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在制作饵料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个永恒的话题,即饵料在制作时,如何去把握它的软硬程度。
钓鱼饵料的使用中是硬饵好还是软饵好 在日常的饵料使用中也可以发现类似的规律。 比如在用肉浆,或者螺狮肉之类的较软的食物作为饵料时,一般都能够有较好的钓获。反而使用煮熟之后,冷置之后的硬化虾仁,效果远远不如质地较软的饵料。 而在其他情况下,质地较硬的饵料是否真的不如质地较软的饵料呢? 质地较硬的饵料与质地较软的饵料的区别 在大多数情况下,质地较硬的饵料多是一些颗粒饵料,它们的雾化水平在钓鱼活动时较差,入水之后的诱鱼效果也比较差。多是靠添加一些辅助饵料来扩大诱鱼的效果,比如酒类,发酵谷物等。 而质地较软的饵料,无论是荤食,或者素食,它们本身的雾化水平较高,在水中的诱鱼效果比较好。所以入水之后,直接的诱鱼效果比较好,但是留鱼的效率并不高,在一些鱼类密度较高的水域当中,效果不错。 在实际钓鱼中,我经常遇到的就是虽然硬饵入水后,窝子的聚鱼效果较慢,但是留鱼的效率相对较高。而软饵虽然入水后的聚鱼效果较好,但是溜鱼效果一般。 上面虽然着重讨论了软硬饵料和雾化、以及颗粒饵料之间的相似性,但是并不代表软饵就是雾化水平较好的饵料,还有一些粘性较大的饵料,雾化同样一般,但是质地较软。而硬饵也有雾化水平较好的饵料存在,所以软硬饵料并不是单指雾化水平的差距。 在钓鱼活动中,软饵更多的适用于鱼类密度较高,吃口较好的环境,可以通过保持频率,多提竿来达到钓鱼的效果。而硬饵可以在大水面中,提前进行打窝,通常一定时间的发酵来扩大窝子的影响力,同样能够满足钓鱼的需要。 关于调漂 软饵和硬饵虽然只是饵料的一种物理形态,但是对于调漂来说,它们之间的区别异常明显。 首先针对浮漂的活动特点而言,软饵的持钩性更强一点,但是在水中的雾化情况更加明显,所以在入水后更加容易溶解,调漂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一般来说,硬饵入水后一段时间,它虽然有一个在水中诱鱼扩散的过程,但是因为饵料入水后,受到雾化、水情的影响,它的漂相更加的不稳定,钓鱼的不确定性增加。而反之看软饵,在入水之后,相对比较稳定,一般出现漂相即可中鱼,除非是一些比较谨慎的鱼类,它们在觅食时有较多的试探。 硬饵更多的是用于钓大鱼,漂相才会比较明显,而且硬饵可以避开小鱼,吸引大鱼的注意力。而软饵则适用情况较广,漂相也比较明显,钓获相对会更好。但是在夏季,小鱼闹窝的情况也比较多,这一点反而没有硬饵来的省心。 饵料的松散永远是关键 无论是硬饵,还是软饵,在水下的实际使用效果,更加看重的还是饵料的松散程度。 饵料的松散程度更多影响的是诱鱼的效果,而非钓鱼本身的效果,毕竟鱼类被引来了,才有机会上鱼。 一般来说,黏度较高,但是散化差的饵料,它们的中钩率固然比较高,但是诱鱼的效果较差,很多人都喜欢使用小药进行补充。而黏度差,散化好的饵料,它们中钩率虽然低了,但是窝子里面鱼多,可以通过提升抛竿次数来提升钓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