾作为媒染剂。

【强调】1、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要用到大量的酒精。

2、按照实验台面上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操作,各组有所不同。

3、做好试验记录。(每个小组特别是要记录你们所选择的原料是桔子皮还是茶叶;是棉布、纸巾还是毛线;加热的方式是用酒精灯还是酒精喷灯;加热的时间长短;有没有加入3%的明矾等媒染剂等等)

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听讲、思考

 

 

 

 

 

 

阅读课本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马上行动: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讨论交流,画出流程图。

 

学生通过课件,丰富感知材料,思考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实践

 

 

对于考虑的基本因素方面,学生有自己的经验。由教师启发,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理解了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知识得到充实和完善。

 

 

 

让学生亲历染布过程的设计,记录染布的过程和效果,体会流程设计过程中环节和时序对于高效、高质量完成一项任务的重要性。

课堂

研讨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组成员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汇报本组的染布的流程和染布的成果。

2、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流程设计的知识进行分析评价,特别是解释清楚为何有的染色后,用清水洗涤时,颜色很容易就洗掉了。进而巩固和理解影响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环节和时序是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环节和时序决定了流程设计的最终结果。

3、教师以学生研究活动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其中,作必要的引导。

讨论

分析

汇报

交流

评价

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意识到流程设计的重要性。教师以学生研究活动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其中,作必要的引导,建立新型开放的师生关系。

 

 

 

1、要求学生课后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的自己感兴趣的流程设计案例,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其环节和时序,画出流程图,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在下节课交付老师。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去参观几家印染厂,亲自感受流程的设计过程及其重要性。

激发起进一步获取知识的热情和培养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延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注重课堂学习活动的延续性。

评价

上课前,将学生评价表发给学生(见附表)。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然后教师收回,完成教师评价部分,再根据学生表现以及完成任务情况填写总评部分。

学生自评和互评,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

重视过程性评价,判断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提出合理的改进提供依据。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广东版教材为主,并精选江苏版和地质版两套教材中的精华为载体,在教师的引领下达成本节教学目标要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平等的对话,及时的答疑,适当的强化,轻松的氛围,能保证活动这个环节在愉悦中进行。比如:“用植物的色素染布的工艺流程设计”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还用叶绿素或花瓣作为染料,有的甚至将几种色素组合在一起,要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让学生自己设计流程图比直接将流程图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效果要好的多,因为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另外,活动中的小组人数为有4~6人,人数偏高,因为人数多的小组进行活动,会使教师在课堂上较难控制,活动也难有效的展开,特别是有部分同学由于长期观望而可能出现课堂内被边缘化。我想,这是接下来需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要说的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实现真正的“做中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迫切的问题。我一直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还表示希望经常有这样的活动。

  愿我们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附:                            学生评价记录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组别         组长           

内容

 

方式

课内

课外

学习态度

听课

情况

讨论

发言

技术

试验

延续

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

作业

情况

合作

情况

克服困难情况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总评

 

 

 

时间:200  年   月   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