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居然是个吸毒的“瘾君子”

 儒雅风骨 2016-07-13


王羲之是个瘾君子

文/薛明辉


临王羲之的帖,会遇到一些字眼,如“服食”、“劣劣”、“烦不得眠”,“食至少”,《十七帖》里有“得足下旃罽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极寒帖》里有“吾昨暮复大吐,小噉物便尔。”


看来,书圣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我们在临帖的同时,等于是在看王羲之的病例报告。


那么,王羲之究竟是什么病?他服食了什么?

东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朝廷南渡,出身于琅琊名门的王羲之是丞相王导的侄子,官至右将军,虽然他没有打过仗,从现有的资料上找不到王羲之曾经带兵打仗的记载。但作为显赫世家“王谢”中的子弟,王羲之一直是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魏晋人崇尚清谈,语言抖机锋,说话像对暗号一样,那个时代也是一个崇尚男色的时代,男的都抹粉,脸涂得白白的,最早提倡这种风气的人叫何晏。


何晏的母亲嫁给了曹操,何晏也算是曹操的一个儿子,后来娶了曹操的女儿。


何晏提倡服用“五石散”,理由是服食后神清气爽、精神焕发,可以壮阳,解决男子的一些问题。

鲁迅《魏晋风气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五石散是一种毒药,是何晏吃开头的。汉时,大家还不敢吃,何晏或者将药方略加改变,便吃开头了。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还配点别样的药。”


“五石散”含有各种矿物元素。有些是人体需要的,但不需要那么多,多则有害;有些是人体不需要的,服食即有害;有些有剧毒,如汞、砷、镉、钡等;有些是放射性元素,更是贻害无穷。


到了唐代,孙思邈曾经告诫世人,见到五石散的方子一定要立即毁掉,可见此方之毒。

服食五石散是很麻烦的事情,一系列的动作,肯定不是哪些升斗小民所能享用的。


服食之后,要喝冷水、吃冷饭、洗冷水澡、穿宽袍大袖未浆洗的衣服、不能立即躺下,要出去散步,要让身体上的热散发出来。如果偷懒卧下非常危险,可能就会挂掉。


所以魏晋名士服食之后,要出去散步,要走出一身汗,谓之行散。


为什么要穿宽袍大袖的衣服呢?因为服散后,身体发热,皮肤娇嫩,容易损伤,所以要穿宽松一些,省得伤了皮肤。


魏晋的贵族、士人们趋之若鹜服用五石散,在那个动荡的岁月中,得以麻醉自我,放纵自我。

服食五石散身上冷冷热热,像发了疟疾,刺激人的神经。


服散之后,身上燥热,有人干脆就脱光了衣服散热。魏晋的另一位大名士阮籍,是裸体艺术的倡导者,很有可能就是嗑药后身上发热,在家里脱光行散,被人撞见,然后振振有词狡辩:青天为衣,茅屋为裤。你进到我的屋子里就是进到我的裤裆里,你有什么资格来嘲笑我赤身裸体?


魏晋是一个集体嗑药的时代。

那么作为生活在当时社会上流的王羲之将军,也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吸毒大军,因为服食五石散是时尚、是潮流、是高端人群的享受。


五石散的毒性慢慢在王羲之身上发作,晚年的王羲之一身疾病,痛苦不堪,只活了58岁。


王羲之的衣钵传人,他的儿子王献之也服食五石散,仅仅活了43岁就挂了。


一说起毒品,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鸦片,随之而来的则是对西方的愤恨,仿佛中国的毒患都是西方人对我们残酷迫害的结果。其实,五石散就是一种毒品,是中国自己制造的毒品,比西方的毒品早了几千年。



河南书协草书委员
河南青年书协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家
薛明辉

欢迎交流 欢迎赞赏
欢迎留言 欢迎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